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源头考量新理念 公共机构节能始于新建项目设计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1-12-06 14:34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杜鹃

    

  为深入推进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山东省聊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拓展思路、创新举措、积极探索,以“一校三馆”(市委党校和市图书馆、档案馆、方志馆)在建项目为切入点进行调研,按照“全过程植入节能理念,打造节能示范工程”的总体思路,采取现场走访、交流座谈的方式,及时提出针对性节能建议,推动节能理念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 

    

  项目节能概况 

  聊城市“一校三馆”项目位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占地面积17.33公顷,建筑面积21.34万平方米,总投资15.42亿元,是市重点项目。 

  按照规划,项目建成后将有市委党校、图书馆、档案馆、方志馆等多家公共机构入驻,会产生较大的能源资源需求。能否打好节能地基、做好节能规划,将对全市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产生较大影响。 

  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监督等各环节全面融入节能元素、践行节能理念,并对建成后各项节能产品的采购和应用形成初步计划、预留相应端口。 

  项目楼体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严格按照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和地方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提高楼体在解决取暖、制冷等需求方面的正向效用,确保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达标;图书馆全部采用玻璃幕墙,其他建筑部分采用玻璃幕墙,并在大楼天井设计玻璃采光顶,增加自然采光;优化原料使用,采用新型墙体砌块、装配式墙板、预拌混凝土及砂浆、高强钢筋和高强水泥等材料,提高工业化量产预制材料比重,减少施工用量和现场浪费;融入“海绵城市”理念,规划设计雨水收储利用系统,收集雨水用于植被灌溉等,减少自来水的使用;规划设置中水处理回用系统,通过对生活废水的回收处理再利用,解决绿化、卫生清洁等方面的用水需求;在大楼楼顶规划设计光伏发电系统,用于室内外照明;规划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清洁能源,有效节能减排;规划设计能源监测系统,通过智能化平台,实现对水、电、气能耗的分析监测,以及大型、重点设备系统的运行监控、故障报警等;规划安装充电桩,在用电网络中预留电容量,鼓励单位和职工个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使用节能产品,规划设计采用智能感应灯具和节水器具,对公共区域进行分区控制,采用自动启停装置进行排污,供水采用无负压变频设备;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站点,减少生活垃圾混合处理造成的环境污染。 

    

  项目节能优势 

  目前,实施以围护结构等为主要改造方向的建筑节能改造是既有建筑降低能源资源消耗量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建筑本身的局限性,此类节能改造工程存在诸多弊端。以“十三五”期间聊城市完成的部分节能改造项目为例,市人民检察院侦查技术楼节能改造项目耗资386万元,聊城三中办公楼外墙保温工程投资246万元,聊城市中医医院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投入106.6万元。这些节能改造工程改造费用高、投资回报率较低,而“一校三馆”项目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融入全面的节能考量,实现一次投资、长久收益,长期来看,回报率远远高于节能改造。 

  对于既有建筑,只能在适应原结构的基础上实施部分改建,改造范围有限、节能效果有限。“一校三馆”项目在设计之初就将光伏发电、能源监管平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节能举措融入规划,从原料、设计到施工,实现全过程高水平节能,对比传统节能改造,节能效果大幅提升。 

  由于节能改造项目投资较大、回报周期长,特别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共机构来说,实施难度较大,因此,各公共机构只能根据自身资金状况等现实条件考量是否实施改造以及改造范围,致使传统型建筑节能改造难以实现大面积推广、模式化复制。而“一校三馆”项目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全程融入节能理念,吸纳了目前较为先进且已经过实践检验的节能设计和设施设备,有着高度的可复制性和操作性。 

    

  几点启示 

  “一校三馆”项目是践行公共机构节能“源头考量”新理念的有力探索,即将节能元素植入公共建筑建设全过程,确保在设计、布局、用料、施工等各个环节,加入节能考量、打好节能基础,从而减少后期降耗难度。该项目的规划及建设为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带来新启示。 

  ——以源头设计节能代替后期建筑改造。通过统筹考量、合理规划、科学设计,以高效节能为设计目标,将各种节能元素融入设计方案,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充分利用建筑空间、预留节能设备端口,为后期节能设施设备的安装运行打下良好基础,以源头设计节能代替后期建筑节能改造,以一次性投资换取长期回报,减少后期资金投入。 

  ——以建设过程节能保障机关运行低耗。通过对建设过程的全程监督,将节能理念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高标准落实节能规划,合理应用绿色建材,严格把控施工程序,确保建筑工程质量达标,避免由于建材低劣、建设不规范加大后期能源消耗,有助于充分发挥各种节能设施设备功能,确保机关运行高效低耗。 

  ——以打造示范工程引领绿色建筑风尚。从“一校三馆”项目入手,融入源头节能理念,打造节能精品工程,能够充分利用项目示范带动作用,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使得建筑源头节能理念成为公共建筑建设的必备考量要素,推动各类新建公共建筑项目积极引入成功理念,从而引领社会新风尚,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开辟出可复制、可借鉴的成功之路。 

  “一校三馆”项目对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和各类公共建筑节能创新举措进行了高效整合,能够为今后新建公共建筑植入节能元素提供成型的规划和建设经验。 

  ——加强对建筑结构的节能设计。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确保建筑围护结构、外窗和玻璃幕墙的设计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通过多种节能设计,增加建筑自然采光、加强空气自然流通,减少对相应电气设备的需求。同时,深入分析建筑原材料的可替代性,按标准使用绿色建材。 

  ——加强对水电系统的节能规划。在节水方面,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规划设计雨水收储利用系统、中水处理回用系统,选用节水喷灌系统、节水卫生器具,科学规划地下管网,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统筹节约利用水资源。在节电方面,科学规划供用电系统,完善配电方式,减少电力无功功率比例,增设园区蓄电装置,用一次性投资换取长期绿色效益。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停车场等场所的照明系统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灯等节能控制措施。 

  ——加强对节能设备的规划设置。选用节能高效的电气设备和采暖设备,照明采用节能感应灯具,排污采用自动启停装置,供水采用无负压变频设备,空调采用水蓄冷中央空调等。按标准规划设计垃圾分类投放、分类存储站点,高标准满足环保要求。同时,规划设计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优化光伏发电应用区域并增加应用比例,选用太阳能路灯系统和景观照明系统,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同时,合理规划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位置和数量,适当预留扩充空间,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 

  ——加强对能源耗用的高质量监管。规划设计能源监测系统,对用能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能源消耗实现在线监测,起到精准定位、及时预警、节约支出的作用,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闭合式监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