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建设中发挥好公共机构作用
文/李新权
层峦叠嶂,峰峦如聚,山间苍翠的树木如巨大的屏风般立在蓝天之下,守护着这片“四区五乡”天地。位于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的河池市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
2023年11月,河池市委书记秦春成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22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河池市建设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的指导意见》,这是自治区第一次为河池市“量身定制”,并覆盖全市域范围的系统性政策文件,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河池关爱之深、期望之高、寄托之重,为加快“六新河池”建设提供了宝贵历史机遇。
河池市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河池市政治、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全市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紧扣河池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消费和生活、碳达峰碳中和等“六大示范行动”建设目标,精心谋划,高位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助力河池市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建设。
制定出台《河池市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把公共机构节能融入河池市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建设规划。强化目标监督,促进能耗管控。2023年初,依据自治区规定的公共机构能耗指标,分解下达全市公共机构能耗指标,同步实施能耗指标和能耗定额双控管理。建立公共机构能耗季度报送、审核和集中会审制度,发现能耗异常或上涨态势,及时交流沟通,督促核查整改,全力管控全市公共机构能耗。2023年全市公共机构人均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3项指标同比分别下降4.23%、2.49%和2.09%。
河池市高度重视“双碳”工作,秦春成同志多次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牢“试验区”先行者的使命担当。为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部署和全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要求,河池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组织开展全市96家节约型机关和9家市属事业单位及118家县(区)节水型单位建设工作。截至2023年底,所有市直机关和57.1%的市属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圆满完成各项创建任务。积极推进全市公共机构可再生能源替代、绿色化改造、合同能源管理、充电桩建设等工作。全市公共机构完成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20.55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项目9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个、充电桩271个。其中,河池市行政办公中心“光储直柔”光伏项目为全区“光储直柔”技术探索应用首创。
强化宣传教育,组织召开河池市公共机构“两型”单位建设工作、市本级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等培训会4次。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市卫生学校组织召开全市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现场会和全市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工作现场会。将主题党日与专项活动相结合,多形式开展宣传工作。走进宜州区马山塘和园村社区,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趣味有奖问答等形式,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及反食品浪费法主题宣传党日。组织开展纪念“中国水周”“世界粮食日”、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和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6次活动近5万人次参加。在人民网、《河池日报》等媒体发表有关全市公共机构节能、生活垃圾分类和反食品浪费工作信息报道,提高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和环境保护工作影响力。
制定印发《河池市公共机构绿色行为规范》《河池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夯实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机制。每季度遴选3家公共机构,全力配合市垃圾分类办做好自治区生活垃圾分类测评工作,实施市本级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评估信河池市行政办公中心能耗监控系统。息月报、季报及审核制度,全面规范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组织开展全市24家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成效评估和调研督导工作,全面检阅党政机关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多措并举推动全市公共机构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助力试验区绿色消费和生活示范行动。
“督责若明严,吏治必清平。”河池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高度重视督查考核工作,通过明察暗访等方式,组织开展全市公共机构重点节能工作、生活垃圾分类和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督查6次,及时发布督查通报。通过督查通报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督促问题整改落实,推动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将公共机构年度能耗指标、节约型机关节水型单位建设和生活垃圾分类三大指标纳入市直机关底线管理,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增强市直机关职责意识。通过强化督促检查与绩效考核,确保工作实效,为河池市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