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要提质重效
文/刘文勇
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机关事务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廉洁政府建设的重要保障,是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十三五”期间,全国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积极开展标准化建设,出台多项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建设多个国家级试点和百余个省级试点,成立全国机关事务管理标准化工作组,开展近百项课题研究,出版《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指南》,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初步融入国家标准化工作大局。
天津市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成立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和标准化建设专班,制定《天津市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三年规划(2018—2020年)》,申请成为市标准化委员会成员单位,出台《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维修服务规范》等21项天津市地方标准,幼教服务标准和住宿餐饮服务标准通过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会议服务标准成功申报立项为国家标准委第八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和市级服务业试点,确立8个标准化建设试点,开展近10余项课题研究……通过一系列创新发展,初步形成了服务保障有标可循、科学管理有标支撑、改革创新有标引领、重大任务有标护航的良好局面。以此为支撑,天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圆满完成了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中俄领导人天津会晤、夏季达沃斯论坛、世界智能大会等重大服务保障任务。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积极运用标准化理念和方法开展工作,确保党政机关安全有序运转。
为充分发挥标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国家出台《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国管局印发《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十四五”规划》,指导推动标准化建设。但从近几年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实际来看,仍存在标准化意识不够强、体系尚未健全、分布不平衡、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还需紧密结合实际,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进一步完善机关事务标准化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对质量的约束作用。依据《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十四五”规划》,系统规划机关事务各领域的标准化工作重点任务和研究项目,积极构建科学完整、特色适用的标准化体系,特别是碳达峰碳中和、生活垃圾分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办公用房管理、公务用车管理等方面的标准,提高标准覆盖率,建立起统一协调、运转高效的标准化工作机制。
全面收集梳理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做好衔接机制建设。针对分项标准缺失或滞后、缺乏配套衔接等问题,厘清不同标准的边界,加快分类标准制定。以经费管理、资产管理、后勤服务、公共机构节能、社会事务管理、应急保障、信息化等领域为重点,分层分级提出制修订标准计划建议,编制明细表。注重修订质量,严格制定程序,提升标准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积极探索标准宣传贯彻的新方式,营造浓厚的建标、学标、用标氛围。可以通过举办标准化培训班等方式,提高全行业标准化意识。制定标准化手册,规范各岗位职责、管理办法、服务流程、工作要求等,实现资源配置的有序合规和公平高效。将标准化服务作为品牌优势,让服务对象了解服务标准、服务规范,实现更大范围地推广应用。
全面构建标准实施评价机制,确保标准高效实施运用。把标准实施纳入绩效考核内容,按照工作职责细化到人。完善标准监督检查制度,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定期开展综合分析,形成标准制定、实施和监督的联动机制,为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提供支撑。构建科学奖惩机制,把定性分析和定量考核相结合,评价标准掌握情况、执行过程、运用程度,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推进标准化与信息化、法治化建设深度融合,加强资源整合,提升机关事务工作质量。
总结经验做法,推广标准建设的先进模式。以市级服务业标准试点建设为契机,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增强试点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开展标准化建设示范课题研究,鼓励与高等院校、标准化建设专业机构、机关事务管理研究机构等合作,搭建形式多样的研究载体,总结标准化建设经验,促进标准的推广运用。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