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东海:让公车在阳光下运行
文/江苏省连云港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江苏省东海县政府办公室
抓住关键点、聚焦小切口,探索公务用车集约化管理和保障新模式;立足制度强基、创新赋能、监管提效,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小特精”管理制度,服务效能稳步提升……去年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多举措加强公务用车管理,提升保障效能,让公车在阳光下运行。
科学搭建公务用车管理体系架构,细化工作机制。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在公车管理中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作用。明确公车管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县领导“管线包片”制度,全面构建公车县乡(部门)两级责任体系。建立由县政府办、财政局、国资办、审计局、编办组成的东海县公务用车联席会议议事制度,厘清职能边界,统筹推动车辆调剂向基层及执法一线倾斜,提高了公车配备使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结合实际制定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编制、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商务车、国有企业公务用车、事业单位特种专业技术用车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健全出差交通补贴、平台管理等保障机制,完善公务用车“一车一卡”,维修、加油、保险“三定点”,购置、使用、费用、处置“四项公开”,平台化、信息化、标识化、公开化、社会化“五化管理”,制定了“小而特”“小而精”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11个,构建公务用车审批、购置、使用、报废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为公务用车规范管理、高效运行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以改革促发展,向创新要动力,设立东海县公务用车服务中心,由县政府办公室1名班子成员专职负责机关事务及公车管理工作,下设办公室、调度室,避免基层公车管理机构空转现象,打通县乡公务用车管理“最后一公里”。将县直机关派驻车辆和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商务车(执法执勤车辆除外)全部收回平台,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目前实体化平台集中管理车辆67辆、集中率达76.14%,充分发挥公务用车的聚合效应,实现对重大活动、重要工作的集中高效保障。利用东海景行公交公司车辆管理优势,调拨12辆小型客车至景行公司,签订《公务用车租赁合作协议》,在平台现有公务用车无法满足使用的情况下,将景行公司车辆作为党政机关公务出行补充车辆,减少租赁成本。明确社会车辆租赁条件、程序,严格执行社会车辆租赁“六个不准”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车辆租赁需求全部由县公车服务中心统一归口管理,严格控制租车费用和标准,对派车方和用车方进行双向监管,杜绝了租车乱现象。运用“大数据+公务用车”管理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公车运行管理深度融合,对全县党政机关公车实行一车一档,车辆编制、司勤人员、加油保险、维修保养等档案信息和资料录入管理平台进行数字化管理,建立公务用车电子信息库,实现一键式查询。实行智能调度,采用“线上+掌上”操作模式,使用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用车申请、审批、调度,实现用车人下单、平台派单、驾驶员接单、用车后签单全流程闭环管理。实现智能统计,设置行程统计、车辆出勤、车辆成本等12项智能统计功能,将车辆使用轨迹、费用情况等全程数据化留痕,公务用车统计分析实现自动生成,根据智能化分析结果合理调配资源,降低公务用车使用成本。
通过“技防+人防”的方式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用好大数据,推动公车使用管理监督常态化、智能化。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全监管。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541辆公务用车纳入全市“一张网”管理的基础上,扩大监管范围,建立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监管平台,将企业单位113辆公务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生产经营性用车除外)全部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喷涂“国企用车”标识,统一纳入管理范围,让全县所有公务用车在阳光下运行。做实“线上+线下”常态监管。安排专人实时监测用车、停车、围栏、设备、加油、维修6项功能预警信息,实现公务用车“一张网”监管。做好车辆运行、维修、加油等重点环节的监控和数据采集对比,每天抽查20辆公务用车出行轨迹,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车属单位核实并做好登记。严格执行《东海县公务用车四项公开制度》,县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公示用车情况。各单位每月10日前公开上个月车辆购置、使用、费用、处置情况,从运行上解决公开不够的问题,做到公车使用全过程接受社会监督。以“公务用车宣传月”为载体,根据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车使用情况,编制培训课件,多形式开展公车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扎实开展驾驶人员“用车规范行车安全”公车管理知识测试、岗位练兵,全面提升规范用车意识。2022年8月,组织召开第一批司勤人员节油节约技巧培训会,讲解节油技巧并进行现场驾驶指导。通过宣传手册、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等媒介,长效常态宣传公务用车管理政策,通报违反公车管理规定案例,提高公务用车政策宣传的社会覆盖面,营造了“人人都是公车监督员”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