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机关事务文化建设牌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0-11-27 10:03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文/成都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成都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牢牢把握新时代历史机遇,注重文化传承与开拓创新并行、文化发展与队伍建设并举、文化繁荣与效能提升并重,传承出新、主动创新、变动求新,在推动机关事务工作文化建设中探索新路径、找寻新方向,形成了一系列联系工作实际、具有时代气息的机关事务管理文化符号和工作品牌。

 

  推动文化研究

  管理局与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成都银杏文化学院。坚持“小切口大文章、小舞台大空间、小课堂大合作、小改动大平台”,积极打造学习园地、文化阵地、人才高地、工匠营地、创新领地“五位一体”、全国一流的机关事务“产、学、研”基地。布局建设川菜川茶文化区、川派盆景艺术区,通过“互联网+职业教育教学”,携手华为、腾讯等高科技企业,安排远程可视化实训课程,构建“互动互联”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联合成都大学,成立成都市机关事务管理与文化建设研究中心,聚焦机关事务管理标准化、信息化、法治化和机关事务文化建设,开展前瞻性研究,充分发挥中心“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着力增强全市机关事务系统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提升专业本领。

  精准提炼区(市)县机关事务文化,撰写形成《古鱼凫金温江》《思源清白文化筑廉机关事务》等调研文章,催生机关事务发展内在动力。从“虚拟公物仓”“虚拟中央厨房”“十百千”活动、“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加强理论思考,形成调研成果。

 

  营造文化场景

  以办公区走廊、电梯等公共区域内的电子宣传屏、宣传海报为载体,就安全生产、绿色节能、文明礼仪、禁烟控烟、节日祝福等内容开展主题宣传。在食堂,借助海报、餐桌台卡等载体,创建“健康驿站”“食物百科”“话厨房”专栏,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疾病预防知识。

  举办“不忘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展,从红色文化丰富内涵中找到根脉、传承基因、汲取力量;举办“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展,回顾70年来机关事务工作征程,生动呈现办公用品老旧物资、机关办公场所变迁掠影;举办“建设公园城市推进绿色发展”绿色文化展,展示管理局落实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总体部署的各项工作举措;举办“平凡与追求”主题展,集中展示成都市机关事务文化建设总体工作情况,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积极打造生态环保、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文化,绿化美化办公区环境,推进大厅、走廊、绿道等公共区域植物点缀,建设办公区“楼顶花园”,将“银杏”“太阳神鸟”等天府文化符号有机植入办公区绿化带和场所设施,构建“一层一风景、一处一文化”的绿色空间,为广大机关干部工作之余提供慢行、休闲、游憩的绿化景观,营造统一规范、洁净优美的办公环境。

 

  塑造管理品牌

  拓展“十百千”活动。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计划,依托党政机关这一特殊“窗口”,创造性开展“十万精品、百万特产、千万创新”名优特产进机关活动,推广成都市产业品牌、区域公共品牌和精准扶贫产品,推动“产业——产品”优势资源展示和天府品牌建设,构建“基地——餐桌”食品安全生产体系,探索“扶贫——市场”造血型精准扶贫机制。借力全国机关事务系统窗口优势,宣传推介“有机、绿色、无公害”天府农产品及农家风俗文化,让“农业+文创”“农业+电商”走出四川、走向全国。发动“爱心助农”行动,促进简阳、双流销售草莓5万多斤,促成国管局订购蒲江爱媛水果1万斤,带动温江区农林业(花卉苗木)在市级集中办公区开展展示展销活动,促进精准扶贫工作落地落实。

  深化“虚拟公物仓”。围绕保障大型政务活动、新增机构和临时机构等办公需求,汇总形成覆盖各机关部门办公物资需求的底层数据库,分门别类构建办公家具、办公设备、办公房产等租赁供应目录,通过“虚拟公物仓”购买社会服务,向社会租用设备、服务、维保等,实现办公物资保障“零库存、零运输、零安装、零维修费用”。携手华为、腾讯等企业,加快5G软硬件布局,搭建“虚拟公物仓”从电脑端到移动端的全新应用体系。依托“虚拟公物仓”平台“抗疫助产”栏目,会同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开展“2020成都新经济企业进公物仓”活动,加大对企业产品面向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系统的定向推荐和面向社会的市场化推荐,破解特殊时期小微企业的发展难题,助力复工复产。

  探索“虚拟中央厨房”。遵循共享理念及采购进入、烹饪制作、供应反馈的“三段式”工作法,依托“互联网+社会实体中央厨房”,将采购进入环节的原料加工、配料清洗工作纳入虚拟中央厨房建设。借助市场较为成熟的净菜加工产业链,与机关食堂中段的烹饪加工、末端的成品供应等流程无缝衔接,形成畅通的食品加工“流水线”,形成标准统一的“配送链”,减库减量动态的“监控链”,可视可查的“安全链”。

  强化“三机对标管理”。主动深入开展跨行业对标,学习借鉴机场及航空领域管理服务保障工作先进理念,对标机场健全安防体系、学习机务优化维护体系、研究机关健全管理体系,摸索总结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三机”对标管理体系。引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新手段,深入推进智能安防体系建设,建设一体化综合指挥调度平台,运用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等前端采集设备,从被动安防到主动安防,实现科学预警、智能监管、实时联动。

 

  树立文化标杆

  拓展“文化+”思维,围绕法治、绿色、安全、数字、效能、廉洁六大理念,深入挖掘办公用房管理文化、公务用车管理文化、大型会议活动服务保障文化、物业服务文化、餐饮服务文化等特色亮点。

  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有新突破。修订完善成都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管理等相关配套制度,完善住房补贴制度;继续推进内控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有效防范风险;继续加强标准化建设,总结推广安全、维保标准化建设经验成果,在节能、餐饮、审批、会务等方面打造一批典型标杆,逐步构建标准统一、管理集中、流程规范、权责清晰的标准体系。

  在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上有新作为。深化拓展“4+6”公务出行保障体系(“5分钟行程步行、10分钟行程骑车、30分钟行程坐公交、60分钟及以上行程用车”的4种公务出行新选择和“重点出行、应急出行、公交出行、绿色出行、健康出行、科学出行”6种公务出行新方式),积极推进“能效领跑者”及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实施节能工程和节能管理,深入开展节能宣传系列活动和节能管理业务培训。

  在构筑安全管理大防线上有新举措。构建“群防、群控、群治、群管”的安全生产大格局,创新举办安全生产主题文化活动,引导干部职工处处讲安全、时时抓安全。加强安全防控,推进市级机关集中办公区安全监控指挥中心建设,完善监控网络,形成高清晰、全覆盖、无盲区的安全管理监控指挥平台。持续开展“机关安全运动会”宣传活动。

  在管理转型升级上有新探索。推行智慧管理,主动融入成都“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实现指尖管理。推行数据管理,按照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要求,逐步建设统一的机关事务数据中心,推动机关事务工作向精准治理转变。

  在管理服务提质增效上有新贡献。加强效能督查和目标考核,将文化建设纳入目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干部职工执行力和行动力,切实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继续落实负面清单考评,从问题管理入手,强化督查督办、分片联系、夜巡包干等制度,促进依法高效履职。

  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有新发展。选聘100名政治可靠、坚持原则的一线“红袖套”作为政风行风监督员,在一线岗位上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沟通的联络员、“四风”问题监督员,约束微权力,防止微腐败,助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