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后勤为中国石化助力赋能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3-03-27 10:14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后勤服务中心

    

  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广泛应用,推动着管理创新和效能提升。后勤服务保障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平稳高效运转提供重要支撑。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形势变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建设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智慧后勤是推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设意义 

  信息技术在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推进后勤服务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后勤,既是立足新时代必须把握的历史机遇,也是在当前社会、行业和技术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深刻融入日常生活的各方面,智能化、数字化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习惯。 

  传统后勤服务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开展工作需要依赖大量人工,成本高、效率低,且专业领域众多,涉及办公会议、餐饮保障、公务出行、办公用房调配、安全保卫、环境绿化等,与服务对象沟通主要靠人与人的对接,难以形成产业规模和标准服务模式。当前,让信息多跑路、人员少跑腿已成为普遍共识,后勤服务也必须转变适应。信息化技术传输即时、协同联动、互动便捷的突出优势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服务中,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广泛采集、迅速传输、精准分析信息,精准感知服务对象需求,可以提升服务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水平,实现按需服务,同时解放人力、降低成本。管理上,以信息化重构职能、调整架构、优化流程,实现信息流和责任链的精准耦合,可以促进构建协作治理机制。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加速创新,也深刻影响着后勤服务行业。硬件方面,人脸识别、AIot、5G等技术设备趋于成熟,规模化生产后成本显著下降,大范围使用成为可能。软件方面,智慧楼宇、智慧食堂等软件系统百花齐放,与后勤服务实际需求契合度越来越高。相应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人才数量快速增长,为智慧后勤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 

    

  困境与探索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高度重视后勤服务信息化建设,2011至2013年,在其总部范围内初步建立综合管理系统,开发了一站式服务、健康服务、设备管理、差旅服务等功能模块。2015至2021年,进一步拓展信息化覆盖后勤业务范围,整合各业务线条,提升原有系统,形成了桌面系统和移动App两个终端、后勤服务和管理两条主线,涵盖会议管理、订餐管理、办公用房管理等20余个功能模块。 

  后勤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较大地提高了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了从传统后勤向信息化服务的初步迈进,但也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一是缺少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后勤信息化建设初期没有全面的规划设计,未形成统一体系。考虑到业务多样性,系统多以纵向线条开发。部分业务如安保门禁闸机硬件及系统,因技术标准不同,与其他业务横向融合不够,数据采集、交流、共享能力不足,存在数据冗余、信息割裂等问题,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二是建设内容不能满足服务需求。系统建设部门和使用部门前期沟通不够充分,对于建设需求了解不够全面深入,造成软件流程与实际服务需要、管理要求不完全匹配。且信息化技术发展迅猛、日新月异,但系统开发周期较长,前瞻性不足,个别出现建成即落后的现象。三是重建设开发、轻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只是开端,应用阶段才是发挥作用的关键。系统建设大多以项目制形式开展,开发完成后项目团队往往随之解散,系统的更新迭代、日常运维优化责任转移至后勤单位设备管理部门。但因其技术力量不足,使用部门缺乏业务维护人员,后续的优化完善、迭代升级、技术运维难以有效保障。 

  当前,智能化建设正在中国石化如火如荼开展。中国石化总部后勤服务中心(百川公司)作为中国石化总部服务单位和全系统后勤业务指导职能部门,结合后勤服务高质量发展目标和总部服务保障新需求,开发建设“百川星服”智慧后勤系统,努力补齐信息化建设短板,实现后勤智慧化转型。 

  智慧后勤之所以称之为“智慧”,就在于其能够精准掌握并满足服务需求,这就决定了需求是导向、实用是根本、技术是手段。后勤服务点多、线长、面广,要想建设实用好用的智慧系统,摸准摸透服务需要是基本前提。一方面与提供服务的主体逐一对接,了解各项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流程中的重点、难点、盲点,将先进技术嵌入其中。另一方面与服务对象对接,通过召开各部门(单位)座谈会、发放服务调查问卷等方式,弄清楚服务对象满意什么、在意什么、需要什么,找准痛点、堵点,补充完整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标准、提升服务品质。 

  以2020年底建成的中国石化科研中心为试点,服务方面依托微信平台建设“百川沙河”小程序,设置展示公司及员工风采的“有模有样”板块、应对服务对象诉求的“有呼有应”板块、提供餐饮特色服务的“有滋有味”板块。管理方面充分运用信息系统来管人、管事,减少人盯人、人教人、人管人,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标准化水平。在智能楼宇建设上,依托中国石化数据中心的强大处理能力,加强对电梯系统、视频监控、空调系统等的监控分析协同,提升楼宇管理水平。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为智慧后勤建设提供了经验、坚定了信心。 

  顶层设计是智慧后勤建设的关键一步。锚定“国内领先、央企一流”的基本定位,中国石化提出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的企业愿景,总部后勤服务既是其组成部分,也是重要支撑,相应的智慧系统必须具有先进性、前瞻性,与发展目标相匹配。抓好4个主体建设内容,即推进后勤保障服务、后勤综合管理、智能楼宇管理、后勤指挥运营数据中心4个板块的开发建设。实现3个目标,即打造使用便捷、管理高效、智慧运营的先进系统。 

  在建设阶段,信息技术一日千里,行业发展日新月异,要补足信息化建设短板,实现智能化转型,系统建设必须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强化组织领导,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年度重点工作,由总部后勤服务中心主要领导牵头推动,建立月度汇报机制,每月听取项目建设进度汇报,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建设有序推进。增强人员配置,按照“内脑+外脑”“服务专家+技术人才”的方式组建项目开发团队。充分发挥“内脑”作用,抽调内部各服务业务负责人及专业骨干等服务专家,细化对接服务流程、建设需求。积极寻求“外脑”支撑,以中国石化信息化专业公司石化盈科公司团队为项目建设主体,由软件开发专家、硬件厂商技术人才、电子支付专业人员共同构成高水平、专业化的项目开发团队。集中办公攻坚,指定人员、指定时间、指定地点办公,可以减少沟通交流的时间成本,发挥头脑风暴等方法的积极作用。2022年9月底,“百川星服”智慧后勤系统后勤服务管理部分上线试运行。 

    

  智慧后勤建设的几点思考 

  坚持以标准化为引领、信息化为支撑。智慧后勤建设不仅是技术的变化,也是思维理念、服务管理模式的革新。“百川星服”智慧系统建设前,编制形成《中国石化后勤服务标准化手册》,以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业务流程化为原则,集成了170项管理规定、281项岗位职责、177项流程,充分发挥标准化对提升保障和管理效能的整体性、变革性、重塑性作用,为智慧后勤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将后勤服务各要素、各环节,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嵌入信息系统,为标准化落地提供了技术支撑。 

  坚持立足实际、与时俱进。智慧后勤建设业务场景复杂、数据多元,随着业务拓展、政策变化、技术升级等,系统建设也需要作出相应改变。必须要立足实际、与时俱进,不断迭代更新、优化完善,保持智慧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 

  坚持协同联动、形成合力。智慧后勤覆盖服务管理全业务流程,每个部门(单位)是使用主体、受益主体,也必须是管理主体、维护主体。要转变单一性管理机制为各层次协调联动管理机制,建立以目标为导向、以流程为基础、以业务职责为依据,全员覆盖、层次分明、条块结合、责任明晰、协调一致的联动机制,并通过建章立制、明确目标、分解责任、监督管控、质量考评等措施形成闭环,确保智慧系统高效有序运转,最大限度提升后勤服务保障的质量和效能。 

  坚持培养人才、建设队伍。智慧后勤的开发、管理、运维、更新、使用都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仅仅依靠后勤服务部门人才力量并不现实,因此必须内外结合、引培并重。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化专业机构作用,加强系统开发、运维、更新等方面的合作,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另一方面,要积极招录、引进专业人才,加强对现有技术人才、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并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政策、物质等激励办法,推动各类人员主动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坚持信息安全、依法合规。智慧后勤是对传统服务的数字化改造,需要采集大量的信息数据,要正确处理好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关系。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在此方面,中国石化进行了深入论证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将人脸识别作为门禁闸机的主要识别方式外,保留刷卡进入方式,尊重部分人员个人隐私保护需求。智慧系统以独立开发的“百川星服”App为载体,相关数据保存于中国石化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中心,最大限度保证数据安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