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政府运行保障管理专业,你准备好了吗?
文/邹畅
“本科阶段的学习让我对政府运行相关内容很感兴趣,所以会特别关注相关信息,目前也在观望了解中。”宋子健是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本科二年级学生,在从辅导员处了解到学校将要开展“政府运行保障管理”专业方向(二级学科)建设工作后,查阅了相关文件,正在考虑将来报考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根据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关于推进“政府运行保障管理”专业方向(二级学科)建设的通知》,从2022年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1家高校作为首批建设单位开展学科建设工作,在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下设置“政府运行保障管理”专业方向,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或在公共管理等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政府运行保障管理”二级学科,开展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通知》要求,有关高校要在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尽快启动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这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首次以文件形式对机关事务领域学科建设提出明确意见和部署要求。
云南大学学生就业处的张老师告诉记者,很多同学从学校官网了解到这一信息,近几日陆续来咨询该专业的就业前景,“从同学们的反应上看,就业方向仍然是他们考虑专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重庆大学本科三年级的苏琴同学刚刚购买了一批考研资料,在她看来,虽然这个专业没有往届考试资料和题目可以参考,但既然属于公共管理学科,还是有准备方向的,“我打算先按照公共管理专业的整体知识体系来学习,再深入研究与政府运行保障内容更直接、更紧密的资料,从大的框架去理解和钻研更专业的领域。”
苏琴的同学许阳和她一起备考,综合个人经济条件、发展方向等多种因素,许阳更倾向于报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但她也担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是否能享受同样的师资条件和住宿等后勤保障。她注意到,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编写的培养方案中提到,培养院校应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与其他在校学术型研究生同等标准的办学环境和学习条件,包括硬件设施、教学投入、后勤服务等。目前,她正在一边备考一边等待志愿高校的官方文件。
课程内容也是同学选择专业的重要考虑因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编写的培养方案中强调,高校课程设置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为核心课、专业方向必修课、选修课、社会实践四方面基本模块。核心课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外国语”等为学位教育必设课程。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由各培养院校自行设置,专业必修课需包含“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研究”,并建议开设“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案例分析与能力建设”等相关课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孙祺表示,准备选修或旁听相关课程,作为对所修专业的补充和拓展,“多学点知识,多了解行业动态,也能加深对整个学科的理解和把握,开拓思维。”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政府运行保障管理”专业的设立,既是公共管理专业学科体系的深化拓展,也是高校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有之义,“我们将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编写的培养方案,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打造优质师资力量,加强交流学习,推进专业建设,培养出理论扎实、学以致用的高质量人才。”
国管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为进一步推进“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学科建设工作,已向有关省(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转发《通知》,并做出安排部署,要求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形成合力,保障学科建设工作落地落实。下一步,国管局将会同教育部全力抓好落实工作,与有关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和11所高校积极沟通、密切合作,完善课程设置、研究编写教材、探讨联合培养模式,并适时组织召开学科建设推进会,加强交流学习,扩大辐射范围,助力学科建设工作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