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小度一样,随时都在”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3-06-30 09:46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文/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秦菁,江苏省省级机关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每个数字化转型项目组负责人一栏写着的名字,每一个寻求政策解读的咨询人员都听过的名字,每一个深夜岗位桌签上映着灯光的名字。多年来,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进步,从“门外汉”长成了“百事通”,是中心公认的“拼命三娘”。 

  “现在办事真方便!在App上操作一下,什么材料也不用上传,才几分钟就收到住房公积金到账的短信。”刚刚买了二手房的魏先生通过江苏政务服务App“零材料”模块,实现购房提取秒批秒办,忍不住连声夸赞。“零材料”提取是秦菁牵头负责的项目之一,通过数据集成共享再造审批流程,做到购房、租房、退休3项住房公积金高频提取业务7×24小时“不见面、零材料”自助办理,得到服务对象的好评。 

  多年来,秦菁坚持将群众满意作为前行目标,将工作精准对接发展所需、民心所盼。为更好发挥住房公积金在减轻缴存职工还贷压力方面的作用,她与南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同事协同,短短一周便从业务、政策、技术等层面综合提出省市互联还贷方案,跨住房公积金缴存机构的职工家庭可以通过统筹夫妻账户余额实现逐月还贷。为保障推进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她与同事加班加点开发委托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周转房房租系统,创新租房提取住房公积金业务模式,提升便利化智慧化水平。 

  “秦老师呀,业务、政策、系统啥都懂,逻辑严谨思路清晰,找她对接项目很轻松。”大家口口相传的数字化转型“小专家”,其实不是科班出身。法律专业毕业的她在领受中心住房公积金数字化转型项目后从零起步,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硬是将自己逼成了行家里手。在贷款智能化审批平台建设项目中,秦菁作为项目组副组长,在统筹协调的同时承担了业务需求提出、接口判断逻辑梳理、系统架构流程设计、培训等工作,她将对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的精准理解梳理成规则嵌入系统,用“算法+数据+逻辑”搭建智能审批模型,同时运用法学专业知识从资金安全、信息保护、数据处理等多维度出发守牢安全底线。贷款智能化审批平台上线后,从需求端出发重构业务流程、创新业务场景,通过数据、业务、技术的深度融合解决管理难点,实现贷款业务“掌上办”、审批“零跑动”,群众满意度和体验感显著提高。 

  “小秦,又加班啊!”白天和各方开会沟通协调,晚上加班撰写方案文稿,是秦菁工作的常态。从业务到政策合规再到数字化转型、项目化管理,多重岗位职责系于一身,她仿佛长了“三头六臂”。经常是几个小时过去了,水没喝、饭没吃、坐姿没改,座机手机轮流响;晚上加班到家无论多晚多累,接到咨询电话听到一句“秦老师在吗?”,她就会立即热情回应。“我像小度一样,随时都在。”秦菁笑着说。进入中心3年来,她参与20余个项目对接,撰写政策解读、业务规程、宣传文稿百余篇,多次在主流媒体刊发;直接参与的《住房公积金数字化创新与应用》项目被评为2022数字江苏建设优秀实践成果十佳案例,《基于数字公积金的个人信息保护实践与应用》项目被评为2022江苏省个人信息保护优秀实践案例。 

  秦菁常说,多一付出,就多一极致。将群众满意作为价值追求,在平凡中创造不凡,她一直在努力的路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