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
文/刘润鹏
鼓励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打造智慧餐厅、绿色餐厅,大力培育勤俭节约意识和习惯……山东省烟台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创新发展,奋发作为,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截至2022年底,全市655家单位全部完成创建任务,创建率100%。
烟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节约和绿色低碳工作,将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为全市重点打样示范事项,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上多次研究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节约型机关建设、垃圾分类等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作出批示,牵头召开相关推进会议。通过专题会议、定期培训、持续督导、明察暗访等方式,确保“统一工作方案、统一评价标准、统一申报审核、统一验收公布”要求落实落细。印发《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实施方案》《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等文件,加强规范化管理。引进外部智力资源,成立公共机构节能专家咨询委员会,与专业机构合作制定节水、节电和能耗定额等标准,与3家知名上市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提升创建质量和水平。目前已创建16个国家级、21个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2个国家级能效领跑者和1个国家级水效领跑者,15个省级节水型单位。
聚焦节约抓管理,不断完善节能管理体系。烟台市成立市长为组长,24个部门单位为成员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强化联通联动、统筹管理。率先在党政机关开展垃圾分类,并在全市推广。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成立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培训基地,组建宣讲团,已宣讲培训200多场3万多人次。在市级机关办公区统一设置分类垃圾箱2000套,在市区人流多的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置垃圾分类体验屋。鼓励开展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芝罘区国家级合同能源管理试点经验。联合市财政局出台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暂行办法,为引进社会资金在公共机构开展节能改造提供政策支持。实施60多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平均节能效率达15%以上。高新区蓝色智谷综合能源托管项目节省投资3000多万元,每年节约成本65万元。建立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致力打造智慧餐厅、绿色餐厅。加强6个直管机关食堂的采购、加工、生产、供应全流程节约管理,从源头上避免“舌尖上的浪费”。
开展绿色行动,制定《烟台市开展“落实政府过紧日子”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推进财务经费、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和后勤服务等集中统一管理,全面压缩经费支出。实行市级单位房地产、后勤服务等经费统筹管理。建立集中办公区通用资产共享使用机制,让公物仓用起来、动起来。开展市政府部门单位机关运行成本分析调研,建立管理局系统物资集中采购机制,优先采购绿色产品,降低运行成本。积极推进后勤服务统一保障,顺利完成后勤服务社会化全省试点。专业技术服务、物业管理、食堂管理等后勤服务事项全部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开展全省公务用车管理专项领域建设试点工作,市直机关事业单位采用租赁方式更新170辆新能源车,各区也在同步推进。今年还将在市级机关集中办公区增设200个充电桩。积极倡导绿色出行,在机关集中办公区开通通勤车,放置公共自行车、共享电动车800余辆。将公务用车纳入平台监管,降低费用支出。出台《烟台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实现办公用房集中统一管理。
积极培育干部职工勤俭节约的意识和习惯。协助承办全国公共机构节能管理远程培训管理员培训班,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宣传推广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编印《烟台市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优秀案例汇编》《烟台市节约型机关优秀案例汇编》《烟台市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优秀案例汇编》,分享先进经验。组织开展节约能源资源宣传实践活动,通过宣传引导、激励约束等方式,引导干部职工增强节约意识、珍惜物力财力,让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融入日常、蔚然成风。将垃圾分类等内容纳入干部职工培训体系,定期举办节能宣传周知识讲座、岗位培训等,增强干部职工的节约节俭、生态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