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务标准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文/蒋鹏飞 王叶圣 汪全娇 韩奕 曹渊
近年来,我国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加速发展,初步融入国家标准化工作大局,成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各地机关事务标准化发展不均衡,有些地区存在重制定、轻实训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标准在工作中的实际作用。因此,需要寻找一套科学有效的标准化实训模式,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2021年6月,国管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批机关事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江苏省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被列为“全国机关事务标准化实训试点”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工作部署,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标准化实训基地建设的路径方法,努力构建标准化实训基地建设的常州模式。
现实意义
开展标准化实训,是推动标准落地实施的关键环节。当前,全国机关事务系统标准化建设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各地发展还不平衡。建设标准化实训基地,为持续开展标准化实训提供基础保障,是当前推进标准落地实施的客观需要。
作为机关事务“一体两翼”发展方向中的一翼,必须建设一支理论素养高,较好熟悉、掌握、运用标准的人才队伍。建设标准化实训基地,为管理人员、基层一线职工等不同对象提供学习研讨、交流互鉴、实践操作场所,采用“定制型”教学模式系统培养人才,为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提供人才保障,这是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内在需求。
建设标准化实训基地,搭建各地间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发挥标准化工作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协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行业共建共享,提升机关事务管理系统标准化工作整体水平。
基本原则
系统规划,科学管用。立足机关事务工作职责定位,以发展需要和解决问题为导向,坚持系统思维,合理谋划布局,科学确定建设内容和功能设置。坚持顶层设计、基层实践、动态调整,提升基地建设质量,确保实训内容符合实际,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协调一致,统筹推进。根据机关事务部门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特点,做好协调衔接,分级管理。加快标准化在机关事务各领域的普及应用和深度融合,发挥实训的教学指导作用。制定有关管理规定,科学制订实训计划,合理安排实训内容,加强过程监督,优化师资配备,强化现场教学管理。
突出重点,循序渐进。遵循实训基地建设的一般规律,按照需求引领、急用先立的原则,优先建设机关事务管理中迫切需要的实训课程,聚焦服务保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住关键标准,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全面覆盖,注重实效。着眼于满足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需求,坚持系统、规范、务实、管用的原则。将实训内容贯穿到机关事务各领域、各环节、各岗位,做到制度全覆盖、管理无盲区、指标科学明晰、操作简便易行、标准规范统一。
密切合作,推广经验。立足自身,整合行业管理、机关部门、职业院校等资源,引进专业技术力量,共建共享共用。密切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加强与机关事务部门条线沟通,形成工作合力,积累可复制、可应用、可推广的经验,积极向周边地区延伸推广。
路径探索
——准备阶段。针对“全国机关事务标准化实训试点”任务,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把试点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组建试点工作项目组,牵头做好计划、方案、组织、实施、检查、督查等各项试点工作;设置统筹协调、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4个实训试点工作小组,负责试点工作具体推进。
充分调研,注重顶层设计。前往上海、温州等地学习调研,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制定指导性文件。对照《机关事务标准化实训试点工作评估指引》的评估事项、内容、依据等要求,制定实训试点建设任务分解表。
开展动员,组织全员共建。试点建设启动前召开全市标准化工作动员会;建立局长办公会、双月例会、项目组协商会“三会”推进机制;局分管领导积极参加国管局组织的标准化试点工作现场会,及时传达国管局标准化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局系统干部职工踊跃参加国管局线上标准化示范培训班,全面了解“十四五”时期国家标准化和机关事务标准化发展方向。
——建设阶段。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以系统思维、集成手段和一体呈现等方式,建设一批具有不同功能的实训中心,全力打造立体多维的标准化实训空间。其中,机关事务标准化实训中心围绕标准历程展示、标准文库、教学课堂3个方面打造,集“标准化展示、标准化理论研讨、标准文本查阅、标准操作培训”功能于一体,用于综合性的实训教学,每年可以承办3000人次的培训。围绕“节能、安全、直观、高效、经济”方向建设设备设施标准化实训中心,通过电子多媒体教学、技能比武等形式,让学员熟悉作业流程、熟知标准运用、熟练工具使用,实现专业化梯度升级。会议服务标准化实训中心围绕职业素质、服务操作、岗位技能等方面开展岗前、在岗、专题和技术多种形式精准培训,打造集学习、教育、实践和实训于一体的会务标准化标兵示范基地。
实训师资队伍应涵盖不同层次,讲师应具有丰富理论素养,熟悉机关事务相关政策、法规,了解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要求,参与标准化工作实践,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或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按照“择优入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动态管理”原则,建立了一支涵盖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专家学者、标准化工作人员、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标准化实训师资队伍。在师资遴选上,采取本人自荐、单位推荐、组织指定3种方式,根据标准化理论素养、专业技能、工作经验以及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等要素,通过综合评定,在全局系统干部职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相关高职院校教师,以及社会专家学者中择优聘任。
标准化实训课程的建立应当满足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需求,坚持系统、规范、务实、管用原则,紧扣机关事务主责主业。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围绕管理服务保障需求,构建包含“理论研究、管理规范、岗位技能、认证考核”4个门类的63门实训课程。同时,围绕实训课程项目,汇集机关事务领域相关标准,建设“标准仓”,集合国家和地方标准22项,内部标准50余项,实现标准内容与教学内容的衔接。此外,将工作标准、操作标准、行为标准细化分解,形成定制化的课程包。
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保障实训基地正常运转的必要环节。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围绕软硬件环境、组织管理和日常管理要求,制定出台完善的标准化实训基地管理运行体系,包含实训基地建设规范、实训基地运行管理规范、实训基地教学管理规范、培训实效考核规范、激励保障规范等。
搭建“政、校、企、专业机构”等多方协同、共建共享的实训平台,有助于快速提升机关事务系统干部职工标准应用能力和水平。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充分发挥地方高职院校师资、场地等教育资源优势,深化与常州技师学院、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5所高职院校合作,开发拓展型实训课程,挂牌“常州机关事务标准化实训基地”,针对高职院校的特色特长,共同打造“教、学、做、研”一体的“1+N”联合实训模式。
培养机关事务标准化人才是开展标准化实训的主要目标之一,标准化人才培养与标准化实践是相辅相成、同频共促的关系,打通标准化人才成长通道,才能保证标准化实践的持久生命力。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积极搭建“实训、上岗、提升、认证”技能培养体系,通过标准化实训,让参训学院取得岗位标准化资格认可、持证上岗。与人力资源和高职院校合作,鼓励员工积极参加继续教育,获取相关技术等级和职业资格。围绕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创建氛围、创建活动、活动管理、创建成效等方面,在社会化服务单位服务窗口组织开展“标准化实训标兵示范岗”创建,发挥标兵示范岗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