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强三带”党建品牌
文/内蒙古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第四后勤服务中心党支部
内蒙古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第四后勤服务中心党支部以创建“最强党支部”为目标,坚持强引领支部带群团、强示范党员带群众、强融合党建带业务“三强三带”引领服务创新。2019年至今,党支部获评“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最强党支部示范点”等荣誉称号;“三强三带”党建品牌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党建单项工作特色奖”,入选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党建创新特色案例。
强引领 支部带群团
党支部委员注重发挥“头雁”作用,时时处处为党员干部职工作示范、当表率。在执行制度上,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等组织生活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重大事项坚持集体研究;从节约一粒米、一滴油做起,带头过紧日子;强化廉政建设,制度上墙,提醒大家时刻守住纪律的红线底线。党支部书记和委员领学,每天坚持1小时自学,带头研讨交流、讲好党课。面对繁杂琐碎的服务保障任务,大家时刻处于备战状态,中心班子成员最早来、最晚走,平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默默坚守在服务保障一线。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工会、团支部组织发动职工和青年,投身到变电、暖通、消防、餐饮、绿化等服务保障工作中。
紧张工作之余,中心党支部时常开展演讲诵读、知识竞赛、读书分享、爱心募捐、义务植树、趣味运动会等主题活动,营造温馨、和谐、友爱的集体氛围,引导青年职工主动凝聚在党组织周围,贡献才智、发光发热。
强示范 党员带群众
成立活力先锋小组,党员带领职工开展技术攻关、志愿服务等,在比学赶帮中互助共进。通过组织道德讲堂、职工讲堂、业务讲堂和谈心会、研讨会、悦读会,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工匠精神”。
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党员主动冲锋在前。2021年中秋节,东河公寓水管爆裂,党员李迎春主动下到2米深的基坑内带水焊接,带领维修、消防、运行等班组20名职工奋战30小时,完成了应急抢险任务,用行动诠释了“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担当精神。
业务技能传授中,党员手把手、心贴心。通过师徒结对,带出了一大批年轻业务骨干,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31名职工积极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支部3年间发展了5名共产党员。
每当群众遇到困难时,党员主动献上爱心。中心设立“暖心驿站”,党员与职工结对,经常性开展“四个知道,两个跟上”谈心互助解困活动,及时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困难。职工王炜患、智瑞清因病难以继续工作,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捐款捐物,多次前往家中探望,积极协调残联和所在街道办事处为其办理低保,患病职工和家属说:“时时刻刻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组织的关爱。”
强融合 党建带业务
党支部品牌创建与业务工作提质增效相融合。在“三强三带”党建品牌引领下,中心在业务上找差距、补短板、强基础,积极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举办消防、餐饮等岗位技能竞赛,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养,带动服务保障规范化发展。
党建阵地建设与后勤文化、服务理念相融合。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解决服务精细化水平不高等10余项具体问题,全力推进22户周转住房装修改造和搬迁工作,努力提升餐饮服务质量,服务满意度达98%以上。
党建阵地建设与后勤文化、服务理念相融合。认真对照党建阵地建设规范化要求,高标准建成党员活动室、工会之家和廉洁文化走廊,党建墙上“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红色标牌时刻感染着每一名党员和职工,形成了“以住户需求为目标、以住户安康为己任、以住户满意为标准、以职工成长为责任”的工作目标和“超前、全程、灵活、快捷、安全、细致、贴心、高效”的服务理念,激发了党员干部职工精细服务、精心保障的内生动力。
党建标准化与服务保障标准化信息化相融合。中心党支部以自治区管理局党建工作标准体系为依托,深入推行“党建+”,制定了4大类、56项具体服务保障标准,以信息化手段推动各项标准落地实施,建立综合保障一体化平台系统理论模型,对物品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服务内容订单化、服务评价数据化和沟通反馈常态化。面向自治区本级和各盟市驻呼办40余家单位,召开“坚持党建引领助力两化融合全面推进新时代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主题现场会,“党建+标准化、信息化”受到参会单位一致好评,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