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清廉之风浸润心田——“清廉云南”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掠影
文/胡开东
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为落实云南省委“清廉云南”建设要求,今年4月,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在抗战胜利纪念堂建成“清廉云南”文化教育基地。基地突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百年廉洁史”主题,旨在通过宣传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作风,以清廉之风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抗战胜利纪念堂位于昆明市光华街北,原称人民胜利堂,于1946年建成。抗战胜利纪念堂博物馆由抗战胜利纪念堂主体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云南人民革命斗争史展厅3个部分组成。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被确定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云南省国防教育基地”,年接待参观人数达30余万人。
按照“清廉云南”建设总体部署,抗战胜利纪念堂“清廉云南”文化教育基地建设项目于2022年5月5日启动。基地筹备之初,项目组查阅了大量书籍材料,实地考察了多地的党建文化建设情况,结合实际,设计出特色鲜明的建设蓝图。工作专班经过反复研讨,明确了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洁政治之路》为蓝本,以百年奋斗史为主线,展示党的百年廉洁历史画卷。
如今的抗战胜利纪念堂,除了大家熟知的云南人民英雄纪念碑、月牙楼,又新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围绕“百年奋斗史百年廉洁史”的主题,以展板、视频、墙绘、书画、书屋等形式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廉洁奋斗史画卷,回望党的百年廉洁奋斗史,从历史事件中发掘带有规律性的历史事实,努力再现百年廉洁之路的历史源头和发展脉络,为抗战胜利纪念堂注入新时代廉洁文化元素。
从纪念堂北门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廉洁文化”长廊,采用“梅”“兰”“竹”“菊”“莲”镂空展示牌设计,精巧穿插古诗词中的清廉名句,带领参观者回溯崇廉抑贪的中华传统廉洁文化。20块展示牌连起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廉洁政治之路,让参观者从中汲取坚守廉洁的强大力量。
安稳屹立的云南人民英雄纪念碑,无声讲述着先辈们的英雄事迹。1995年,纪念碑下建成了《云南人民革命斗争史》地下展厅,2016年重新布展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随着“清廉云南”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设,展厅新增了廉政文化元素——通过讲述革命奋斗历史、播放廉洁文化视频,营造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
走入地下展厅,就走进了解放战争以来云南人民的奋斗历史。革命先烈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震撼着每一位参观者。缅怀革命先烈,永葆清廉本色,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时刻提醒着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廉洁意识、修身养德。
远望纪念堂北部,白色围墙上是一幅幅廉洁文化墙壁彩绘,以线刻方式绘制了中国共产党的14个廉洁故事,涵盖了家喻户晓的全国先进典型事迹,讴歌时代先进典型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墙壁彩绘贯穿博物馆东西两侧,从开国总理周恩来,到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再到“燃灯”校长张桂梅,汇聚了一大批优秀共产党人的廉洁事迹,横跨百年建党历程,涵盖各个阶层和行业,让参观者在耳濡目染中汲取清廉榜样的力量。
看完廉洁文化墙壁彩绘,便可抵达胜利书屋。这里不仅是广大参观群众阅读交流、学习分享的场所,也是集革命史、廉洁文化学习阵地于一体的复合功能空间。除了普通读物之外,胜利书屋还设置了廉政图书角,并且配备显示屏,让新时代廉洁文化“活起来”“传出去”。
除了展厅、展板、彩绘,廉洁文化元素渗透到了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在纪念堂礼堂二楼回廊展出了全省机关事务系统征集的书法、绘画和摄影作品18幅,展现了全省机关事务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成果。展出作品或歌颂廉洁、或抒怀鞭策,以期将廉洁文化浸润到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中,推动干部职工在新时代赶考之路上交出廉洁勤政的优异答卷。
“清廉云南”文化教育基地建成以来,吸引了云南省委省直机关工委、昆明海关等10余家单位前来参观学习,深受好评。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缅怀革命先辈丰功伟绩的同时扪心自问,我们和先辈差距还很大,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云南省委省直机关纪检监察工委纪检监察室副主任胡小红介绍,目前工委已经组织两批百余人前来参观,“我们会立足本职加强宣传,让广大党员干部到基地来看看,唤起大家的爱国主义初心。”
“下一步,希望将抗战胜利纪念堂‘清廉云南’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成为云南省一流的党性教育基地。”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抗战胜利纪念堂管理处处长陈保良表示,将进一步打造基地特色,为各单位制定“廉洁教育套餐”等,满足不同单位的廉政教育需求,为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和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