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节约增效的办公用房集中统一管理格局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4-07-04 09:07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宋涛

    

  为深化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改革,适应新形势下行政办公需求,大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办公用房管理规定,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工作效能,加快推动构建大连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集中统一管理格局。 

    

  现状分析 

  近几年,大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办公用房集中统一调配、统一面积标准、优化办公用房配置使用、控制运行成本、会议室共享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因历史规划原因,大连市近年未集中规划建设大型办公区,原有集中办公区单体面积不够大,纳入集中统一管理的11个办公区建筑面积大多小于5万平方米。目前,市级党政机关共79家,其中48家集中办公,集中办公率约为60%。 

  大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成立后,通过集中统一优化调剂使用,办公用房基本得到充分利用,租用办公用房的情况得到解决。目前,还有6处空置办公用房待盘活,其中有些房屋较为老旧,需花费较多资金维修改造,盘活难度较大。 

  按照国管局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权属统一登记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经梳理,大连市共60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需要开展权属统一登记。这些办公用房建设年代久远,普遍缺少规划和建设手续,长期未能办理产权证书,需通过地籍和房屋测绘、结构安全鉴定和消防安全评估等,方可开展权属统一登记工作。 

  针对办公用房维修,大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制定了《大连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维修管理细则》和《大连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维修查勘细则》。50万元以上的属大中修项目,统一由管理局审批修缮项目,使用单位组织招标实施,经费列支市财政局安排的年度维修项目预算经费中;50万元以下属零星小修,由使用单位自行组织实施,经费列支本单位年度工作业务费中。本着急需节约的原则,2019年以来,合计审批通过15家单位上报的办公用房大中修项目,11家单位已完成维修,落实维修资金2000余万元。 

    

  他山之石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大连市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管理局前往成都市和山西省开展了实地学习调研。 

  ——成都市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调研情况: 

  “大集中、大统筹、大服务”理念标准化管理集中办公区。成都市共有六大集中办公区,除部分自然资源规划、住房城乡建设、民政等部门,其余全部进驻集中办公区办公,使用形式为租用企业房屋。办公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配套较为完善。食堂管理标准化,制定食材集中统一采购、菜品入库、样品留取、餐盘回收消毒等完整的餐饮流程。节能管理标准化,从电梯储能到建设空气源热泵,充分挖掘节能空间。信息建设标准化,通过智能信息系统实时监控集中办公区5公里内的情况,对疑似安全隐患在总控室即可连线安保人员了解情况,及时处理;通过信息手段统计就餐信息,运用大数据分析厨余垃圾量,按需供应菜品。 

  采取“成熟一批,盘活一批”的思路盘活存量办公用房。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大多已搬至集中办公区,老城区空置大批办公用房。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分门别类盘活1180亿元固定资产。较为老旧、存在安全隐患且维修意义不大的办公用房,通过拆迁的方式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完毕的,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出售或与相关部门置换处理;遗留问题暂未解决的,委托下属国有公司,经财政审核后出租;一些面积较小且盘活价值不大的,划转公益部门无偿使用。 

  针对权属统一登记中办公用房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召开机关事务、自然资源规划、税务、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联席会议,“一楼一策”解决问题。同时,推动市政府出台关于解决不动产登记等历史遗留问题的相关政策文件。 

  办公用房维修采取监督与实施相分离模式。成都市六大集中办公区的维修资金已含在向企业支付的租金里,由出租方负责维修。其余分散的办公楼原由机关事务部门集中统一维修,现改为由机关事务部门负责审批维修项目,使用单位负责招标实施,监督和实施相分离。 

  ——山西省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调研情况: 

  山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以后勤机构改革为依托,通过治理法治化、服务规范化、保障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等“九化”手段,推动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共机构节能、后勤服务等集中统一管理。 

  全面筹集建设集中办公区。加强顶层设计,2019至2020年间新增3处大型集中办公区,97家省直单位有67家进驻,集中办公率70%以上。一是整合省公安厅所属单位办公区,以往因警务人员办公分散入驻率不高,管理局通过协调现有办公资源,为其集中调剂至适合办公的场所,对原办公楼开展升级改造,建成了环境优、配套佳的集中办公区。二是利用大专院校闲置校区,改造为一处集中办公区,改造面积达7万平方米。三是租用企业房屋建成大型集中办公区,原有办公楼结构无须较大改动,地理位置和环境配套优良。 

  集中统一盘活存量办公用房。空置办公用房中,因地理位置、房屋结构、新旧等原因,出租难度不一。部分房屋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打包集中出租、拍卖,部分划转国有企业等方式盘活存量空置办公用房。政企合作建立公物仓,利用部分空置办公用房与京东合作打造实体公物仓和虚拟公物仓,充分利用实体公物仓的空间面积,释放储物空间,提供实体物品流转仓;借助京东服务器和互联网优势打造虚拟公物仓,提供物品租用平台。 

  精简程序推进权属统一登记。山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省自然资源规划厅和山西省税务局,印发《关于解决省直单位国有建设用地上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实施方案》,简化办证程序。推行事权统一、权责匹配的权证管理模式,由管理局统一管理不动产登记证书,资产由各使用单位分别管理。 

  集中统一开展办公用房大中修。年初经维修单位申请,按照需求组织专家现场实地查勘,确需维修的向省政府报告后,由省政府批转省财政厅落实资金安排,管理局将确定的维修项目交由下属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集中统一招标组织实施。 

    

  发展思路 

  结合大连实际,以改革思维、创新方法,推动大连机关事务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创新办公用房集中统一管理思路,整合多元管理主体,丰富“信息化+标准化”手段,实现党政机关办公用房规范化、标准化、均等化和精细化管理。 

  ——提高集中办公率。目前,大连市11个集中办公区已经过多轮优化压缩调整,寻找新的集中办公区和挖掘现有房屋空间成为提高集中办公率的重要举措。经调研市属国有企业、教育部门、街道办事处等,拟将3处房屋整合打造成为新增集中办公区。 

  探索网格化办公,节约使用面积。新组建的市发展改革委大项目推进工作专班,办公用房均采用网格化办公模式,具有布局合理、节省空间、私密性好、利于沟通等特点,现代化的办公布局和流线型的设计为桌面腾出更大空间。经测算,30平方米房间可轻松容纳5至6人办公,人均占有面积仅6平方米。若全面施行可节约使用办公用房,提高集中办公率,腾出的办公用房还可以盘活增收。 

  ——构建节约增收盘活机制。学习借鉴山西经验,一方面通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出租盘活,另一方面可打包后与国有企业洽谈集中出租,同时将部分维修价值不大的办公用房用作公物仓。 

  暂时空置的办公用房短期可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单独出租,也可与国有企业合作打包出租,并签订不定期租赁合同,建立灵活的盘活使用机制,便于有调剂使用需求时及时收回;长期可作为储备房源置换集中办公区或调剂使用。较为老旧的办公用房可以修代租,前期维修改造由租赁企业负责,并由资产评估公司评估后抵销部分租金。既可以解决无财政资金装修的困难,又可精准实施装修改造,尽早实现资产盘活。 

  建立实体公物仓,促进“互联网+机关事务”深度融合。调剂办公用房时,被调剂单位通常申请财政资金重新购置办公物品,而二手办公物品长期闲置无处安放;新成立的金融部门工作专班无办公物品,需花费较多财政资金购买。可将现有空置办公用房用作实体公物仓,空分利用立体空间增加储物量、提升使用率。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打造智慧机关公物仓,建立信息平台,实现资产信息的互通共享。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申请购买办公资产时,可先行通过公物仓信息平台调用公物仓资产,节约财政资金。 

  ——以权属备案代替部分权属登记。按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规定,因历史资料缺失、权属不清等问题无法登记的,可由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办公用房权属备案。《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等国有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决定》要求,缺少相关手续或权属来源依据的,开展权属登记前需进行地籍和房屋测绘、房屋结构安全鉴定和消防安全评估等。经估算,市政府、市政协等8处集中办公区房屋测绘和结构安全鉴定需花费数百万元,办证必要性不大,适宜权属备案。 

  ——拟订监督和实施相分离的办公用房维修模式。借鉴成都经验,实行维修监督和实施相分离,避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积极推动合同能源管理,节约办公用房维修资金。 

  办公用房维修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大中修由机关事务部门现场查勘,本着急需原则对项目审减后报市政府批准。统一组织施工图设计、概(预)算编制、投资审核,待市财政下达预算指标后组织招标实施等工作。施工完成后,联合结算审核报告出具单位现场验收,做好监督工作。从审批到施工需花费较长时间,以往经常出现因项目当年未完工,财政预算资金年底收回后无法支付的情况。因此,可以创新资金支付程序,与市财政局沟通采取延后一年支付的方式,即用下一年预算支付上一年维修项目资金,避免长期拖欠维修款项。 

  推进合同能源管理,节约维修资金。2023年,大连某单位申请使用办公用房大中修资金用于改造供热管网,消除煤气供热存在的安全隐患,经估算采用维修改造的方式并入供热管网需花费维修资金约84万元。管理局协调推进使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解决改造问题,即委托能源管理企业出资,运用节能设备将煤气供热改为电力供热,用能单位将节省的煤气费用支付给合同能源公司,由合同能源公司支付因供热产生的电费并免费提供设备维护服务,不仅节约了办公用房维修资金,还发挥了政府部门的示范引领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