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湖南省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最显著的标志和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机关事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推进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强烈呼唤,也是机关事务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顺势而为,需要我们谋定而后动。
一、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高质量发展面临体制不顺的挑战。管理保障服务是机关事务部门的基本职责,长期以来,机关事务部门承担着为机关运行提供保障,为干部职工服务的职责,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党的十八以来,特别是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机关事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从公务用车的专项治理到全面改革,从办公用房的全面清理整改到规范管理,从公务接待的规范管理到驻省会办事机构的清理,从“三供一业”的推进到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在传统工作职能的基础上,新的任务不断增加。但机关事务部门的体制并没有随着任务的增加而得到健全加强,在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弱化。从湖南情况看,机构不健全、体制不顺畅的问题长期存在。除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机构一直保留外,市州、县市区机关事务部门的机构一直没有解决好。
(二)高质量发展面临权责不清的挑战。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依法行政、依法履职成为必然,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规定不可为。从湖南实际情况看,机关事务工作定位不准、职责不清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是有相当市州和县市区尚未设置或明确机关事务主管部门,机关事务工作分散在不同部门,要么多头管理,要么无人管理,缺位越位错位现象突出,另一方面,即使设立了机关事务主管部门的市州和省直单位,从机构性质、职能职责、人员编制也不明确,从机构名称看,有的叫机关事务管理局,有的叫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有的叫市政府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处,有的叫市政府办机关事务管理科,在省直单位大多数为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也有的为办公室、秘书处等,机构名称五花八门;从机关性质看,有的为行政单位,有的为参公管理事业单位,有的为事业单位;从单位级别看,有的为正处级,有的为副处级,还有的为科级;从职能职责看,有的职能比较齐全,如长沙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基本实现了与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在职能职责上的对接,有的有部分管理职能,主要是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管理,有的仅有服务职能,无管理职能。由于机构定位不准、职责不清,导致机关事务工作缺位、错位、越位现象普遍存在,推进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面临无所是从的窘境。
(三)高质量发展面临创新不够的挑战。机关事务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需要与时俱进,遇势而动,顺势而为。机关事务的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大胆创新,大胆探索,在创新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毋庸讳言,机关事务工作的创新是不够的,无论是在思想观念,还是管理方式,还是服务手段都滞后于形势。在思想观念方面,故步自封的观念、因循守旧的观念、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服务就是福利”的观念、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求稳怕変的思想,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缺乏敢闯敢试的精神,像小脚女人,迈不开步子,打不开局面。在工作手段方面,还停留在经验型、粗放型的管理阶段,缺乏精细化、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人工职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已经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但与其他行业比较,现代科学技术在机关事务工作中的运用还相对滞后,靠行政命令、靠传统经验管理,不仅工作效率不高,也影响了工作的质量。
(四)高质量发展面临动能不足的挑战。机关事务工作政策性强,事情繁琐,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对干部职工的要求也高。与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高要求相比,机关事务部门干部职工队伍素质、能力和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存在不相适应现象。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由于受机构编制的影响,机关事务部门干部职工队伍年龄普遍偏大,结构不合理。如管理局机关有的处室人员平均年龄都超过50岁了。又如省环保厅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目前正式编制9人,70年代的只有3个,其他都是60年代的,有的快到退休年龄。二是管理人员少、临聘人员多。这在省直机关后勤部门表现尤为突出。据笔者对湖南省部分省直单位后勤服务中心的调查,临聘人员普遍偏高。如湖南省环保厅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目前20人,临聘人员超过一半,而省林业厅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目前的38人中正式编制人员仅有8人,临聘人员达30多人。由于临聘人员待遇不高,只有3000多元工资,而且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要与正式职工一样,经常加班加点,流动性大,队伍不稳,严重影响了机关事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能力水平偏低。传统观念认为,机关事务工作没有多少科技含量,一般人都能干、会干,对学历专业要求不高,造成机关事务干部职工学历结构不理想,低学历人数所占比例较大、高学历人数较少。湖南省林业厅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的现有人员中大学以上学历不到三分之一,有的连电脑都不会使用,还是手写办公。这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也与现代科技要求相去甚远。
二、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找准角色定位
机关事务属于“事务”范畴,与“政务”相对应,是为“政务”服务的,被形象地称为“大管家”。我国各级机关事务部门自设立伊始,就是按照这一原则来定位的。机关事务部门一直是政府的直属部门,承担着管理保障服务的职能,为机关正常运转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机关事务工作任务更重了,要求也更高了,机关事务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国家对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更高了。但机关事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本定位没有改变。它仍然是政府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机关事务部门仍然是政府的直属机关。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机构改革也说明了这点,在已经公布的中央国家机关改革方案中,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仍然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保留下来。但在新时代,机关事务部门的角色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一方面,机关事务部门要继续当好“大管家”和“服务员”的角色,始终为政府管理好机关的资产,让资产在机关运行中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当好政府的管理员,干部职工的服务员。另一方面,又要适时调整自己的角色,不断适应新形势要求,使机关事务部门成为新时代“建设节约型机关的主导性部门,保障机关有序运行的责任性部门,打造廉洁政府形象的代表性部门,展示亲民政府形象的关键性部门”。这应是新时代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理顺体制机制
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机关事务应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进一步厘清职能职责,健全体制机制。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新形势下,机关事务工作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建立机构体制依法设立、职能职责依法确定、服务保障依法提供的新型运行模式。一是依法设立管理机构。这是根本,是关键。《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本级机关事务的统一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标准,统筹配置资源”。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那些还没有明确机关事务主管部门的地方,应当严格落实《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精神,统筹考虑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设置问题,为机关事务提供组织保障。二是依法确定职能职责。《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对机关事务部门的职责在法律层面作出了规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经费管理、资产管理、服务管理。在经费管理方面,主要是制定机关运行的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负责本级政府机关的办公用房建设维修、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后勤服务等有关的经费管理,配合同级财政部门开展机关运行经费管理的相关工作。在资产管理方面,主要是分类制定机关资产配置标准,抓好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等环节的管理,承担政府各部门办公用房和土地、公务用车的管理工作。在服务管理方面,主要是负责制定机关后勤服务管理制度,指导和监督各部门后勤服务,开展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做好公务接待和会议管理等工作。各级政府应当按照《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要求,在依法明确机关事务主管部门的同时,科学界定机关事务的范围,并按照上下基本对应的原则,明确机关事务主管部门的职能职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机关事务部门有权有责,依法履行职责,实现机关事务的科学发展。三是依法提供服务保障。机关事务工作的根本目的是降低机关运行成本,保障机关正常运行,建设节约型机关。实现这一目的的根本途径,在于依法提供保障服务。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科学的制度和标准。要按照《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的要求,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机关事务实际,制定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办公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的具体制度和标准,使保障和服务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和勇气,严格执行相关的制度标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严格按标准办事,做到标准面前人人平等,执行统一的制度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机关事务的服务保障依法保障和提供。也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各自为政的现状,破除苦乐不均的难题。
(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补短板强弱项
一是推进机关事务的集中统一管理。要按照集中统一的原则,切实推进机关事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实现一级政府由一个机构统一管理机关事务工作,一个单位由一个部门集中管理机关事务工作。当务之急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机关事务管理条例》、中办国办《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和《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等法规政策,着力推进办公用房的“统一规划、统一权属、统一配置、统一处置管理”和公务用车的“统一编制、统一标准、统一购置经费、统一采购配备管理”,实现机关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与此同时,针对当前机关资产底数不清、管理分散、浪费严重的现状,从开展资产清查入手,对党政机关现有的资产状况进行全面清查,摸清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有的放矢,制定党政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把该管的资产管好,充分发挥机关资产在机关运行中的物资保障作用。二是持续深化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要坚持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深入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要树立“服务也是商品、花钱买服务是买商品”的观念,实现由办服务到管服务、由直接提供服务到购买服务的的转变。要坚持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建立统一和开放的后勤服务市场,大力推进机关后勤购买社会服务,不断扩大购买服务的内容和服务范围,凡市场能够提供的均可由市场提供。要加强对购买服务的监管,把握好市场准入关、购买监管关和绩效评价关,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管,确保购买服务的质量,提高机关事务的管理水平。三是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手段。要重点加强机关事务信息好化建设,改变管理服务方式滞后的现状,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互联网+”机关事务工作。
(四)在提升队伍素质过程中实现动能转换
一是要增强政治定力。机关事务工作事事与党和政府工作相关,政治性、政策性、群众性非常强,不是大局,却服务大局;不是中心,要服务中心。作为机关事务部门的干部职工必须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始终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以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做好机关事务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要增强执行力。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能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执行。广大机关事务系统干部职工坚决执行中央的决策部署,执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做到不打折扣,不讲价钱,不生偏差,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单位实际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化作具体工作措施,工作方案,推动落实,取得实效,让机关事务的各项方针政策变成看得见、摸底着的实际效果。三是要增强廉洁力。机关事务工作也要与人财物打交道,干部职工的廉洁尤为重要。要经常教育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慎初,慎独,慎小,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扎紧制度的笼子,时刻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确保队伍的先进与纯洁。只有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才能变为现实,才能为全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一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思考,以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的精神,在机关事务工作的火热实践中寻找最佳答案。
作者/湖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政策法规处调研员 曾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