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财税综合楼合同能源管理实例分析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1-03-28 15:00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文/傅渊
 
  上海市财税综合楼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秉持“安全、健康、绿色、智能”理念,采用集中组织模式开展综合性节能改造,每年预计节约能源消耗420吨标准煤以上,节省支出约240万元。
  上海市财税综合楼2002年投入使用,建筑面积约6.7万平方米,上海市委巡视办、市委网信办、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在楼内办公。针对大楼锅炉排放超标、机电设备老化、能源成本攀升的实际情况,5家单位组建专项工作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协同推进综合性节能改造项目的立项及实施,成为中央在沪机关单位和上海市机关单位合作实施节能改造的首次实践。
  从锅炉提标改造的起点出发,制定覆盖锅炉、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等主要系统的综合性节能改造方案,采用空气源热泵采暖及热水、空调末端联网温控、LED照明、能耗监测、楼宇设备自控、节能宣传展示等多项产品和技术,改善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食堂区域空调效果不佳现象,助力实现“降本增效、绿色低碳”目标。
  对空调采暖机组的布设进行严密论证,委托建筑设计单位校核结构安全并出具分析报告,针对设备吊装、交通管制等重难点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设备安装后的室外景观和开启后的运行噪音进行影响消除,将22台风冷热泵机组平稳、高效安置于17层屋面;采取编制停送电预案、排查用电支路分布、重点支路提供临时供电保障等措施,按期完成3次停电施工计划,保障数据机房及重要职能科室不间断供电需求;在关键施工界面安装监控设备,24小时录制现场画面,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流程监督。
  照明系统选用高光效设备,保障办公及会议人员视力健康。依托物联监测技术实现空气净化和空调末端温度智能控制,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在工厂预制输配管道运至现场装配,在空调机组增设减震降噪措施并采用优化开启策略,保障周边环境质量、降低噪音影响。设置施工人员专用通道,工作场所定时喷雾消毒,在严防疫情传播的基础上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把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作为年度重点任务推进。专项工作组共商重点难点,引导物业管理单位、节能服务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建立激励机制,明确运维职责分工,构建多方共享项目成果的良好格局,运用市场化手段节省财政资金。
  各方凝心聚力、精益求精,协力打造试点示范。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全面落实各项防控策略,克服不利影响如期完工。多方确认屋面安全,提前向交管部门申请实施交通管制并告知周边居民,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化解高层部位设备吊装风险。系统分析停送电难点,将重点支路用电切换为备用供电保障,施工班组现场监管,解决不间断供电需求与停电施工的矛盾。以颜色标记区分不同系统输送管道,优化管道制造与安装工艺,在空调机组设置减震措施,消除噪音、空气污染及后续维保隐患。实现主要用电分项远程计量监测,搭建楼宇设备自控系统,将空调及生活热水系统主要设备纳入控制范围,植入人工智能算法实时管控设备参数,为节能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建设节能减排展示大厅,通过布设展示背板、设置互动大屏、链接物联云管理平台,实时展示大楼室内环境、能源消耗、设备参数、节能效益等信息,播放项目宣传片、节能减排科普视频、施工历程延时摄影宣传片,面向全社会宣传绿色低碳节能理念,发挥公共机构在节能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单位: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