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三防”确保百姓“医”路畅通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3-08-01 09:05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魏兴 倪学勇 杨帆

    

  医院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场所,全天候开放式运行、人员复杂且流动性较大。医院安全管理者应当遵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结合自身特点完善防范措施,强化医院安防体系建设,与公安机关紧密配合,为医院稳定发展创造安全环境。本文结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工作实践,分享医院在服务保障工作中加强安全防范体系建设的一些体会。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与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医疗服务量和效率始终居于北京市前列,2022年工作日日均门急诊量约1.5万人次,日均人流量超5万人。犯罪分子利用医院人流密集、弱势群体多、患者防范意识差等特点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盗窃患者财物;2019年北京市全面推行门诊全预约就诊后,线上多渠道挂号方式极大地方便了患者预约挂号,但也有一些“号贩子”趁机利用非法软件抢占号源非法倒号。 

  2020年《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公布实施,明确要求医院应当全面开展安全检查工作,严防禁限物品进入医院,健全安全防范系统,配备一键报警装置的安全保护设备和监控设施。《规定》的实施从安全防范设施建设、医警协同等方面对医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安全防范体系需要稳定、专业的安保队伍作为基础,还要有齐备有效的安全防范防护设施和健全的技防系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从“人防、物防、技防”入手,构建起三位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保障了公共医疗服务有序开展和医院各部门的高效运行。为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建立了院领导、职能处室负责人、各科室安全责任人、安全员、岗位工作人员构成的五级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了“地有所属,事有人管”的安全屏障。 

  人员是安全管理工作落实的根本因素。医院设有保卫处,共有治安学、信息管理与自动化、法学等不同专业背景的13名专职保卫干部,形成结构合理、年轻化、专业化的核心安保团队。 

  在保安队伍建设中,依照治安工作需求设立特勤保障队、巡逻队等专职队伍。2014年医院成立了由12名退伍军人组成的特勤保障队。以特勤保障队为主、巡逻队为辅加大对盗窃等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对不法分子形成强大震慑。 

  增强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多年来,医院坚持每年开展全院的安全培训演练活动,邀请大学教授、公安干警和相关领域专家,培训反诈骗理论知识、纠纷防范、防身技巧等。保卫处将反恐防暴、秩序维护标准化处置流程拍摄成视频,形成系统的突发事件处置培训材料,定期开展对抗演练,强化安保队伍业务水平。 

  技术防范手段在预警、震慑、收集线索和固定证据等安全保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医院安防技术中控室24小时专人值守,中控室内建有视频监控系统、人脸识别系统、一键式报警系统、红外报警系统和门禁系统等,由保卫处工程师和专业公司负责日常维护。 

  2020年7月,医院建立安检制度,目前在全院9栋楼宇14个入口处设置了安检点位,配备智能安检门11个、智能识别X光机4台。2022年医院累计安检1569.1万人次,检查包裹419.6万件,查处收缴水果刀、剪刀等各类限制物品(刀具)1752件,有效震慑不法分子,筑起了医院第一道安全屏障。 

  成立于2007年的医院警务室,常驻5名民警,采取24小时常态化运行模式。2021年,医院与属地派出所成立共建党支部。不断深化医警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分工明确、配合紧密的网格化医警联动体系,对医院及门前区域进行网格化管理,每个区域都有民警和保卫处干部专门负责。开展联合定点巡查,及时消除隐患、不留死角。 

  矛盾纠纷的防范和化解也是医院治安工作的重点,2021年,医院开展重点人员风险评估,对近5年的纠纷类治安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提取当事人性格、事件进展等信息。根据各类信息的重要程度设置分值区间,形成重点人员评估表。依照评估表不同打分区间,设置由低到高的三级预警处置机制。当评估值超过预定阈值时,保卫处将及时介入纠纷事件,“一人一案”全程追踪事件进展。预警等级最高时,保卫处与医务部门、公安机关提前介入、统一部署,确保纠纷时刻处于可控可调状态。 

  近年来,医院加大后勤保障投入,深入开展安防系统信息化、智能化研究,搭建集成平台实现各类技防设施相互连通,不断提高医院安全管理水平。安防集成平台实现一键报警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之间联动,值机员在接到报警后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配处置力量。集成平台具备通过移动客户端登录监控系统的功能,管理人员使用手机端监控软件系统可以随时查看实时监控画面、调取查阅监控录像。 

  《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中要求一键报警装置医疗诊区全覆盖。医院同技术公司共同研发基于有线电话网络的新型一键式报警系统,在现有电话网络基础上开发新型报警按钮,可以直接接入座机电话,中控室终端按照电话房间位置能够接收到报警信号,便于及时处理。新型一键式报警系统解决了传统系统施工复杂、穿线困难等问题,节省约70%的成本,具有节约成本、施工简易、方便拓展等优点,获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医院于2017年建设的人脸识别系统,得到北京市公安局和市卫生健康委的肯定,并向其他医疗机构推广。目前,人脸识别系统已覆盖全院各楼宇主要出入口,系统中的黑名单数据库中包含“号贩子”、盗贼、扰序人员等140余名重点防范对象资料,在打击“号贩子”、重点人员防范、疫情防控追溯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