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用红手印留下了我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1-06-24 10:19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王华 

    

  2017年4月11日,中央编办选派我来到内蒙古化德县白音特拉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两年后,即将挂职期满的我收到了一封信,信上没有溢美之词,只有密密麻麻近百名村民的红手印。村民这种直白朴素的方式写信,目的只有一个——让我留下来。 

  4年多来,我从建强基层组织、加强基层治理、推动精准扶贫和兴办惠民实事,到通过勤走访、深调研理清发展思路,全身心投入到驻村各项帮扶工作中去,已然成了村里的一员,“虽然任期已满,但面对乡亲们的殷切挽留,我感到难以割舍,想起一些规划实施还等待收尾,更是放不下”。我申请留了下来,与大家并肩战斗至脱贫攻坚全胜之日。 

 

  建个好支部 

  来到村里后发现,村“两委”一定程度上存在成员老龄化、组织生活不规范、办公设备老旧等问题。“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我决定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先手棋”,尽快提升村党支部战斗力。 

  我先从村“两委”班子建设抓起,在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上下功夫。一方面,在换届过程中,积极协助乡党委、政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将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一名退伍军人充实到班子中。另一方面,严肃组织生活,抓好“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身体力行指导班子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为拓展视野,开展结对帮扶,先后与中央编办电子政务中心党支部、空军两个部队党支部、化德移动公司、化德县邮政、北京市东城区天坛街道西草市社区、自治区编办签订结对协议,通过近距离接触,学习先进经验,改进工作作风。 

  党员是扶贫的主力军,增强他们带领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非常重要。我带领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支委成员赴新乡市唐庄乡镇干部学院参加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重点学习改革先锋、“全国基层干部的优秀代表”吴金印和“太行愚公”张荣锁的先进事迹。为办好主题党日,组织全村党员参观守备一师纪念馆、集宁战役纪念馆和乌兰察布党史纪念馆,缅怀先烈,接受洗礼。同时,拓宽村“两委”干部培训渠道,选派村干部到中粮集团、北部战区和中部战区空军部队等地参加培训,实地参观党员教育基地。 

  为改善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办公条件,我多方争取资金,新建了262平方米房屋,作为新时代讲习所和村文化活动室。协调中央编办所属单位累计捐赠价值31万元的办公家具和价值4.2万元的电子办公设备,为6个行政村发放办公家具,支持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 

 

  拍好全家福 

  当地村民有在春节前拍全家福的风俗,但这些照片多是用电脑软件合成的,“只有头像是本人的,身体和其他背景明显是合成的,很不自然。”与村民拉家常,才知道其中的原委,原来是游走江湖的侉子(当地对外地人的称呼,没有贬义)来给村民拍照,村民只需花费30元钱,便可得到一张经过PS的带相框的照片。于是,身为半专业摄影师的我翻出了冷落多年的相机,决定在2019年的春节为全村106户村民免费拍摄全家福。 

  消息迅速传遍了全村。过了腊八就是年,约定拍照的日子来了,摄影棚就设在新落成的党员活动室里。屋里火炉生得旺旺的,还有电暖气开着,红红的中国结、大红灯悬挂在醒目的位置。这一天人们早早地守候在村委会等着开拍。随着化妆师、发型师就位,拍摄拉开了序幕。有的老人照相一辈子没化过妆,还有点儿腼腆,嘴里说着不想化不想化,可看着化过妆变得年轻的老姐姐们,又禁不住诱惑,开始接受打扮了。摄影棚里忙得不亦乐乎,我在拍摄的同时,还要教老乡们摆POSE。一声声“咔嚓”“咔嚓”,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笑脸的全家幅被定格成了永恒。 

  贫困户陈彦军和爱人是残疾人,他爱人出行得依靠轮椅;村民王世财和老伴都88岁高龄了,基本出不了门。对于这类行动不便的老人、贫困户,炕头就是影棚,床单就是背景布。5天下来,拍摄任务圆满收官。年前,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全家福”,我这个“京官”也真正走进了乡亲们的心里。 

 

  建设好宣传队 

  2017年来村里时,村民文化生活十分单调,经常是倚着墙根晒太阳、拉家常,或者打弹弹、打麻将。县里的乌兰牧骑一年才来村里演出一次,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在我的带头鼓动下,村里先后成立了鸿雁文艺宣传队、老年秧歌队、广场舞队,并邀请县里的文艺骨干下村指导。组建文艺宣传队时,大家都想当队长,谁也不服谁,融洽的村民关系一度紧张起来,我不禁感叹农村工作真是难做。 

  有一天,我偶然读到毛主席的一篇文章——《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其中提到“游击队当分散使用,即所谓‘化整为零’”,我突然来了灵感,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将文艺宣传队分成多个组,比如二人台组、合唱组等,原先想当队长的村民都当上了组长,脸上又露出了笑容。 

  平均每两个月,村里就会有一场大型主题演出活动。在“唱支山歌给党听”等活动中,我经常披挂上阵,用高亢的歌声打破村落的沉寂,歌声笑语多起来,安静的村子也热闹起来。我给每个村干部分配任务,保证演出有序进行。村支部书记郭耀华以往都是躲在幕后当场工,我鼓励他走到台前,为每场演出作暖场发言,增强村党组织的向心力。原本怯场的郭耀华现在上台发言不慌不忙、从容自信。也有村干部加入到文艺宣传队,和村民们一起排练、一起登台。 

 

  富口袋 

  数据最能直观反映扶贫成效。2017年,村集体经济账面收入为0,而到2019年底,白音特拉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7.8万元,居全县第一,“家底”从0到27.8万是村民们和我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2020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益共计106.4万元。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而发展村集体经济是产业扶贫的关键一着。脱贫车间的发展壮大见证了我们村的发展历程。2017年村委会全资注册成立了村集体企业白音特拉实业有限公司,并申请注册“白音特拉实业”商标。这个商标,让村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全国各地的扶贫产业多不胜数,究竟什么产业能在这里长成“摇钱树”?我带领村两委进行了深入调研,大家一致认为开办档案盒厂投资少、风险低、好上手。2017年,建成了手工档案盒厂和机器加工档案盒厂各一处。2018年初,我又协调中央编办筹资8万元用于购买机器设备。截至目前,厂子已为全县培训档案盒工人100余名,吸纳本乡及周边5个乡镇16个村40多人就业,人均月增收1500元。 

  后来,我们决定利用档案盒生产技术进行产业升级,以生产附加值更高的包装盒。2019年底,我用筹措来的25万元资金新建了厂房,并协调县扶贫办拨付78万元购买包装盒生产设备。目前,包装盒厂已进入生产阶段,有24.5万个包装箱的订单,带动12人稳定就业,人均月增收3000元。 

  集体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村民们切实享受到了红利。到2019年底,白音特拉村使用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为全村603名村民缴纳合作医疗保险3万多元,设置20个保洁员和宣传员公益岗位,每年为每个岗位补助3000元。2020年提供保洁员岗位39个,提供网格员岗位26个,每个岗位补助3000元。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对我们脱贫车间进行了报道。在经营好自身集体经济的同时,我也大力招商引资,进驻的恒利农业、铭东生态等龙头企业,也有小饭馆、农家乐等个体户,帮助当地盘活了闲置土地和房屋,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土地、房屋租金收入,也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当地的扶贫工作也完成了从“输血”到自主“造血”的产业升级。 

 

  过上好日子 

  白音特拉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只有一条路零星散落着几盏路灯,有的还不亮。一到晚上,孩子们孤单怕黑,妇女们出行不便,老人们更不敢出来。村里养羊的多,很多村民夜牧归来要摸黑,经常有羊走丢。这个在当地早已习以为常的“小事”,我当成了“大事”来办。在中央编办支持下,为白音特拉村、十顷地和二台村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后来又安装了装饰灯30盏、景观灯10盏。路灯,照亮了乡村的夜晚,照亮了村民的生活,也照亮了村民的心坎。60多岁的白玉花说,她嫁到村里40多年了,终于也能像城里人那样在有路灯的广场上扭秧歌、跳广场舞了。70多岁的老党员郭金自豪地说,“我们白音特拉村就是第二个化德县城”。 

  为进一步提升村里公共服务水平,我向中央编办反映,筹措资金5万元,为每户村民购买了预防煤气中毒报警器,让村民睡上了安稳觉。同时,帮助幸福院的老人们摆脱老寒腿等疾病,又协调中央编办出资18万元为村幸福院所有房屋加装保温层,屋子更暖和了,群众的心也更温暖了。 

  在村里上个干净、卫生的厕所,对城里来的人来说可以用“我太难了”来形容,能在村里洗个热水澡简直是做梦。如今,新建的公共浴室和水循环公厕就要投入使用了,村民的梦不再遥不可及。 

  几年下来,白音特拉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宜居美丽村庄”、乌兰察布市“脱贫攻坚一线先进基层党组织”、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文明村镇。 

  当了两年第一书记,我深深地爱上了基层一线工作,群众教会了我很多,我也想继续为他们再多做一些实事、好事,带领大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任期即将届满时,我向组织提出延期申请,得到了组织同意。 

  让我选择留下的,是朴实善良的乡亲。一天晚上,我碰到了幸福院的苗荣老奶奶,她非要送我双鞋垫,还硬给我脱了鞋,垫到鞋里发现有些小,赶紧又给了我双大的,说把小的给送我媳妇。发现我没吃饭,又把包子热了热,临走时,还要我把山药鱼带回去。老乡们是真的把我当成了亲人。 

  让我选择留下的,是我的家人。来化德之前父亲刚刚去世3个月,儿子即将进入高三。每年驻村至少200天,无法在儿子复习最吃劲的时候在身边加油鼓劲;无法陪伴妻子,在她结束一天劳累的工作后给她炒一盘菜。而他们却无条件地支持我,村里搞活动的海报和产品商标,都出自我儿子之手;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妻子也总是帮我出谋划策。 

  让我选择留下的,是组织的信任。中央编办派我去化德挂职,是对我以往工作的认可,是我增长才干的难得机遇。同意延长我驻村第一书记的任期,是对我驻村工作最大肯定!有组织的信赖,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我也不怕!每一次办里领导和同志们来到化德,来到白音特拉村,我都有一种新媳妇见到娘家人般的欣喜。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中央编办的党组织就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戍边英雄陈红军说过,“党把自己放在什么岗位,就要在什么岗位上建功立业。”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将继续发扬“三牛”精神,奋蹄“犇”向新征程,向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