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进扶贫超市上百姓餐桌
文/山西省会务集团供应链专班
预制菜一般指经预加工的菜品,采用冷冻、真空等方式包装保存,购买后只需进行简单的加工即可食用。目前市场上的预制菜可以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4类。
近年来,预制菜的市场规模、产品需求等均大幅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预制菜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2022年预计市场规模超4000亿元,到2026年突破万亿元,年均增速将保持在20%以上。目前,我国现有预制菜相关企业7.2万家,2020年新增数量达1.28万家,行业发展方兴未艾。
疫情导致餐饮业营收下滑,预制菜为其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如今,预制菜开始从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的中央厨房走向外卖餐饮平台,并逐渐从企业端走向用户端。消费者的需求是预制菜发展的驱动力,受疫情影响,大众外出就餐减少,预制菜正逢其时提供了在家吃饭的解决方案。根据《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预计2030年中国预制菜市场渗透率将由当前的10%至15%提升到15%至20%。
当然,预制菜的发展同样面临一些难点与风险,在运输过程中,食品冷链保鲜是关键,运输链条过长容易产生质量下降的问题;目前预制菜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保质期较短,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综合来看,预制菜适用于以下几种运营模式——
商超模式。以山西美特好超市为例,超市将中央厨房的预制菜产品通过成熟的供应链系统推向商超市场,送上大众餐桌,市场反应良好。机关事务部门在推动预制菜发展的过程中也可以发挥作用,以山西为例,可将预制菜产品引入山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扶贫超市,推动产品落地,拓宽销售渠道。
团餐模式。预制菜产品以中央厨房为依托,通过热链物流为配送半径范围内的客户提供团餐配送。目前,山西省会务集团通过实施“中央厨房+供应链模式”积极推进预制菜产品研发,不断挖掘企业盈利增长点。北京冬奥会中央厨房团餐项目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山西省会务集团邀请冬奥会项目团队开展业务交流指导,学习中央厨房的先进设计和理念并加以运用。
电商模式。根据市场需要,可通过电商渠道拓宽预制菜产品业务面,满足消费者各类需求。O2O模式,将线上消费和线下体验相结合,线下实体门店作为预制菜产品体验窗口,线上模式进行推广销售,充分利用会务集团实体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拓展新产品与传统业务市场。B2B模式,将上下游企业、物流服务企业整合到电商平台,为企业客户提供预制菜产品信息、物流等服务。B2C模式,即生产厂家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的零售模式,将预制菜部分产品从中央厨房直接供应到消费者手中,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
预制菜是中央厨房与供应链领域中的“新星”,山西省会务集团将抢抓市场机遇,落实山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供应链项目树立“标杆意识、标准意识、市场意识”的要求,打造预制菜产品的核心品牌,创新经营模式,做强做大中央厨房产业板块。
打造专业化团队,抽调骨干力量成立供应链专班,协调合作方提速工程进度,强化市场要素保障,加快中央厨房和供应链项目建设。实施市场化经营,抢抓市场先机,山西省会务集团与全省11个地市对接政策、市场需求、资源规划等,初步掌握各地市场情况。供应链专班带领会务富农公司与太原市、区两级政府对接并取得大力支持,按照集团相关工作安排,与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交通运输厅及省综改区相关处室对接,掌握各厅局关于项目的政策,听取意见建议,为未来市场化经营奠定基础。
发挥规模化效应。中央厨房项目基地建成后,供应链专班先后与太原市6城区教育局对接,向各区中小学推广“放心午餐”工程;积极探索机关食堂“预制菜”供应链业务,投入力量开展产品研发;与社区食堂开展合作,探索公共场所预制菜自动贩卖机业务,将产业链向市场末端延伸,努力实现业务全产业链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