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德育实践
文/河北省省直幼教服务保障中心
对于幼儿来说,3至6岁是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时期,而红色文化资源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健全幼儿人格、培育幼儿爱党爱国的积极情感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河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的引领支持下,河北省省直幼教服务保障中心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积极作为、自主探索,不断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德育实践,取得阶段性成果。
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所创造的包含物质、精神、信息等形态的各种宝贵资源。幼教中心坚持把教师和幼儿作为课程开发、构建的双主体,基于儿童视角,以本地域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主要开发内容,遵循生活化、体验化、具象化、游戏化、信息化、儿童化原则,将物质、精神、信息3种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易于幼儿感知理解、体验操作的教育、游戏活动。
以生活化、体验化为原则,转化红色文化物质资源。充分发挥教师、幼儿双主体作用,积极开发、利用本地域的红色文化物质资源。活动前,教师通过谈话、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聚焦幼儿身边的红色人物、红色建筑、红色事件,基于幼儿的兴趣点进行价值判断,生成主题活动;活动中,幼儿大胆使用图像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个体探究、小组协商、集体合作中进一步推进主题发展,通过教师鹰架支持,将红色文化物质资源转变为幼儿可触摸感知、参与操作的具体活动;活动后,师幼共同回溯主题建构过程,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在主题活动中的感想感受。除此之外,充分调动、利用家长资源开展亲子实践研学活动,如邀请幼儿的祖辈、父辈开设“红色课堂”,发动家长带领孩子参观河北省博物院、清明节到华北烈士陵园扫墓,或一同探寻红色主题公园等,引导幼儿关注、了解身边的红色资源。
以具象化、游戏化为原则,转化红色文化精神资源。红色文化精神资源较为抽象,在资源选择及目标设定中,教师注重与儿童的生活、经验、情感需求相连接,以游戏化的形式,将精神资源具象化,引导幼儿感受红色人物及红色基因蕴含的精神气质、理想信念。如在航天精神主题教育中,教师以神舟13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为切入点,从幼儿关注的宇航员、空间站、运载火箭等兴趣点入手,生成主题活动,幼儿通过与家长一起搜集资料,了解航天英雄故事;在区域中利用积木搭建火箭发射塔,拼插航天飞机,利用纸箱、大型积木等操作材料制作空间站,设计宇航服等,在一次次讨论、协商、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航天精神。
以信息化、儿童化为原则,转化红色文化信息资源。教师筛选不同时期适宜儿童欣赏、吟唱的经典红色歌曲、诗词等,整理、汇编为共享资源包。同时,将教师领唱红色歌曲、吟诵红色诗词,幼儿开展红色体育、区域游戏的视频制作成二维码印制在红色读物上,编印了涵盖红色电影、红色歌曲、红色体育游戏、红色剪纸等10个方面的红色有声读物,教师、家长可以扫码观看视频,带领幼儿一起跟诵诗词、学唱歌曲、欣赏电影,家长还可以参考视频中的游戏活动,在家中和幼儿一起玩红色游戏,用信息化手段助力红色文化资源发挥教育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