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牧区,缺氧不缺干劲
文/柴晖栋
九曲黄河在此蜿蜒,一江碧水向东流淌。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因位于黄河上游南岸而得名,平均3500米以上的海拔,让这里高寒缺氧。然而,有一支队伍干劲十足,始终活跃在高原牧区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保障一线,成为全国机关事务战线的一面旗帜。这,就是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评为“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先进集体”的黄南藏族自治州州直机关事务管理局。
“在高原上工作,我们缺氧但不缺干劲,要不断改革机关事务工作体制机制、管理方法和服务手段,弘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为机关高效运转提供一流保障。”黄南州州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吴秋燕总是这样鼓励大家。
机关事务工作琐碎繁杂,涉及到资产管理和后勤保障的方方面面,办公用房管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黄南州州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积极推进办公用房资源合理配置和节约集约使用,在保障正常办公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行政成本,提升了办公用房管理规范化水平。
2019年开始,黄南州州直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权属变更工作全面铺开,州人大常委会、州政协、州政府等多家机关单位总面积达4.32万平方米的办公用房权属统一变更至州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名下。管理局扎实推进,与各单位签订办公用房使用协议书,核发办公用房使用证书,顺利完成了统一办公用房权属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为摸清州直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基本情况,管理局成立工作小组,对48家机关、43家事业单位的办公用房项目立项批复、资金批复、土地批复、建设施工等资料进行审核,逐一核算2000余名工作人员使用的办公用房,通过数据校对、面积核定、分类汇总等,掌握了各单位办公用房地域分布、使用现状及人员情况,建立了使用管理台账,为办公用房集中统一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办公用房使用问题多、困难多的单位调研,结合人员编制、办公与业务需要等进行统筹调配、科学整合,为团州委、州文联等一批长期租借房屋办公的单位和州退役军人事务局等新成立单位解决了办公用房难题。规范办公用房处置程序,盘活了州职业技术学校、州卫生执法监督局等单位的闲置办公楼,提高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严格办公用房维修审批,维修坚持经济适用、量力而行的原则,以消除隐患、恢复和完善使用标准统筹安排维修项目。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管理局加快健全配套制度,基本形成了符合州情的公务用车管理体制,配合完成公务车辆接收、处置和司务人员安置问题,保障了州直机关公务用车需求。
在全省率先建成公务用车监管平台,与青海省公务用车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了公务车辆信息化和平台化管理。出台《公务用车使用流程》等制度,不断规范公务车辆编制、配备更新及处置等工作。组建统筹车队,创新公务出行保障方式,摸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基层公务出行保障模式。在车队管理方面,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车辆运行经费,减少政务开支。每年对司务人员进行为期3个月的技能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成立车辆维修评估与验收小组,设立车辆维修档案,保障车辆的使用安全。
落实公务用车监管职责,定期调取公务用车监管平台内各单位车辆运行轨迹。在节假日前提醒各单位严格遵守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强化“红线”意识。规范各单位保留车辆使用审批,针对用车单位申请、审批不规范等问题把好审核关。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天候为州直各单位提供应急公务出行保障,高质量完成疫情防控、扶贫、救灾等保障任务,得到各单位的高度评价。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群众的新期待新需要,管理局细化规范和标准,全面优化服务管理,不断提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规范公务接待制度标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州直党政机关公务接待有关工作的通知》,公务接待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组织接待人员赴西宁市星级宾馆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提升综合业务技能,以“精、细、严”为标准,针对来宾接送、食宿、考察等环节逐一制定接待方案,全程跟踪服务,圆满完成各项接待任务。
面对州直机关干部“吃饭难”的问题,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筹办可供300人同时就餐的州直机关干部食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运营。优化机关食堂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把关食材采购、餐具消毒等环节,丰富食堂菜品花样,开放明档现场制作,服务对象满意率达到95%。
公务接待开启“N-1”点餐模式,推出半份菜和小份菜;机关食堂严控食材成本和进货量,按人数量化配餐,精准控制每餐供应量……管理局多措并举制止餐饮浪费,让勤俭节约的理念深入人心。协同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评估机制,评估12家党政机关食堂管理、食品安全等方面成效,倡导节俭、科学的生活理念和饮食习惯,进一步提升党政机关食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先后创建87家节约型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