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文明出行的“金名片”
文/赖立新 李晓玲
公务用车如同一张城市名片,折射着城市治理水平。2016年以来,杭州市直属机关车队管理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公务用车示范引领作用,在提供优质公务出行保障的过程中,擦亮文明出行的“金名片”。去年,中心积极协助推进全国首批公务用车专项领域示范点建设工作,高标准落实杭州市公务用车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各项要求,深入开展“安全文明出行 杭州公车先行”系列活动,围绕“安全、阳光、节约、高效”要求,推动了服务保障品质和文明出行水平进一步提升。
安全是公车服务的基本要求和生命线。近年来,中心持续加大车辆处置更新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了车辆老旧、车况较差问题,筑牢了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通过落实车辆“日查、月查和一季度进厂检查”制度,并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排查解决安全隐患。将安全教育摆在驾驶员队伍管理的首要位置,每次例会前组织集中观看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片,并对交通事故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多次邀请市交警支队宣讲员开办交通安全讲座,每位驾驶员均签署了《安全文明行车责任书》,始终绷紧安全行车责任弦。2021年,重要应急公务平台、老干部服务用车平台、综合行政执法平台累计出车1.9万台次,没有发生一起交通安全事故。
中心落实管理平台化、平台信息化、车辆标识化要求,凝聚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督的合力,构建起一道立体防护屏障,确保公务用车在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上阳光运行。编制完善了包含10项公务用车管理规章制度的《驾驶员作业指导书》,严格落实定点停放、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定点保险等要求,规范喷涂公务用车统一标识和12345监督电话。加强平台化管理,162辆公务用车统一安装北斗定位系统,并全部纳入“全省一张网”,实现智能化调度和监管。通过实行“一车一档”“一车一围栏”和单车核算,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状况和运行轨迹,紧盯节假日等关键时点,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开展“线上+线下”督查,严防违规使用公务用车行为发生。2021年共随机抽检公务用车272台次,检查情况良好,实现监督“零投诉”。
过紧日子是常态,也是习惯。中心发挥公务用车集中统一管理优势,挖潜增效,实现保障效率提升与运行成本降低的良好局面。严格按照业务需要、经济适用、节能环保、集约使用的原则,结合优化平台车辆结构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提出车辆更新需求,做到统筹安排、有序更新。近4年处置的81台车辆中,使用年限12年以上的占83.95%。牢牢把握社会化、市场化改革方向,原则上不再新增离退休干部服务用车,逐步推进社会化保障,遇到重大任务或特殊紧急情况时,66台综合行政执法用车可跨部门统一调度,实现资源共享、集约使用。严格审核车辆加油、维修、保险等费用,努力控制运行成本,2021年的单车运行成本比2018年下降约20%。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有计划地提高新能源汽车配备使用比例,优化公务用车配备结构。
实现服务保障的高品质,关键在于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驾驶员队伍。为激发队伍争先创优意识,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中心制定《五星驾驶员评比细则》,从工作能力、工作纪律、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安全行车等多个维度给驾驶员量化打分,以标准化规范管理队伍。定期组织开展技能比武,既有交通法律法规、车辆故障预判、服务礼仪等理论知识的比拼,也有车辆驾驶技能、车辆维护保养、应急处理能力等实践操作的考核,不仅搭建了切磋技艺、技术交流的平台,也激发了驾驶员队伍主动学习、精益求精的干事热情,营造“技能是真本事,实干是硬道理”的良好氛围。为提升队伍的社会责任感,中心组织开展文明交通实践活动,在人流密集路口及地铁站点开展交通引导志愿服务,向行人讲解礼仪和安全知识,劝阻不文明行为。积极探索“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队伍培养模式,开设公务用车服务保障大讲堂,通过身边榜样的言传身教,将日常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传承下去,以队伍高素质保证发展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