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机关单位停车难题
文/石峰
随着私家车保有数量的增多,机关单位停车难问题越来越突出。机关单位机动车“一位难求”,供求矛盾突出的问题在党政机关单位成为困扰领导和干部职工的闹心事、烦心事和难心事。一方面绝大数单位都有院子和停车场,但都不够大,不能满足员工的停车需求。另一方面,一些私家车长期无偿占用着公共停车资源,导致有限的停车位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该停的车停不进,该出的车出不去。员工意见大,单位难管理,问题难解决。
最好的办法是适应市场规律,运用经济杠杆,采取收费方式,盘活有限的停车资源,真正体现公平合理利用资源,解决停车难题。但实施起来,又遇到不少麻烦。不收费,一些私家车一年四季无偿占用公共停车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僵尸车”,使停车位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既失公平又造成浪费。收费嘛,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收起费来名不正、言不顺,收取的停车费不合法,过不了审计关,致使党政机关内部停车管理陷入尴尬境地。
要解决机关单位机动车“一位难求”问题,应从以下三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切实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即使单位内部停车场,也要收取停车费,甚至收费还要高于周围居民区小区和公用停车场,这是由市场经济规律决定的。但工作日上班时间可免费停放,过夜必须收费。因为单位院子就产权性质和本质属性来讲,它首先姓公,应以保障公务活动和公车停放为主,单位有空位可允许私家车停放但并非必须为私家车提供免费停车位置。换句话来说按时上下班是必须的,但是否开车上下班是员工自己的事,与单位有无免费停车位并无必然联系,各单位可据员工人数、上班距离及停车位多少灵活掌握。若如此,单位内部停车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二要在全社会倡导绿色出行。教育引导人们采取步行、骑单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多元化方式出行,转变人们的消费和出行观念。可以借鉴日本等国的通行做法,住在距单位两三公里内的人没有必要开车上下班,即使接送学生上下学也完全可以学习日本,让孩子从小养成绿色出行的习惯,自觉选择乘坐公交、骑单车或步行,这样做,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三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立体交通。将地铁、公交、轻轨等公共交通工具作为民生的主要发展方向,使上班、上学族能在家门口找到可供选择的公共交通工具,横穿马路有快捷、方便、安全的过街天桥或专用通道,降低人们的安全风险。政府要加大交通补贴力度,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人员能更多享受到改革开放和国家发展红利,能免尽免,能少尽少。引导和鼓励人们积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免受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带来的不便,使绿色出行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和追求目标。
(作者单位:甘肃省市场监管局机关后勤服务中心)
- 附 件:
- 主办单位: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 版权所有: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bm42000003 京ICP备05034951号-1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51号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安门大街22号 邮 编:100017 推荐浏览分辨率为 1280 X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