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推动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3-04-23 14:52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文/刘正国

    

  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是公务用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体化推进公务用车管理改革的痛点和堵点。作为江苏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示范点创建单位,镇江市丹徒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积极探索,在推动公务用车管理平台化、平台信息化、车辆标识化的基础上,通过镇江市公务用车管理平台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取得显著成效,被确定为“江苏省公务用车管理专项领域创新引领实践单位”。 

  丹徒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务用车管理工作,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区纪委监委、财政局、机关事务管理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实行专班推进、专人负责。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汇报,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顺利推进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组织保障。中心着力健全保障体系,压紧工作责任,把改革的“任务书”转变为“规划图”“施工图”。在广泛论证、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丹徒区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配套制定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办法、驾驶员八项禁令、社会化租赁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建立了“1+N”制度体系。 

  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中,中心努力做到“三个明确”。明确改革意义,确立“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思路,坚持把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纳入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范畴。将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举措,作为节约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明确“坚持厉行节约、保障高效,坚持从严从紧、应改尽改,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坚持统一部署、分级负责”的改革原则。规定改革后公务交通费用支出不得高于改革前;区分不同单位性质、岗位和人员身份,完善各项配套政策,不搞一刀切;从紧确定公务交通费用报销或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开口子、不留后门。明确改革范围,坚持全域一体化推进,将全区所有事业单位纳入改革范畴。同时考虑到工作实际,提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等也可以参照改革。进一步明确驾驶员分流政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交通补贴等具体内容。 

  中心不断健全工作流程体系,规范公务用车处置。取消的公务用车由财政和机关事务部门统一处理,经中介机构资产评估后公开拍卖。确因工作需要购买新车的,应向区政府申请,区机关事务部门核实后在全区公务用车编制数内统一调配。坚持“一车一档”,详细记录车辆基本状况、行驶里程、年审变更记录、保险单、交通事故记录、主要部件更换等情况,做到每年收集整理,动态管理,及时掌握车辆运行状况。实行“一事一申请”,规范用车申请、审批、车辆分配等流程。 

  如何最大限度实现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数据信息化,助推管理现代化,一直是中心改革探索的重点。中心参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模式,在镇江市公务用车管理平台增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平台系统,实行网上集中统一管理。紧密结合管理平台开设的“用车申请、资源管理、车务管理、运营管理、北斗监控、电子围栏、用户管理”七大系统,逐一将车辆基本信息、用车单位信息、司机信息、维修信息等全部录入,用车派单、申请、审批等均实行网上办理,实时监管车辆加油、维修、保险、运行等。参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标识管理办法,明确除上级主管部门有明确规定的公务用车标识外,其余车辆根据单位工作性质,喷涂为“业务用车”或“工作用车”,和监督电话一起印制在主副驾驶室两侧醒目位置,接受社会监督。 

  根据工作实际,不断压紧压实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和车辆所属单位三方责任,提高车辆使用透明度,严防“越线”“压线”,杜绝“闯红灯”行为。中心每日随机抽取一定数量公务用车进行在线监管,通过研判行车轨迹,第一时间发现车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迅速与车辆所属单位联系,提出监管意见,对情节严重的下发整改通知书,并通报给区纪委监委。每年开展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台账资料不齐全、使用不规范等问题现场督促整改。纪检监察部门坚持突出重点、持续提升信息化监管质效,节假日联合机关事务部门开展公务用车入库、运行管理检查。充分发挥管理平台监管作用,紧盯公车使用、维修、加油等环节,着力防范“车轮上的腐败”。车辆所属单位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平台操作水平。同时,做好信息填报、实时监管等工作,加强驾驶员教育和安全管理,主动接受各方监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