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机构节能标准体系建设探究——以北京市为例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4-01-03 10:21 来源:国管局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郭峰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节能减排成为各国政府和公共机构的重要任务。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推进节能工作。公共机构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建立和完善公共机构节能标准体系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提出了推进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标准体系建设的目标,制修订有关国家标准,重点制定碳排放核算、绿色化改造、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等标准,加快推进各地区编制能耗定额标准,推动教科文卫体系统、各地区制定行业、地方标准,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先行先试。 

  公共机构节能标准体系建设是指建立和完善公共机构节能低碳标准体系,制定公共机构能耗基准、定额等共性方法研究,开展公共机构能耗定额等标准研制;开发和完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优化控制及评价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和标准制定工作。本文将以北京市为例,对公共机构节能标准体系建设作出阐释。 

    

  制定公共机构节能标准的必要性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持,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标准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促进新时期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机关事务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2021年6月,国管局发布的《机关事务工作“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推进集中统一管理,加强标准化建设,体制建设实现新作为。聚焦标准实施、深化标准化建设。”9月,国管局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机关事务标准体系建设更加健全”的任务目标。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人口众多,公共机构众多。在能源消耗方面,公共机构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对于降低能源消耗、减轻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还可以提高公共机构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从统计数据来看,2020年,全市公共机构7927家,能源消费总量137.3万吨标准煤,用水总量10420.3万立方米,单位建筑面积能耗23.28千克标准煤/平方米,人均综合能耗389.91千克标准煤/人,人均用水量29.6立方米/人。 

    

  公共机构节能标准现状 

  通过查阅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部分省市相关文件,全面了解了我国公共机构节能标准化相关研究背景及标准体系建设情况,梳理了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标准的制修订进展情况。 

  目前,我国已有630多个国家相关标准。其中,节能标准330多个,节水标准100多个,两者加起来占到标准总数的70%。我国在能源标准中已发布实施了近200个能效强制性标准,包括110多个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和近80个产品能效等级标准。 

  按照节能基础标准、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产品能效等级标准、节能规划与设计标准、节能建设与改造标准、节能运行与管理标准、节能检测(监测)与评价标准、节能服务等对330多项节能标准进行分类,其中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110多项,产品能效等级标准近80项,节能检测(监测)与评价标准近60项,合计近250项,占能源标准总数的75%。 

  作为首都和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公共机构节能标准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如《北京市公共机构能源管理办法》《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等,明确规定了公共机构的能源消耗限额和管理要求;同时设立了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公共机构的节能改造项目。 

  北京市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节能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制定了相关标准。其中,北京市能源标准317项,北京市节能标准116项。 

  调研中发现,北京市公共机构节能标准建设中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标准体系不完善,存在一定滞后性。在制定和实施节能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二是技术更新较快。随着科技的发展,节能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公共机构在落实节能标准时,需要及时关注新技术的应用,以提高节能效果。三是投资成本较高。公共机构节能改造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对于一些公共机构来说,实施节能改造可能面临一定的经济压力。如何在实现节能标准的前提下降低投资成本,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四是人员培训不足。公共机构人员在落实节能标准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部分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缺乏相关培训,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问题。 

    

  公共机构节能标准体系建设思路及内容 

  北京市公共机构节能标准是指在北京市公共机构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建立完善的节能标准体系,以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GB/T 130162009中将“标准体系”定义为:“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一般来说,标准体系包括标准体系框架、标准体系表、标准体系编制说明3部分。 

  公共机构节能标准体系建设思路主要有6个部分,一是设立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公共机构节能的法律责任和要求,为节能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法律依据。二是建立标准体系。制定适用于不同类型和规模公共机构的节能标准,包括建筑节能、设备节能、用能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并建立标准的修订和更新机制。三是制定技术指南和规范。制定公共机构节能的技术指南和规范,包括建筑设计、设备选型、能源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为公共机构节能标准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四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公共机构节能标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使公众和机构共同参与到节能行动中。五是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公共机构节能标准的监督管理机制,包括建立节能标准的审核和认证机制,加强对公共机构节能实施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六是鼓励示范项目和奖励机制。鼓励公共机构开展节能示范项目,推广和复制经验成果,同时建立奖励机制,对节能标准落实到位的公共机构给予奖励和荣誉。 

  公共机构节能标准体系下辖基础通用标准、节能技术标准、产品实现标准以及节能管理标准4大支柱体系,共12个子体系,涵盖了公共机构节能的整个过程。 

  公共机构节能标准制修订中普遍采用基础通用标准分体系。这是其他节能标准的基础和保障。包括4个子体系:术语标准,公共机构用能计量与统计标准,公共机构节能计算标准,公共机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标准。节能技术标准分体系包括两个子体系:能源利用定额标准、设计和技术标准。近年来,我国对高用能行业就国家有关用能定额标准加大了修订力度,并在设计与技术标准中收录了用能单位节能工艺和技术标准能效测量方法标准等内容。节能产品实现标准分体系包括生活用能器具能效标准、办公用能设备能效标准等内容。我国针对用量大、涉及面广的用能产品,参照国内外先进标准制定了相关能效产品标准,且多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节能管理标准分体系包括两个子体系:评价标准和优化标准。评价标准收录了单位能效评价标准和区域能效评价标准,对公共机构节能起到规范引领作用。优化标准包括合同能源管理标准和系统的用能分析和优化标准,主要指导公共机构如何优化供求关系,不断提升节能效益。 

    

  政策建议 

  公共机构节能标准体系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期、全面的努力。政府部门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统一的公共机构节能标准体系框架,需要与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构建体系。 

  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体系是公共机构节能标准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公共机构节能的法律责任和要求,为节能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法律依据。此外,还需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提供财政资金支持、给予税收优惠、建立节能标准奖励机制等,以刺激公共机构积极参与节能行动。 

  公共机构的类型和规模各不相同,需要制定适用于不同类型和规模公共机构的节能标准。这些标准应包括建筑节能、设备节能、用能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公共机构在建设、运营和管理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公共机构的实际情况和技术水平,同时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以提高标准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制定公共机构节能的技术指南和规范,对于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实施具有重要作用。这些指南和规范应包括建筑设计、设备选型、能源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为公共机构节能实施提供技术支持。指南和规范的制定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结合公共机构的实际情况,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术要求,帮助公共机构更好实施节能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是公共机构节能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公共机构节能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使公众和机构共同参与到节能行动中。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公共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他们的节能意识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有效地实施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建立公共机构节能标准的监督管理机制是确保标准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应建立节能标准的审核和认证机制,对符合标准要求的公共机构进行认证,以提高公众对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信任度。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公共机构节能实施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纠正,确保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持续改进。 

  鼓励公共机构开展节能示范项目建设是推动公共机构节能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打造示范项目,可以积累经验和成果,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管理模式,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还应建立奖励机制,对节能表现突出的公共机构给予奖励和荣誉,激励更多的公共机构积极参与节能行动。 

  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专业组织的合作交流,是公共机构节能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公共机构节能标准的水平和影响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开展联合研究和项目合作,共同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