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务接待制度体系建设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2-05-27 11:15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吴海娜

    

  机关事务法治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落实依法治国要求的重要体现。国管局局长李宝荣在2021年全国机关事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协调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三化”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机关事务工作“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进法治化建设,进一步健全重点业务领域法规制度。公务接待是各级党政机关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公务接待法治化是机关事务法治化的具体应用和实际体现,法治是制度的高级形态,制度建设是实现法治的必由之路。本文将结合福建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务接待制度建设与实践,提出完善公务接待制度、加快公务接待法治化进程的相关建议。 

    

  公务接待制度体系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到坚决纠正“四风”问题,从治理“舌尖上的浪费”到公务接待行为进一步规范化,公务接待法治化、社会化、公开化已成必然趋势。福建省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对公务接待中的事项作出明确规定,为公务接待法治化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取得了一定成效。公务接待费用逐年降低,勤俭节约的公务接待新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公务接待环境得到明显净化。 

  当前主要适用的公务接待规定包含了中央党内法规、部委党内法规、地方党内法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等多种类别,效力层级普遍较高。在制度内容方面,国内公务接待制度规定越来越严,覆盖的接待环节越来越全,涵盖的接待细节越来越多。公务接待制度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取得了一系列实际工作突破,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完善公务接待制度体系建议 

  在机关事务法治化进程不断推进的现实背景下,完善国内公务接待制度体系应当坚持厉行节约这条主线,紧紧抓住创新管理和深化改革这两个“治本”之策,努力构建基本运行、效能提升、队伍建设和立体监督四维并立、四维并进的制度体系。 

  基本运行维度的国内公务接待制度指的是对接待范围、接待原则、接待标准、报销手续等进行明确的制度。现行《福建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福建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省直机关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规范省直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差旅伙食费和市内交通费收交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均属此范畴。基本运行维度的制度建设较为全面,建议提升制度位阶并修订现有制度标准。 

  制度位阶是制度体系内不同等级的规范性制度文件间的效力高低,制度文件位阶的高低直接影响执行力约束力。一方面,建议从国家层面制定范围明确、指导全面、操作实用、贯彻有力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福建省的管理办法属于省级政府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建议提升为省级地方性法规或者省级政府规章,为公务接待制度体系建设提供效力保障。 

  《机关事务工作“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完善国内公务接待制度体系,修订《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十四五”期间,国家层面完成公务接待制度修订工作,必然对各省公务接待制度体系的完善提出新的要求,加之现行管理办法已施行5年,为避免规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制度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应当尽快做好现行公务接待制度修订的筹备工作。结合实际,笔者认为制度修订应关注同城界定、简餐支出控制与监督、一事一结、可视作接待公函的文件种类等。 

  效能提升维度的国内公务接待制度旨在提升公务接待管理效能。福建省尚无正式印发施行的国内公务接待效能提升维度的制度文件,可以从建立大公务接待制度、接待场所统筹管理与集中采购制度等方面来起草,形成公务接待制度体系新格局。 

  当前,福建各党政机关都设置了公务接待部门,这种散点式的公务接待不太便于管理和监督。需要建立起一体化大公务接待制度,将同级各部门的公务接待职能逐渐集中,由公务接待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削弱公务接待对象与公务接待工作部门的隶属关系,逐步实现公务接待工作领域的集中统一管理,为营造廉洁高效的公务接待环境打牢制度基础。 

  整合资源,各级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对承担接待任务的企业进行统一管理,建立接待场所统筹管理制度,构建各接待场所既独立经营又相互配合的新格局。全面推行公务接待定点制度,公务接待定点场所结合各级党政机关实际需求在承接接待任务的国有企业之外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公开招投标。既能保障接待对象用餐、住宿、公务活动过程安全,又有利于统一管理与监督,实现节俭接待、有序接待、廉洁接待。 

  公务接待是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也是展示当地历史文化内涵和文明发展成果的契机。通过制度赋予公务接待地域文化符号,积极提升接待内涵,成为展示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中指出“接待工作就得下一番功夫,要建立一套接待制度,组织一套接待班子”。做好接待工作,还要建立一套特有的行为规范和学习交流机制,培育一支专业优秀的公务接待人才队伍。 

  监督是制度执行力的重要保障,健全监督制度体系包括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民主监督等内容。定期开展公务接待专项巡查,把监督触角扎深延细。建立公务接待现场巡查机制,巡查小组定期前往主要接待场所现场监督,坚决抵制公务接待中的“四风”问题。将公务接待纳入纪检监察日常监督,深化“1+X”专项督查工作制度,推动同级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履职尽责,形成齐抓共管,合力纠治“舌尖上的腐败”。建立公务接待基地监管机制,定期对客情流转、接待方案、物资采购、标准审核、费用报销等全流程进行深入排查,并针对排查出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等风险点出台具体操作办法。构建公务接待联合监管工作机制,成立由公务接待管理、财务、审计组成的联合监管小组,建立长效联管机制。完善公务接待社会监督,深化公务接待领域政务公开机制,缩短公务接待费列支情况公开周期,细化费用支出内容。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开通网络举报渠道等手段接受社会监督。公务接待部门应对民众信息及时反馈,既可以消除误解,还能促进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逐步实现公务接待法治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