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的治理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0-11-27 10:39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文/田国良

 

  河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向改革要动力,用创新破难题,以企业化思维和市场化手段统筹配置党政机关运行所需经费、资产、服务、能源资源等,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水平,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

 

  整合资源强保障

  为解决党政机关运转需求不断增长与服务保障资源供给有限性、不平衡性之间的矛盾,管理局更新理念,通过构建资源配置更统筹、服务保障更高效的治理体系,着力提升治理能力,让服务对象体验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推进机关后勤服务向市场开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凡不涉及保密、不影响安全的服务事项,逐步由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由“办服务”向“管服务”转变,发挥好服务委托者、制度设计者、经费支付者、监督管理者的作用。建立健全市场导向、多元并存的服务保障机制。遵循集中统一要求,积极推进事权统一、权责匹配。完善制度体系,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规范,旨在“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从根本上解决政出多门、多头管理问题,遏制部门之间的苦乐不均、相互攀比。按照后勤资源统筹调配的理念,充分发挥资源、资本、资金的规模和溢出效应。借鉴上海、浙江等地先进经验,着手筹建冀勤集团,对局内乃至省直同业板块、资产资源、服务平台,如机关物业、餐饮、幼教、接待、汽车等资源,统一整合、统一配置、统一运作。

 

  打牢事业发展的制度基础

  坚持治理法治化,紧紧围绕管理保障服务的重点工作,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党政机关资产管理、机关办公物业管理等方面,建立了一批实用性、操作性强的法规与制度。坚持治理标准化,制定《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17大项110小项249条标准编写清单,发挥标准在机关事务工作中的规范、调节、约束和控制功能。坚持治理信息化,用制度推动信息技术与机关事务业务深度融合,实现信息系统跨层级、跨单位、跨业务的互联互动,着力实现机关事务一次办、网上办、掌上办。

  探索公务用车集约管理制度。坚持公车资源向基层单位、偏远地区、繁忙岗位倾斜,实现保障区域最大化。完善全省公务用车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拓展预约服务、配备更新、加油维修等功能,建立公务用车、跨部门综合执法用车、执法执勤用车、社会化租赁用车“四位一体”综合平台,实现公务出行保障集约化、多元化、便捷化。完善办公用房规范使用制度。以政务云为依托,将GIS(地理信息系统)和机关事务信息有机结合,实现办公用房实时监控、立体管理、智能调配。强化资源统筹,通过“腾挪移转”,挖掘存量,合理调剂,最大程度保障好省直机关办公用房需求。完善公共机构节能考核制度。坚持考核促动,将公共机构节能纳入省直机关领导班子综合考核和省直部门绩效管理考评体系,逐步扩大市级考核覆盖面。创新住房公积金便捷服务制度。围绕“扩大提取范围、扩大提取额度、扩大提取地域”,建课题、搞研究、抓落实,最大限度便利广大干部职工。继续推进“互联网+住房公积金服务”系统建设,推动公积金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不见面审批办理,打造办事便利、服务优质的智慧机关事务。

 

  向市场要效益

  着眼于服务保障更科学、更集约、更均衡,统筹后勤服务资源,按照“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思路,以市场化手段,着手打造物业、餐饮、幼教、接待、汽车“五个平台”,走出一条依靠但不依赖财政,通过市场盈利反哺政务服务的机关运行保障之路。

  发挥承担监督和指导省直物业服务的职能优势,探索推进省直办公区物业内容一致、服务质量一致、预算安排一致,逐步实现省直办公区物业服务集中统一管理。构建精准完善的餐饮服务标准体系,制定科学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行为规范,形成定额制,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餐饮保障标准化工程。集中全省优质餐饮服务资源,建立机关餐饮服务企业名录。探索集团化办园模式,坚持开门办教育,整合社会幼儿教育资源,搭建幼儿教育合作平台。利用省内高校学前教育资源,探索校、园协作式联合办园;吸收省内薄弱幼儿园,通过品牌植入、管理输出,探索“以优带弱”式加盟办园。积极推动建立全省乃至全国幼教联席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以河北翠屏山迎宾馆为主体,整合省直单位相关宾馆、酒店,合理匹配政务、商务接待规模,实现接待服务品牌化、差异化、效益化目标。整合汽车销售、租赁、维修、检测资源,制定规范统一的服务标准,推进租赁平台运营市场化、社会化。在保障公务出行的基础上,将用车平台向社会开放,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狠抓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把人才作为机关事务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本领高强的人才队伍。突出实践、实干、实绩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优秀干部识别、评判的重要标准,树立不唯票、不唯分、不唯年龄,凭能力、靠业绩、重民意,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导向。支持大胆干、大胆闯,鼓励敢担当、敢作为,制定干部容错纠错办法,以容错的气度和纠错的良方,给实干担当的干部吃下“定心丸”。统筹开展系统培训,完善贯穿干部职工职业生涯发展全过程的多层次、多渠道培训体系。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着手建立河北机关事务研究中心。推进省局干部赴国管局和地市挂职锻炼,鼓励机关干部到局属单位、企业任职交流,组织多层次、跨地区的挂职锻炼、委培代培。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开展经常性、机制化的学习考察、调查研究、业务合作。积极开展技能比赛、业务培训,引导干部以干促学,不断提高专业水准。对各处室、单位实行量化考核、末位问责,第一年排位最后的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排位最后的予以组织调整。通过激励、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安排,确保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作者为河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