创建“一二三四”工作模式打造绿色生态机关
海关总署机关的节能减排工作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精神为指引,在国管局和海关总署职能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争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争当能效领跑者,努力打造“绿色后勤”和“绿色生态机关”。
贯彻一个“理念”
深刻认识新时代“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从政治的高度领悟绿色发展的战略意义,着力推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把推动绿色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历史使命,增强推动绿色发展的坚定意志和行动自觉,旗帜鲜明地倡导低碳环保,厉行节能减排,反对铺张浪费,形成“绿色理念主导、制度标准支撑、目标指标约束、信息科技助推”工作思路,营造机关后勤的“绿水青山”。
实现两个“目标”
提升节能管理能力。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管领导,指定物业管理部门为职能管理部门,成立机关物业、生活、机关交通等用能部门为成员的工作组,加强指导协调、管理监督和内外沟通,全面履行职责,严格落实节能日常工作专人专岗责任制。健全制度标准。做好《海关系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纠正“四风”的细化措施》《海关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考核办法》《海关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实施方案》《海关节电管理制度》《海关节水管理制度》《海关节油管理制度》等制度措施的贯彻落实,制定完善《海关总署机关节能减排管理制度》《海关总署机关能源消耗统计管理办法》。把节能工作列入年度工作和督办工作重点,明确目标措施,强化监督考核,逐级压实责任,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严格落实能耗定额管理和主要能耗指标同比下降要求,依照机关各区域、各时段用能特点合理分解用水、用电、用油指标并严格执行。突出于“限”,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标准要求,杜绝低效高能设施设备。立足于“改”,推广新经验和新技术,逐步实施节能改造。着眼于“提”,强化能源审计成果应用,查漏补缺,切实提高用能管理水平。
做好三篇“文章”
“老树新枝”。针对海关总署机关建筑楼龄参差不齐、设备陈旧和老化程度不一、整体改造难等问题,深入挖潜增效,分区域、有重点地推进。一是抓好节电改造。2015年以来,多渠道筹措经费,重点开展公共区域LED高效节能灯具改造、中央空调开关控制系统的分区控制改造、冷冻机组磁悬浮变频改造、海关档案室温控系统改造和风机系统控制系统整合。更换LED灯具近2000套,其中,主楼1-12层卫生间为雷达红外线感应式LED灯,总署大院内中华灯及夜景照明灯均为LED节能光源,公共区域节能灯具使用率100%,实现年节电33.7万千瓦;中央空调分区改造后月节电4.5万千瓦;新运行的冷冻机组年节电40%—50%。二是完成热力站温度控制阀改造、污水泵更换。购置节能型净化饮水一体机并配套制定废水再利用方案。推进绿色食堂建设,把陈旧厨具餐具更新为节能炉灶、节水型洗菜机和高效油烟净化设备,科学营养配餐,搭配好菜色花样,加装残食倾倒监控设备,提醒少拿多取,确保“光盘行动”取得实效。根据国管局统一部署,加装智能监测电表、远程水表和超声波冷热表传感器,节水器具全覆盖,实现了“能源分类、分项计量、消耗实时监测”。这些措施都有效减缓或抵销了武警屯兵、机构改革人员增加等因素造成的用能刚性增长压力。
“插柳成荫”。在机关停车场增设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引入3辆新能源汽车保障公务出行,强化公务用车使用申请把关和使用情况公示,推动绿色出行成为新常态。深入开展垃圾强制分类工作,促进可回收垃圾及有害垃圾回收渠道畅通和闭环处理,利用好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实现垃圾绿色循环处理,海关总署机关成为中央国家机关垃圾分类第一批试点单位的优秀示范单位。严守节能工作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不松劲,严格执行节能环保设备优先采购标准,新设备能效等级均在2级以上。强化用能情况巡视巡查,防止发生跑冒滴漏情况,妥善处理线路老化造成的大规模漏水问题。“中央国家机关首批节水型单位”荣誉称号自2011年起一直保持至今。总署机关年均单位面积用电量、公务用车年均油耗持续低于国管局额定指标。
“育种蹲苗”。充分依托“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中国节水周”活动和内网、微信等新媒体,广泛开展节能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宣传教育,定期组织节能知识网上竞赛活动,广大干部职工节能减排、生态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加大节能岗位专业化培训力度,分批次组织参加公共机构节能远程培训和应知应会通识教育,提高专业素养及综合能力。组建节能技术小组,开展岗位练兵,鼓励创新改革,走出去、请进来,提升业务实操能力,创新型队伍正在形成壮大。积沙成丘,锤炼“少用一升水、一度电、一滴油,少开一天车”的点滴之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文明道德。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正在形成。邀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为机关楼宇搭建节能数学立体模型,多维度、多角度地定量分析强项短板,提高总体整改方案,节能减排深层次问题正在得到持续解决。
树立“四个”思维
系统思维。认清节能减排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相互联系的复合动态体系,主动破除碎片化、条块化工作思维,防止孤立化推进,不仅仅满足于具体问题的解决,而是着眼解决问题背后隐藏的制度不全、管理不善等系统性问题。统筹人财物保障,处理好局部改进与整体改进、节能的质与量、能源现实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推动建立决策科学、管理规范、制度保障、职责明确、执行有效的组织体系和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具体工作中做到“四个到位”:认识到位,节能减排是国家大计,“成由勤俭败由奢”,牵头部门成为节能减排的模范和事业的“先行者”;责任到位,用能部门增强全局意识、责任意识,谁主管谁负责,谁出问题谁承担,责任到岗到人;措施到位,认真对照检查落实情况,自查自纠,狠抓重点和难点;检查到位,奖勤罚懒,激励先进,带动后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力、人人共建的良好局面。
专业思维。“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从业人员更专业,让数据、事实说话。”按照行业规范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和工作计划。建立健全节能工作公开公示工作机制,依靠行业权威机构和专业力量开展节能审计和节能诊断,精确评估节能改造效果,开展节能潜力分析,明确后续节能工作重点和措施。
创新思维。解放思想,拓展思路视野,创新服务管理手段。关注节能减排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并及时开展应用研究。深入后勤服务社会化涉及人财物的改革研究,探索物业服务社会化改革。探索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工作PPP方式,摆脱财政投入依赖和自管惯性,强化服务监督管理。推动技术创新,着力对空调机组等用能大户进行系统性改造。
科技思维。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观念,努力提高节能工作的科技含量,推动技术和业务深入融合,促进业务流程优化或再造。加强改扩建工程中的节能设计,加大节能新产品、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力度、广度和深度。借国家和全国海关深推“互联网+”应用之机,充分学习借鉴国管局智慧后勤课题研究成果和兄弟部门建设经验,把“智慧楼宇”建设作为“智慧后勤”的重点予以推进。强化节能监控平台、数据分析处理平台一体化设计,建好机关内网和移动端入口,开发专用接口利用好国管局统一开发的“节能监管系统平台”生成数据。牢固树立大数据观念,关注5G技术应用,在系统建设过程中,能实现信息数据采集和具备加装条件的,就及时加装采集设备;设备运行信息能数字化的,就实现数字化,加快海量数据形成,确保数据真实、规范、完整。通过大数据分析,总结、挖掘节能减排服务管理过程中的一般性规律,为后勤管理的决策提供支持,实现实时监控、在线监测,用科技手段促动生态机关建成,推动机关后勤绿色发展。
作者单位/海关总署机关服务局 石正进 贺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