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思维”提升企业防汛应急管理水平
文/王赟 王道连 朱劲松
近年来,受极端气象灾害的影响,防汛安全的重要性日趋凸显。做好防汛应急管理,确保科研生产和职工生活安全稳定,是企业重点安全工作之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航天中心任务需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提升企业防汛能力,为实现航天强国建设筑牢安全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升思维能力,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安全保障部以七种思维指导防汛工作,把握防汛规律、主要流程,增强防汛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战略思维构建防汛安全新格局。一体化协同上,构建起覆盖全部区域、驻地、人员的防汛体系,实现对本级、所属单位、京内外独立区域和独立驻地的有效管控。统筹所属各单位资源,建立物资、人员、车辆、抢险设备设施资源池,强化与地方政府和武警部队联防联控,构建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防汛协同机制。
精细化管控上,强化目标考核责任制,制作防汛责任区域识别图,将雨(污)水管道和雨水箅子按照区域、路段编号和标注实施防汛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各单位防汛责任。构建防汛应急预案体系,形成“总体预案+各单位专案”全覆盖的防汛应急预案体系。建立覆盖汛前准备、汛期备战、汛中应急处置等主要环节的端到端流程体系,实现防汛管理“一键式”启动、全过程受控。
标准化建设上,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标准化思路,修订院防汛管理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定《防汛物资储备标准》,科学合理确定防汛物资储备定额,提高各单位防汛应急响应及抢险物资保障能力。
信息化转型上,根据信息系统+采集终端的转型思路,构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CALT)安保防汛信息化管理模块,搭建综合微型气象站+雨水液位监控点采集终端,实现防汛信息化管控。
——以系统思维构建防汛应急管理体系。将系统工程与防汛管理相结合,创新构建防汛应急管理体系,强调全局性、针对性和应用性,以确保汛期安全度汛作为全局目标。从目标层、管理层、业务层3层分解,优化分系统组成及要素,将责任、预案、队伍、物资和避险措施作为管理层,每个管理单元涵盖若干个业务单元支撑,细化分解具体业务层,自上而下构建整体系统,又由下到上逐层分解具体业务作为分系统,通过综合分析和优化,形成防汛应急体系,实现局部分系统的最优化配置,进而实现防汛应急管理全局最大化效果。
——以辩证思维促进防汛安全高效发展。通过每年定期召开防汛经验交流会,查找问题、谋划思路、指导实践,践行“想到就要做到,做到就要做好”的理念。核查防汛重点单位和部位,建立防汛常规例行事项清单,明确工作的重要程度和急缓关系。制定防汛“十四五”规划,分析当前形势,谋划长远发展,进一步明确防汛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
——以创新思维提升防汛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是以创新思维解决新老问题的有效手段。安全保障部加快信息化转型升级,构建“信息系统+采集终端”的整体解决方案。将防汛管理纳入“数字安保”信息系统建设中,构建起“CALT安保”防汛管理子模块,实现汛情监控、预警、布控、指挥调度、水位、气象等综合查询功能。采集终端上搭建综合微型气象站,实时监测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雨量等天气参数。在重点防汛部位建设雨水液位监控点,实时监测水位变化情况,便于第一时间发现积水部位和积水点,为防汛应急处置提供数据支撑。
——以历史思维完善防汛应对措施。安全保障部继承和发扬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持续扩大防汛战线的传统优势,打造一支组织严密、响应迅速、敢为善为的防汛抢险队伍。直面历史问题,着力解决遗留问题。逐年修缮老旧厂房、重点部位、办公楼宇,每年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及时总结分析不足,逐步解决遗留问题。
——以法治思维规范防汛安全管控。坚持“管理规范化、规范制度化、制度标准化”原则,梳理防汛工作有关制度要求,明确组织职责、防汛准备、抢险善后等流程,推动管理规范化。持续完善防汛管理制度体系,将制度文件与业务全覆盖、全匹配。总结分析防汛管理的难点和痛点,制定《防汛物资储备标准》,依据危险程度、重要程度和区域特点,规范防汛物资储备管理,科学合理制定防汛物资储备定额,明确物资储备种类及数量要求,提高各单位应急响应及物资保障能力。
——以底线思维守牢防汛安全红线。强化防汛责任考核,逐级传递防汛安全管理责任。强化重点防汛部位风险分析,明确风险类型和等级,形成防汛风险及应对措施“一本账”。强化防汛监督和检查,持续开展各单位防汛自查、“四不两直”专项检查和异地区域抽查,确保查纠结合,以查促改、以改促进。强化避险措施管理和全过程监管,覆盖汛前检查、汛中抢险和汛后总结全部环节,保障防汛全过程可控受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及时填补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安全保障部在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学思用贯通,通过磨砺3种能力强化务实作风,提升防汛抗灾的实践能力。强化防汛风险分析和薄弱环节管控,建立健全院级防汛应急预案体系,实现防汛管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变,增强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定期组织防汛应急演练,汛中针对突发事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应急处突快速高效。每年总结提炼应急处突经验,完善预案和规定动作,实现应变处突能力逐年提升。组织抢险人员专业化培训,开展覆盖全员的汛期安全知识教育提醒,增强全员安全把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