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青藏高原的绿与暖——青海省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第一服务保障中心组织采暖改造纪实
文/李罡
青海的冬季漫长而寒冷,一年中供暖时间长达6个月,冬季采暖占能源消耗的比重较大。青海省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第一服务保障中心承担着省政府办公厅的服务保障任务,负责14家办公单位、907户住户的供暖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守护青藏高原的绿与暖,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减碳,中心通过优化管理、实施技术改造等方式,降低冬季采暖天然气消耗量,减少碳氮排放,努力实现能源集中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中心根据国家及青海省节能降碳有关方针政策,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管理制度、锅炉节能操作工作规范等10余个制度规范,制定锅炉房工作流程、水处理工作流程等标准,不断完善公共机构减碳管理制度体系。
供热系统改造有巨大的节能空间,能够从技术上实现减碳目标。2019年6月,中心更换3台锅炉及辅助设备,将普通燃烧器更换为低氮环保燃烧器,燃烧效率更高、排放更低;安装节能型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预热回水降低排烟温度,达到减碳的目的。2021年7月,对供热管道进行改造,分开设置办公区和生活区管道,更换供热管道1300米、控制阀门20多个,提高供暖效能。定期检查维护地下管网,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细化水处理工作,科学控制锅炉水pH值,防止锅炉内部管道腐蚀、结垢,减少热量损耗,提高节能减碳效能。
在日常工作中提高精准化管理水平,冬季根据气温和室内温度变化,灵活调整送暖时间和温度。将供热区分为6个片区,安装供热平衡阀,实行分片分区管理,按照实际需要调节平衡阀开度,最大限度实现精准供暖控暖。建立运行监控操作平台,具备超温超压保护、连锁报警和巡查记录等功能,通过总控制平台控制锅炉启停。打造统一的公共机构减碳管理系统电子化平台,实现能耗数据实时监测、分项计量和全面管控。制定节能减碳数据分类分项统计分析、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台账,查找能源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环节,挖掘节能减碳潜力。“平台应用前,工作人员使用纸质记录表,数据统计分析较为烦琐缓慢,易导致数据不准确、不全面等问题。改造后,能耗实现了集中智能化管理,工作人员通过数控平台可以快速对比采暖期和非采暖期耗气量、历年总耗气量、同月或单日耗气量等。”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
中心注重加强节能减碳人才培养,普及应知应会通识,将节能减碳内容纳入干部职工培训体系,安排节能管理人员参加知识讲座、岗位培训等。定期开展减碳情况分析,组织撰写文章分享节能减碳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管理措施。创新宣传教育载体,开展节能减碳宣传实践活动,举办5期“人人大讲堂”,近20名干部职工结合实际工作分享锅炉房日常水处理知识、供暖工作的数字化管理经验等。倡导全员参与节能减排行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公共机构减碳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干部职工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营造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良好氛围。
通过实施节能改造、精细化管理,中心供暖季能耗显著下降,年节约天然气约25万立方米,节约幅度达25.46%。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只是公共机构减碳的一个方面,青海省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第一服务保障中心将根据《机关事务工作“十四五”规划》,持续开展制止餐饮浪费、生活垃圾分类、节水改造、照明系统节能改造等公共机构减碳路径实践和研究,积极应用新的节能技术,把行为节能和技术节能有机结合起来,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