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铺桥、“造血”的第一书记
文/房绍勤
2018年8月,山东省五莲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物业服务科科长安佰臻被县委选派担任中至镇葛庄村第一书记。驻村后,他安下心来,吃住在村,走遍了全村农户,与村民、党员、村干部拉家常、谈工作,了解掌握村情民意。在中心党组的大力支持下,他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扑下身子,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被群众尊称为“为民书记”。
这桥,走得心里踏实
“这桥修得真好!这下保险了,安全了。这才是个干实事的书记!”2020年春节前夕,在青岛儿子家住了大半年回村的陈维笛听说这是驻村第一书记的“功劳”时,由衷地感叹。
陈大爷所说的桥,就是葛庄村村东头的大桥,这是村民联系外界的唯一交通要道。因年久失修,桥面破损严重,两侧的护栏基本断掉了,每年都会发生人车掉落桥下事件。安佰臻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及时将了解的情况向中心作了汇报。中心党组负责同志高度重视,两次现场勘查,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措施,要求分管主任牵头尽快拿出方案。在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桥基进行鉴定确定安全的前提下,出资3万元,对桥梁路面进行整修罩面硬化,更换了破损的栏杆,安装了6盏LED路灯。2019年8月1日,大桥整修工程全面完成。村民说,“这桥走得心里踏实”。村干部更加明白“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带领大伙儿脱贫攻坚的信心也更足了。
“巷巷通”工程是五莲县“十大惠民工程”之一。为把这一好政策落实好,安佰臻立足条件差、财力差的实际,与村“两委”外出学习考察,发动群众、自己动手,就地取材、透水铺装,选用荒石料对群众家门口的路进行铺装,历时2个多月,用石料5万余块,铺装7千余平米,硬化3千余平米,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巷巷通”工程,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70岁的村民韩立堂说:“石板路透水,下雨天不存水了,不用雨天一脚泥了,真好!”
荒岭开发“造血”
葛庄村是省级贫困村,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加之农业基础设施滞后,村级集体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穷家难当,村里没钱就没法为村民办实事!安佰臻走访村里的蜜桃园、苗圃等种植户,同村“两委”成员外出考察电商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多方考察论证,并经中心党组会议研究,确定把“荒岭开发项目”作为第一书记“造血项目”。项目实施后,可新造地50至80亩,栽植果树2000余株。然后再招引种植大户承包,预计年收益5万元以上。安佰臻和村“两委”成员关注民生,摸底调查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143人;低保户79户、135人,为实施民生工程、解决老乡们关心的困难和矛盾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孙洪波带队走访慰问村里的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给他们带去了电风扇,在炎炎夏日送去了一丝清凉,并向他们送上节日的祝福。2019年12月6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心组织党员志愿者,带着感情和责任,带着购置的30床棉被、15床电热毯,到葛庄村开展“寒冬送温暖”活动。目前,共组织开展“城乡文明共建助力脱贫攻坚”“文明实践到乡村棉衣棉被暖人心”等文明实践活动8次。在群众家里,党员志愿者们嘘寒问暖,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传扶贫政策,让贫困群众不仅身上感到温暖,心里也热乎乎的。
战疫+扶贫
2020年1月26日,安佰臻与村“两委”一起研究部署疫情防控措施,迅速投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们将村庄大小路口全部封闭,仅保留村东头的一条路为进出路口,在桥头支上帐篷,架上电线,把办公桌椅搬来,建起了防疫检查点,设立党员先锋岗,成立了8名党员组成的先锋队。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一起,配戴党微上岗,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不分昼夜、不畏寒冷,耐心劝导,做细做实排查工作。同时,采取发放明白纸和宣传册、悬挂宣传横幅、微信等形式广泛宣传防疫知识,提高村民的思想认识。口罩、消毒液、酒精等消杀用品紧缺,安佰臻积极协调采购,个人捐赠84消毒液2箱、喷壶2个;中心为村里的防疫检查点送去棉大衣10件、手电筒4个、大碗面4箱,还订做了2条疫情防控宣传横幅,为抗疫一线提供了物资保障。
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安佰臻又着手落实差别化防控疫情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备播,动员农民防疫、生产两不误。同时,深入了解外出务工受影响情况,帮助16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村民办理通行证、健康码,组织到县里的绿丰农业、凯阳农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及产业扶贫项目务工,解决贫困劳动力务工难问题,全力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战。
(作者单位:山东省五莲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 附 件:
- 主办单位: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 版权所有: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bm42000003 京ICP备05034951号-1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51号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安门大街22号 邮 编:100017 推荐浏览分辨率为 1280 X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