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勤人员的“晨间加油站”
文/南京市公务车辆服务中心
晨光熹微,书声琅琅,每天早晨工作人员都用读书交流开启一天的工作……这里,是南京市公务车辆服务中心的“晨间加油站”。在新时期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进程中,南京市公务车辆服务中心以“小切口”成就“大作为”,通过实施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四部曲”——组织融合、主题融合、载体融合、思想融合,抓实司勤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频、落实同步的工作新飞跃,推动服务保障工作提质增效。
加强组织融合。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要位置,紧密结合公务用车保障队伍特点,积极创建“晨间加油站”特色品牌,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分管局领导和中心领导班子成员每周作学习指导和互动交流,让“晨间加油站”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司勤人员利用上班前10分钟读时事、学政策、评工作、解难题,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勤学善思的好习惯。注重理念更新、方式创新,变被动为主动,变填鸭式灌输为沉浸式互动,激发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让司勤人员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结合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服务心得等,围绕法律法规、时事政策、工作要求、安全提示,开展全面学、系统学、深入学、互助学,在年终总结提炼形成清单化、流程化、具体化、精准化的“驾驶宝典”,以质的提升推动保障队伍呈现新的生机和活力。
突出主题融合。将强基础、提质效、促发展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中心工作实际和岗位特点,开展重内容、重效率、重效果的主题学习。坚持思想引领,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推进新思想、新理论进机关、进一线,把司勤人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执行上级决策部署和中心高质量发展上来。紧扣中心工作和服务保障特点,制定差异化、菜单式学习项目,坚持每日一读“历史上的今天”;开展“四史”宣传教育、意识形态专题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安全生产应急处置培训、驾驶技能培训等,做到每天有特色、每周不重样,保持“晨间加油站”的吸引力。将学习教育与服务一线、解决困难相结合,紧密联系司勤人员普遍关心的、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增强管理的锐度、实践的力度、交流的温度,打通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推动载体融合。依托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南京市公务用车信息化管理平台、集中办公区电子显示屏、文化长廊等多元载体,创新学习模式。针对公务用车服务保障点多面广、司勤人员学习教育难集中等实际情况,精心编印“口袋书”,方便大家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实现“人在哪里,学习教育阵地就在哪里”。充分发挥司勤人员主力军作用,变“领导讲”为“人人讲+特色讲”,通过分享身边典型事迹、开展案例讨论、交流学习心得等方式,让司勤人员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升。把公安交管部门专业人士“请进来”交流,组织司勤人员“走出去”参观,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突出思想融合。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需求在哪里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司勤人员的心坎上。中心积极开展“面对面”谈心谈话,围绕规章制度、安全行车、绩效考核、福利待遇等内容,与司勤人员恳谈交流,探索形成突出教育全面谈、突出重点精准谈、突出关怀真心谈的良好政治生态,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在选树先进、评比表彰中向一线倾斜,多名司勤人员被授予“南京市新时代最美机关人”、南京市机关事务系统“职工之星”等荣誉称号。结合主题党日,开展典型事迹、抗疫心得“微分享”,拍摄“使命在身,无悔青春”微视频,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不断激发保障队伍在新时代的新动能、新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