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效能的路径分析——以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为例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2-01-21 15:17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杜敏勇 张婧涵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迈向碳中和的关键期、窗口期。作为重点用能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在“双碳”目标下担任着重要角色。笔者以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为调查样本,分析“双碳”工作现状,探寻更高效的节能降碳之路。 

    

  现状 

  从全国范围看,济南分行在央行系统中总体碳排放量较大,受热力影响较高。2020年,济南分行全辖总碳排放量达3.16万吨,在央行系统内排名第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6.2个百分点。与建筑单位面积、用能人数大致相同的成都分行、郑州中心支行相比,总碳排放量是成都分行的1.96倍、郑州中心支行的1.58倍。剔除热力因素影响,济南分行全辖总碳排放量1.90万吨,比成都分行多0.33万吨,比郑州中心支行多0.084万吨。 

  从能源消耗看,能源消耗结构仍有较大优化空间。一是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直接排放仍然较大。2020年,济南分行全辖直接碳排放量0.35万吨,占碳排放总量的18.42%。二是外购电力等能源利用效率与先进省份仍有差距。2020年,济南分行全辖用电碳排放占总碳排放量(不计热力)的80.8%,人均用电碳排放量1.80吨,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三是可再生能源替代尚待起步。2020年,济南分行辖区(不含青岛)共有车辆306辆,其中新能源车0辆,配有充电桩38个,2020年新增2个,尚有12家中心支行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在可再生能源应用方面,分行辖区(不含青岛)仅有3家中心建有太阳能集热器281平方米,2家中心支行太阳能光电装机量15.76千瓦。 

  从辖区情况看,多数中心支行呈向好趋势,但发展不够平衡。一是在碳减排下降趋势不平衡。2020年,山东省16家(不含青岛)地市中心支行中,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的占75%,其中同比下降6%以上的10家;人均综合能耗呈下降趋势的占87.5%,其中同比下降6%以上的13家。总碳排放量下降幅度最大的中心支行同比下降28.1%,但有的同比上升148.18%;人均综合能耗下降幅度最大的同比下降48.03%,但有的同比上升68.51%。二是在能源结构优化上不够平衡。2020年,山东省16家(不含青岛)地市中心支行中,直接排放占比10%以内的占50%,直接排放占比20%上的占18.75%,其中,直接排放占比最低的为4.07%,最高的为26.04%。 

    

  实践 

  济南分行坚持对辖区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全局性谋划,确定到2022年全省70%以上地市级以上分支机构创建成节约型机关的总体目标,要求实现2025年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5%、人均综合能耗下降6%、人均用水量下降6%、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下降7%。为保证工作落实,分行党委突出问题、需求、目标、效果导向,指导辖区分支机构行动上动起来、措施上实起来、节奏上快起来,全面补齐短板弱项,加强考核督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年度工作重点,不定期召开行长办公会研究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磋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二是完善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节约型机关建设实施方案》《建立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台账的通知》等10余项制度,明确了30余项推进措施、29项能耗指标。三是注重经验总结,总结“十三五”规划组织实施情况,查找薄弱环节,对标对表人民银行总行“十四五”时期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结合实际谋划“十四五”时期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 

  强化对辖区碳排放各项指标的数据分析,坚持“走出去+带回来”对接需求的模式,精准施策,持续优化能耗结构,督促各分支机构分批、有序对高耗能设备进行减排改造,提升能耗设备管理能力和运行水平。比如,指导青岛中心支行更换新式节能空调冷却水塔及空调供水设备,新型冷却塔冷效高于国标95%的热力性能的要求,达到107%热力性能,主制冷机能耗下降3%-5%,优化后的冷冻泵全年可节约电耗8.7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49.41吨。再如,指导滨州中心支行对配电系统、空调系统、新风系统进行全面改造升级,优化机房布局,推动年用电量下降到平均8万度,降幅60%以上,每年可减少碳排放73吨左右。 

  建立节能减排快速响应、政策落实、综合协调服务机制,为节能减排工作注入责任基因、实干基因,绿色办公创建初见成效,辖区4个单位被评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5个单位被评为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9个单位被评为节水型示范单位。坚持常态化宣传,每年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低碳日”等节能宣传活动为契机,指导各分支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威海中心支行策划拍摄节能宣传MV《绿水青山节能增效》,制作了《节能有我绿色发展》带货直播视频,号召干部职工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为建设节约型机关不懈努力。 

    

  问题 

  2020年,济南分行机关人均综合能耗1956.52千克标准煤、建筑面积平均能耗29.34千克标准煤/平方米、人均水耗38.33吨,人均综合能耗高于山东省省级党政机关能源消耗定额标准,亟待找准短板,加大节能工作力度。 

  一是能耗统计数字化水平不高。目前,南京分行、石家庄中心支行、福州中心支行等多家单位已建立能耗数据统计平台,济南分行还未实现全省联网。分行辖区内能耗统计分类智能化、数字化平台建设滞后,时间轴上的数据信息归集缺乏数据手段支撑,距离预期目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是高耗能设备改造难度加大。从调研情况看,济南分行辖区普遍面临经费紧张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耗能设备的更新替代。比如某县支行反映,办公楼供热管道老化、供热不足,冬季仍需空调取暖,但因经费紧张,对供热管道的修缮难以取得理想进展。 

  三是对新能源推广应用力度较低。人民银行总行和国管局要求,各单位要大力推进太阳能光伏、光热项目建设,但济南分行辖区光伏发电装机量较小、充电桩较少,多数分支机构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方面,山东省已经出台省级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实施细则,除特殊情况外,2020年配备更新的公务用车全部为新能源汽车,而济南分行辖区尚未配备新能源汽车。 

  四是节能减排专业人才配备不足。济南分行机关和辖区分支机构的节能工作人员在专业性和数量上都与兄弟单位存在不小差距。目前,央行系统内有8家分行和省会中心设有专门的节能管理科。但济南分行辖区16家中心支行后勤部门并入办公室,承担节能减排的部门和人员缺乏专业性。专业力量匮乏容易造成工作拓展内部动能乏力,以及工作落实上的“洒水式”“过场式”现象。 

    

  对策 

  统筹目标实现路径。碳达峰、碳中和作为长期目标,应基于“代际减排成本均等化”原则确定减排的动态路径。一方面,统筹考虑技术进步可能带来的减排成本下降,以及国民收入提升带来的消费者对电力成本承受能力的提高等因素,科学设计减排路径;另一方面,兼顾安全、成本、公平性等要求,抓好碳排放工作中多目标和多层级之间的协调,推动增强辖区基础设施的气候适应能力。 

  持续推进绿色办公。提高绿色低碳转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继续实行以“四控、四节、一减”为主要内容的低碳生活工作办法。控制办公用品购置费、通信费、固定资产购置费、接待费,节电、节水、节油、节约办公用品,减少差旅费开支。倡导简约适度的工作理念,深入开展绿色办公创建工作,通过推行低碳生活、绿色改造、绿色采购,力促绿色办公成为新常态。 

  强化统计监督考核。健全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台账,增强统计科学性,夯实能源综合管理数据基础,实现智慧用能。着重监督用电、用水等情况,通过比对历史用能数据和近日用能趋势,分析存在的问题,杜绝跑冒滴漏和浪费能源现象。建立能耗数据统计省级数字化平台,推动提高统计监测和分析水平。 

  加快绿色改造步伐。近年来,济南分行辖区各分支机构对中央空调机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用水重点环节、燃气炉具等项目进行绿色改造,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但仍有部分中心支行绿色改造进展较慢。为此,要提高站位,及早制定清晰具体、可操作性强的碳达峰方案,研究制定时间表、路线图,近期可加快推进办公楼保温窗户改造、更换节水型自动感应水龙头等绿色改造项目。 

  突出抓好节能宣传。注重常态化宣传、关键节点宣传、特色化宣传,让节能知识随时可学、节能宣传随处可见,推动节能减排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紧抓“中国水周”、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重要节点,周密制定活动方案,创新宣传方式方法,营造深入人心的节能氛围。结合实际,开展低碳体验日、135出行倡议、垃圾分类培训、绿植兑换等活动,不断提升节能宣传工作的传播力、影响力和覆盖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