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建设,构筑机关事务文化价值共识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3-07-12 08:31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倪一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推动新时代机关事务改革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认真抓好落实。要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刻认识、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重要指示的精髓要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上作表率,凝聚力量,形成共识,培育新时代机关事务昂扬向上的价值共识,塑造新时代机关事务团结奋发的精神文化,激发新时代机关事务勇毅前行的力量动能。 

  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自1956年建局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秉承党的优良传统,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党政机关高效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服务保障供给。与此同时,机关事务的文化建设在一代代接续传承中不断得以深化拓展、淬炼提升,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时代特征的上海后勤精神,为上海机关事务工作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聚焦中心、凝聚人心、聚合力量的文化支撑,保证了上海机关事务勤勤恳恳、奋发有为、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 

  共同的价值认识、集体的文化理念,是推动事业向前发展的精神坐标。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树人的精神追求。一个具有鲜明精神特质、进步向上文化观念的行业,才会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着力开展文化建设,构筑机关事务文化价值共识,是广大机关事务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躬身实践的课题。 

    

  政治建设是构筑机关事务文化价值共识的根本 

  政治建设是机关事务文化价值共识的本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奋斗宗旨,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在这个政治面前,机关事务工作必须把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这既是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能属性所在,更是作为一个党的机关、行政机构的党性根本所在。机关事务在其自身发展历程中的实践证明,唯有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以“政治强一分、事业向前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才能凝心聚魂,汇聚宏阔的群众力量,不断谱写机关事务时代新篇章。 

  政治建设是构筑机关事务文化价值共识的关键。文化价值共识,反映了共处于同一生产生活领域群体的精神追求,也唯有凝聚形成集体的文化价值共识,才能引领所有个体产生并树立对集体的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和行动认同。机关事务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这是服务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职能基础。那么,就必须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初心之问,构建机关事务文化价值共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根本政治保证。机关事务文化建设就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最为关键的政治要素,推动机关事务文化价值共识的形成。脱离了正确牢固的政治意识、坚定坚强的政治信念,机关事务文化建设就会丧失政治保证,价值共识就会成为无根之木,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干部群众就会失去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感召。 

  政治建设是构筑机关事务文化价值共识的基石。机关事务文化建设与各行各业文化建设一样,有着普遍的、共性的内在需要。这就要求通过政治引领,塑造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的时代形象,在共同的政治建设基础上,努力构筑具有时代特征、机关事务特点的价值共识,更好体现对广大干部职工集体力量的动员、组织、汇聚,为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激发创造活力、凝聚精神力量。 

  正是由于机关事务工作内在的性质属性要求,使得在开展文化建设、构筑机关事务文化价值共识的过程中,政治建设必然成为首要的因素。唯有把握好政治建设这个根本,机关事务文化建设才能坚定正确的立场、观点,坚持正确的方向、方法,认清机关事务文化建设的本源、关键和基石,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汇聚起不竭的文化凝聚力,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 

    

  精神塑造是构筑机关事务文化价值共识的主线 

  精神塑造是文化建设、形成价值共识的主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组织、一个团体、一个行业,要谋求发展与进步,必定要有一个共同的精神认同加以引领,才能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常说“以文载道”,其“文”即培育塑造,其“道”即为共同的价值观念。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精神需求是人的自我发展的最高价值属性。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如果失去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就会丧失前进的动力,对于组织、行业亦是如此。 

  强化精神文化培育塑造,形成符合党的宗旨要求、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共同价值认识,机关事务的高质量发展就能获得文化向心力。那么,机关事务文化的精神培育塑造由哪些部分组成呢?纵观机关事务在党领导下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白求恩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已经成为机关事务文化的精神支柱、行动的精神导航、奋斗的精神动力。坚持、传承、弘扬这5种精神是新时代机关事务文化精神培育塑造的主要内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体现党的性质宗旨,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其中,最为首要和根本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着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更是机关事务文化建设、构建价值共识的本源。必须大力倡导和培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在为人民服务中彰显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机关的职责担当。 

  愚公移山精神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闭幕式上,面对党领导人民即将展开中国新旧制度伟大决战、争取全国胜利的时代重大转折关头,号召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回首上海机关事务67年的风雨历程,每一次进步、每一点发展,都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机关事务工作者克服千难万险,胸怀大志、脚踏实地、奉献人生取得的,可谓筚路蓝缕、其华灼灼。精神不能忘,法宝不能丢。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更要学习愚公,敢想敢干;学习愚公,脚踏实地;学习愚公,坚韧不拔。在机关事务文化建设中,以愚公移山精神凝聚人心,树立“团结向前进”的坚毅信念,一起想办法、出主意、谋发展,那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白求恩精神体现着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担当。毛泽东同志指出,白求恩同志身上集中体现了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推进机关事务文化建设,构筑机关事务共同价值认识,我们就要把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品德根植于心,克己奉公、树德育人,始终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韧劲,乐于付出、甘当绿叶,求公利而建实功、谋发展而求实干,为群众办实事。我们就要把白求恩极端负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血脉。白求恩是当时国际胸外科医疗界的“大咖”“能匠”,至今,以“白求恩”命名的外科手术器械达22种之多。即便这样,他仍专注于每件“小事”,力求完美极致。在中国期间,他多次提出,要加强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才能把工作做好。机关事务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的工作是平凡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出一次车、做一顿饭、打扫一次卫生、保障一次会议、修缮一处办公用房、调剂一张办公桌、节约一度电,但若不极端负责、精益求精、倾心倾情,是无法达到“精细、极致”的。只有将白求恩精神融入机关事务文化价值内涵,才能用“精细、极致、专业、满意”的职业态度谱写机关事务的华丽篇章。 

  焦裕禄精神代表着人民公仆的最高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并将其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在机关事务文化建设上,我们必须自觉把焦裕禄精神当作一柄照亮前进之路的火炬,高擎在手,勇毅前行。我们要向焦裕禄同志看齐,“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我们要塑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机关事务文化。条件越是优越,社会越是发展,“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越是不能丢,当好人民勤务兵、做好党和政府勤务员的本分越是不能忘。我们要守住对党忠诚、忠于人民的坚强党性,固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用好党和人民赋予机关事务的职责权力,老老实实、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地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时代之问,让“愿做泡桐固风沙,不当浮萍逐波流”的焦裕禄精神成为机关事务共同的价值追求。 

  雷锋精神是机关事务奋发前进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要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在机关事务文化建设中,就是要大力倡导弘扬雷锋精神,忠于事业、甘当绿叶、勤于奉献、勇于斗争,走好新时代机关事务长征路。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手握方向盘、心里明方向”,把雷锋同志“永做革命螺丝钉”的品格意志,立足岗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专业态度,作为建功立业、铸就事业的精神动力。机关事务发展到今天,一代又一代后勤人接续奋斗,形成了无私、忘我、奉献的文化氛围,也彰显了雷锋精神在机关事务领域的生动实践。新时代新征程,要让雷锋精神鞭策我们舍小家为大家、谋公利而克私欲,践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让带头过紧日子蔚然成风,成为广大机关事务工作者的共同价值追求。 

  机关事务文化建设,首先要从伟大建党精神、从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兴党宗旨、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寻找可以凝聚起伟大事业奋斗力量的精神映照,促使机关事务部门掌握有力的思想武器、形成共同的精神意志、培育共同的价值认同。 

    

  文化实践是构筑机关事务文化价值共识的指针 

  文化建设既是精神思维活动,也是具体社会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开展机关事务文化建设,必须根据实践的需要,构建出科学的、符合机关事务工作规律的实践指向,才能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 

  从上海机关事务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服务保障为立身之本、改革创新为发展之要”是文化实践的主线,“做优服务、做强保障、做实管理”是文化实践的目标任务,“精细、极致、专业、满意”是文化实践内在和外在的价值统一。 

  精细,是机关事务文化价值共识的基本要素。天下之事,必勤于精,必作于细。在管理实践的过程中,“缺失”管控是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精细”就是于事物的发展中,不断从每个环节里找出并解决存在的“缺失”,从而加以完善,才能达到更优的绩效,以更优的服务体验、更强的保障能力、更实的管理手段,实现机关事务的工作目标。 

  极致,是机关事务文化价值共识的实践追求。有了精细的观点观念,就要在极致上体现精细的结果追求。机关事务服务保障管理从精细出发,也必从极致入手。在我们固有的文化理念里,“做成一件事”与“做好一件事”,其责任心的体现、职业操守的表达,在广度、深度和力度上是有区别的。具体在机关事务领域中,有很多文化价值实践的提炼,比如“一流服务、星级标准”“一勤天下无难事”等,都是广大机关事务工作者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的文化归纳。“极致”体现了机关事务共同价值认识的实践要求。 

  专业,是机关事务文化价值共识的人文基础。我们唯有具备通用知识能力和专业知识素养,才能适应机关事务的发展需要。这里所说的专业,并不是狭义上的专业知识背景,而是与机关事务领域工作内容相关的综合专业能力。将专业的文化综合培育与机关事务“四支人才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培育培养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的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把“专业”文化价值共识融入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队伍建设中,方能在宏阔生动的具体实践中一往无前。 

  满意,是机关事务文化价值共识的目标导向。机关事务的目标导向就是通过有效有力的服务保障管理,在服务中心、服务大局中保证党政机关高效有序运行。在文化价值认同的逻辑关系上,精细、极致、专业是满意的逻辑起点,满意是精细、极致、专业的逻辑归宿。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是机关事务大力开展文化建设、构筑共同价值认同的根本遵循。我们要站稳立场,坚持和加强党对机关事务文化建设的领导,将“服务保障为立身之本、改革创新为发展之要”的文化建设不断引向深入;突出机关事务文化建设5种精神引领,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白求恩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根植于广大机关事务工作者的内心,外化为共同的文化价值追求;突出“精细、极致、专业、满意”的文化价值认同,凝聚起强大的文化力量,集小成而成大业,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机关事务应有的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