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做出念念不忘的童年味道
“真想变回小时候呀!回到幼儿园再吃一次风味包子、炸酱面、炖排骨……”幼儿园毕业3年后,李吏沁小朋友仍然对这里的饭菜念念不忘,总想再回去尝尝。
在山西省阳泉市市级机关幼儿园门口,接送孩子的家长们对幼儿园的饭菜津津乐道,纷纷拿出手机拍下菜谱,准备回家参照着为孩子做饭。幼儿园的餐食为什么能如此受欢迎?缘于用心、用情。精心挑选安全、新鲜、质优的食材,在科学、均衡搭配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变换菜点配料、烹饪工艺和花样,不断改进口感、颜色、造型,让孩子们吃得可口又有营养。
食品安全是每一位家长最关心的事。阳泉市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高度重视幼儿饮食安全,要求幼儿园严格落实“双十”管理措施,把好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第一道关口。从每天清晨验菜收菜开始,到傍晚为餐具清洁消毒,幼儿园步步严谨、样样规范,强化10项措施——建立管理网络、强化岗位责任、加大执行力度、绩效量化考核、注重细节管理、严格责任追究、加强教育培训、完善硬件设施、健全档案记录、建立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严把采购、验收、储存、清洗、切配、烹调、配菜、洗消、个人卫生、留样10个关口。
每学期开学前,幼儿园都会为新入园幼儿的家长发放一份过敏食物调查表,收回后逐一梳理,对有特殊饮食需求及过敏情况的孩子作出个性化膳食安排;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家委会成员坚持陪餐制度,到班级与孩子们共同进餐,记录陪餐意见;后厨实时统计不同年龄段孩子每天的用餐情况,跟踪了解他们的喜好,不断改进膳食供应水平。后勤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儿童饮食和营养方面的知识,了解幼儿食物禁忌,并设计了膳食情况反馈表。
在食材搭配上下功夫,幼儿园双周食谱不重样,每季度更换一次食谱。但由于个体差异,许多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挑食、偏食的情况。如何保证孩子们营养均衡?如何兼顾清真、素食的孩子?他们更喜欢什么样的菜点?厨师们不断思索和探究,利用每周三下班后的时间,研发创新菜点及时补充到食谱中,不断变换花样。
针对特殊膳食及过敏幼儿,进行重点标注登记,安排个性化膳食,保障特殊需求幼儿饮食;专门准备一套灶具及若干餐具服务清真幼儿,精心制订膳食计划。厨师们时常变换食品花样,将孩子们不太喜欢的南瓜、胡萝卜等榨汁放入米汤或做成蔬菜面,增加了粗粮、豆类等食材的运用,创新制作菜汁开花馒头、奶香玉米饼、菠萝芝麻饼等面点,推出凤尾虾、珍珠丸子、果味肉丁等孩子们喜爱的特色菜品,不仅保证了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量,也丰富了膳食种类。
毛毛虫火腿卷、贝壳豆沙包、小蜜蜂包、薯条包……色彩丰富、造型各异的花样面点吸引住孩子们的目光,一个个迫不及待。根据孩子们的喜好,厨师们变化食品花样,将小动物、花朵等元素融入面点。“老师,我还要吃”,孩子们高高举起小手,表达着对这些花样面点的喜爱。
幼儿园用心、用情的餐饮服务得到了孩子、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赞誉,食堂餐饮管理在食药局组织的屡次检查中均获好评,连续多年荣获“餐饮食品安全先进单位”称号,并获得阳泉市“餐饮服务A级单位”资质。食堂精细化的管理措施和先进做法被《中国教育报》《山西教育·幼教》、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等媒体和协会推广。
幼儿园食堂不仅局限于餐饮保障,更将服务延伸到幼儿教育中。在元宵节、端午节、腊八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食堂师傅走进班级讲解汤圆、粽子、腊八粥等食物的制作方法,传播传统文化;孩子们到生活馆或食堂观摩时,带领他们了解饭菜是如何做成的,并启发他们动脑筋,一起尝试制作西红柿鸡蛋饼、五彩蔬果肉等新菜点。老师们用专业技能和满心热爱,将保育和教育完美结合在一起,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