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机关高效运行的坚固堡垒
文/全国人大机关服务中心
6个人,分散为个体,是一份份微薄的力量;凝聚成团队,成为坚固的堡垒。全国人大机关服务中心接待处这个6人团队,既是机关服务工作中的堡垒,也是善作善成的战斗小组,充满着“有战用我,用我必胜”的精气神。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接待处深知,行动要一致,认识先统一。他们从政治理论学习入手,7年来坚持每周一集体学习,诵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倡导全员讲堂,联合四支部发起主题党日活动。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抗日战争纪念馆、李大钊故居、香山革命纪念馆瞻仰学习。倡导全员运动,互相鼓励监督,保持昂扬向上的良好面貌。无论面对任何任务,接待处都只有一个声音——我们来、一个行动——一起上。2018年、2021年接待处党支部两度被评为全国人大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
担当尽责,接待服务成名片
代表大会的总务工作,接待处作为最先进入、最后退出的部门,提前半年着手遴选住地,牵头制定代表团抵离京方案、租用分配会议统配车辆、指导住地制定接待方案、参与检查住地、分配代表团房间、督导住地落实服务方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协调安排代表和工作人员近2万人次的核酸检测、近2.4万人次的新冠疫苗接种,督促住地落实防疫措施,为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的大型会议召开方式探索出新样本。
落实中央关于过紧日子的要求,踏勘近50家宾馆,综合考虑房间、会议室、餐厅、停车场等因素,优化代表团住地分配方案。开发电子表格信息化系统,自动生成代表团房间分配数量,减少用房180间,相当于节省一个住地。建议总务组设立机关办公区车辆调度中心,按半数配备代表团小车数量,科学合理调配车辆,大会用车逐年压减。大会期间,秘书处10个工作组、总务组19个住地、10个小组均有大量琐碎工作需要沟通落实,接待处的同志全身心投入、全天候待命,有同志一天接打电话260余次,被称为“总务客服”。
常委会会议的接待服务工作,是接待处的重要工作职责。接待处总结梳理惯例做法,形成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抽调人员组建接待组,收集抵京信息,接站、值班、带车、跟会、送站、收尾等各阶段工作紧张有序。接待处作为牵头单位,分配工作坚持“分粥逻辑”,全体同志工作抢在前、荣誉靠在后,经常在机场、车站连续工作十几小时,热情周到、规范细致的服务受到参会人员的赞扬,成为机关会议接待服务的一张名片,各省(区、市)人大机关纷纷前来学习交流。始终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过紧日子要求:同航班3人以下,安排同一车辆接送,能拼车不单独发车;要求参会人员不带随员,由接待组同志承担会议期间的随员职责,工作量虽然骤增,带来的是会议用房、用餐费用的大幅压缩。
在配合兄弟单位承担的代表学习班、省市两级人大负责人学习班、县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学习班等机关各项重要会议活动的接待服务中,全处同志帮忙不越位、配合不添乱,工作中做得了主、当得了辅。年均30余次会议、培训的接待,400余次的车站、机场的接送站、报号,3000余张的火车票、飞机票订购,都百问不烦,一丝不苟地完成任务。
闻战则喜,迎难而上显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医用口罩、酒精、手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告急,接待处想方设法寻找渠道,几名同志分赴各地接货运货,确保防疫物资及时发放到大家手中,被干部职工称为“最紧缺的时刻,最温暖的供应”。
常态化疫情防控后,接待处领命承担会议、活动和领导同志返京的核酸检测和机关疫苗接种协调任务,全体同志与有关部门密切沟通,累计组织完成300余批近10万人次的核酸检测任务,协调组织10批次3000余名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新冠疫苗接种,完成200余批次领导同志返京核酸检测服务工作。疫情防控工作已成为接待处的工作日常之一,机关有同志称接待处为“核酸检测处”“疫苗接种中心”。
难走的路,是上坡路。在机关服务中心领导班子带领下,接待处勇于开拓,甘于承担新任务,愿干更多的活,愿出更多的力。只要组织决定、工作需要,他们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打不赢的胜仗。接待服务工作很琐碎,机关事务工作很繁杂,接待处全体同志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把青春和生命融入到机关服务工作中,在平凡工作岗位上践行着党员的神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