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四五”,榆林机关事务在提质增效中开好局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1-06-24 09:53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徐增宏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促进“十四五”时期机关事务工作提质增效,是机关事务部门的重要任务。陕西省榆林市机关事务部门深刻领悟党中央关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主动谋划,以积极有为的姿态推动改革创新,提升机关事务管理水平和保障效能。 

 

  坚持集中统一管理 

  近年来,榆林市积极推进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目前,市机关事务中心统管20余个办公区,涉及部门、单位80个,中心所属的公务用车服务平台集中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出行提供租车服务,办公用房产权正逐步变更登记至中心名下。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市委党校、市农业局、市教育局等单位逐步将后勤服务交给中心统一承担。中心按照统一标准、资源共享的原则,集中提供餐饮、保洁等后勤服务,节约了行政资源,规范了服务类型,提高了工作效能。 

  但榆林市各县区后勤服务各自为政、自我保障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保障资源比较分散。因此,要贯彻政事分开理念,坚持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方向,指导县区将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办公用房、会议保障、党政机关用地等资源调配权交由机关事务部门统一管理和保障,优化配置各类资源,从而实现规范有序、公正公平的目标,节约机关运行成本。同时,推进机关后勤社会化保障,指导县区机关事务部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面向市场优选专业机构承担机关事务服务保障工作。 

 

  破解工作难题 

  中心主动作为,制定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制止餐饮浪费、公共机构节能等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效能。坚持上门服务,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公务用车改革成效显著,部门和单位公务交通得到有力保障,办公用房调剂分配有力满足了机构改革和工作需要,公共机构节能亮点纷呈,机关餐饮和物业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质量得到广泛认可。 

  当前,市本级、县区机关事务工作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要积极作为,主动化解,补齐短板。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面,需协调有关部门完善市本级和县区事业单位跨区域公务出行费用报销办法;制定公职人员到偏远地区履行公务单次交通费用包干办法,解决私车公用、出行不便的问题。在办公用房管理方面,研究解决办公用房权属统一登记中涉及的四至认定、税费缴纳、程序简化问题,畅通权属统一登记政策渠道。按照相关规定,理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进口”“出口”管理机制,实现资产配置、调剂、处置由一个部门集中办理。疏通公车更新购置、公车平台服务保障、公共机构节能、所属幼儿园等所需经费保障瓶颈,从源头上建立起集中归口、统筹使用、按需保障、资源共享、统一标准的机关事务服务经费管理格局。 

 

  推进机构建设 

  中心的前身为2009年成立的榆林市机关事务管理局,2019年机构改革后更名,履行全市机关事务的管理指导和本级机关的服务保障职能。12个县区机关事务机构成立较晚,普遍于本轮机构改革后整合设立了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为县区党委办公室或政府办公室所属事业单位,普遍“管理弱”“事业强”,职能差异较大,整合进展缓慢,工作指导中还存在关系不顺、渠道不畅等问题。 

  因此,要指导县区加快机关事务机构建设。一方面,呼吁党委政府和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加快新设立的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职能、人员、办公场地整合,使全市形成上下衔接、协调顺畅、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机关事务工作格局;另一方面,针对机关事务机构新人较多、业务生疏等情况,加强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帮助他们提高业务能力,切实发挥机关事务部门的职能作用。 

 

  打造高质量服务队伍 

  榆林市本级50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程度不同地接受着中心公务用车、办公用房、节能降耗、办公资产、公房基建、餐饮物业等服务或管理。要牢固确立“让市委市政府满意,让部门单位满意,让干部职工满意”的理念,精心打造队伍,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建设高水平管理队伍,加强对机关事务部门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和管理。打造高品质的服务团队,中心既有编制内的公车服务平台、幼儿园,也有信息网络、资产清查、餐饮服务、保洁安保、空调维保、加油维修等社会服务机构。对编制内的服务单位,要着眼打造全省、全市一流的公车保障平台和群众满意的幼儿园,严格内部管理,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优。对社会服务机构,要打造全市一流服务品牌、一流服务团队,选择实力强、信用好、绩效优的“正规军”,分类制定服务工作须知、服务指南、服务目录,明确每个服务项目、各个岗位的服务标准、服务规范,加强业务培训,使每个岗位、每名工作人员明白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实现服务标准化、精细化。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制定服务机构考核办法,明确考核的内容、方法、流程、奖惩和服务费的兑现方式,征求服务对象意见,沉到末端跟踪问效,开展评比竞赛,推行挂牌上岗,开展星级项目经理、星级管理员、星级驾驶员、星级厨师、星级服务员等评选,激励各类服务团队和服务保障人员把优质服务落实到具体环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