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珍惜与感恩的种子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4-08-08 08:36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刘桂芳 韩佳格

    

  我国是一个有5000年农耕文明史的农业大国,农耕文化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农耕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勤劳与坚毅的精神都蕴含在传统的农事活动中,体现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农事实践中。 

  农业农村部机关幼儿园服务于“三农”工作,承载着传承弘扬农耕文化的重任。在这里,小班、中班、大班分别以作物的生长阶段命名为“芽班、苗班、果班”,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农耕、探索自然。以此为目标,幼儿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实践活动,幼儿们在农事体验中感受农作的艰辛和农民的不易,养成热爱劳动、珍惜粮食、尊重自然的良好习惯。 

    

  春种的期许 

  春天万物生长,幼儿园开垦出许多区域,供孩子们种植。班级自然角是距离孩子们最近的种植区域,他们可以在自然角种植喜爱的植物,饲养小动物,抵近观察动植物生长变化,做一些生长小实验,探究动植物生长的秘密。幼儿园户外的边边角角被利用起来,孩子们种植并感受植物的自然生长与变化。园外还有大片种植基地,虽然比较远,不能时时照料,却能在种植和收获时让孩子体验最真实的农事劳作状态。 

  果班的孩子得知要到种植基地进行亲子种植,既兴致勃勃,又心怀一些疑惑。“种植基地是什么样子的?有多大?”这是孩子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面对孩子们的发问,幼儿园认真研究,组织家长代表和老师提前开展实地调研,考察基地的种植面积、周围环境、土壤情况等,通过照片、视频形式分享。孩子们看后很兴奋,“基地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呢!”“原来那里没有工具,没有种子”……对基地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孩子们萌生了更多的问题和想法,并开始了有计划的前期准备活动。 

  基地的农民伯伯说,这片土地可以种下1000多棵蔬菜苗,孩子们听后无比惊讶并且跃跃欲试,可当得知这么多菜苗要在一上午种完时,便犯起难来。“到底该怎么种呢?”孩子们不知从何入手,年轻的老师们没有太多经验。幼儿园邀请从事农业研究工作的家长走进课堂,讲了一生动的种植实践课。老师和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种植步骤,还学习了常用种植工具的使用方法。解决了如何种的问题,小朋友们又提出了新的疑问“怎么才能又快又好地种完这么多苗苗?”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提出根据蔬菜种类的不同进行分组的想法。老师给了孩子们充分的自主空间。孩子们自主投票分组,每组制作标签和植物牌加以区分,还通过绘画的形式制订了小组的种植计划,明确了种植步骤和任务分工。 

  种植过程中有一步是铺地膜,这对孩子们来说可是一个大活儿,也是一件新鲜事。老师们也没有经历过,那就一起尝试吧——拿保鲜膜在桌子上模拟,在户外种植箱实验,有的拽膜,有的覆土,几个小朋友反复尝试,步骤逐渐精细,配合也越来越默契。为了使孩子们心中的计划更加可视化,老师带孩子们用轻黏土做了“美丽的菜地模型”,做完后对比发现,有的小组蔬菜种得横平竖直,有的却歪歪扭扭。怎样才能将小苗种得横平竖直呢?孩子们连线了基地的农民伯伯。原来影响小菜苗种得整齐与否的关键是苗间距。对于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孩子们很难理解,老师首先让孩子们在班级种植箱实验,将茄子苗种在种植箱里,观察和测量苗与苗之间的距离。理解了什么是苗间距后,为了统一距离,孩子们找来了尺子、小木棍、绳子、拼插玩具等工具,一通比画,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工具和适宜的苗间距。 

  雨生百谷,万物生长。经过近一个月的筹备,果班130余名幼儿和家长在谷雨节气来到了种植基地,开启了期待已久的亲子种植活动。勤劳的小农娃,在地里忙着铺膜、测距、挖坑、播种、覆土、浇水……在家长们的协助下,一排排小苗整齐傲立田间,为田地铺上了一层淡淡的新绿。虽然很辛苦,但每个孩子和家长脸上都洋溢着劳作的喜悦。农事劳动让城里的孩子有了亲近田野的机会,在泥土之下也在稚嫩的心中种下了热爱劳动的种子。 

    

  夏长的秘密 

  夏天生机勃勃,孩子们一天天呵护着小苗成长,观察与探究着植物生长的秘密。芽班的孩子兴趣持续时间比较短,老师们充分利用幼儿园户外小菜园,带孩子们种起了易成活、生长周期短的蔬菜。有些蔬菜孩子们经常吃,但许多孩子并不知道它们长什么样子。为了便于孩子们认识、比较不同的蔬菜,老师们特意留出一块菜地,将菠菜、油菜、苋菜等散乱地种在了一起。孩子们持续观察并通过绘画等方式记录着小菜苗的细微变化,惊喜地发现它们三四天就能发芽、20天左右就可以采摘,但这中间需要每天浇水、除草。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芽班开展了“光盘请亮灯”活动,将蔬菜种植和平日的生活饮食结合起来后,孩子们体会到蔬菜与粮食的来之不易,爱吃蔬菜的多了,挑食、浪费粮食的少了。 

  苗班在幼儿园的藤萝架下种植了葫芦、黄瓜等藤类植物。开头几天小苗吃水量少,孩子们用矿泉水瓶就可以轻松浇水,随着小苗慢慢长大,需要的水量慢慢增加,问题也渐渐显现了。葫芦、黄瓜种在幼儿园东南角一个新开发出来的小角落里,浇水的水龙头在幼儿园西北边,运水的时候会洒到院子里,而且一趟趟地取水费时费力。孩子们就此进行了分组讨论。几轮头脑风暴过后,他们决定尝试用平时在户外玩的小车运水。 

  真是一个省力的好办法!可来回运了几趟后,有的孩子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一个个小瓶接水时麻烦,运水时麻烦,浇水时也麻烦。他们又开始想办法,寻找更为适宜的盛水器具。有的找到了保洁阿姨的拖布桶,盛水是方便了,可放在小车上又不稳当,两个小朋友便自然而然地开始了合作,一个在前面骑车,一个在后面扶桶。这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也让孩子们充满了成就感。 

  种在传达室旁边的豇豆苗越长越高,却一天天变成了东倒西歪的样子。“怎么给豇豆苗搭架呢?”孩子们找来竹竿插进土里,斜靠在墙上。几天后,孩子们像往常一样照看豇豆宝宝,却惊讶地发现架子竟然倒了!有的小朋友说:“昨天刮风了,麦当劳门口的自行车都倒了。”马上有小朋友附和:“是大风刮的。”还有的说“插得不结实。意识到攀爬架搭得不够牢是问题的根源,老师便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解决方案。孩子们设计出井字形、三角形、交叉等不同的搭架方法,先用小木棍为班级的盆栽植物搭架,比较哪种方法更稳固,最后发现井字形的立体搭架方式最为牢固,于是豇豆苗有了更为牢靠的攀爬架。 

  果二班在自然角种了些甘蓝,一段时间以后,发现甘蓝叶子被蚜虫吃了。孩子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回家问爷爷奶奶,了解到大蒜水可以杀虫,便自制了一瓶大蒜水带到幼儿园,有的上网查到橘子皮水更管用,就泡制了橘子……孩子们找到了很多种办法,带来了橘子皮水、花椒水、大蒜水等6种杀虫水,展开了拯救甘蓝行动,在大家的努力下,蚜虫果然渐渐变少了。类似的探究活动还有很多,比如对比观察蒜苗在阳光房和暗房的生长状况,跟踪记录韭菜多久可以收割一次等,孩子们在自然角探究着植物生长的秘密,学会了有目的地观察,提升了认知与分析能力。 

    

  秋收的乐趣 

  经历过春种与夏长,终于迎来了秋收的喜悦。果班的孩子们再次来到种植基地,满怀喜悦地拔萝卜、收白菜,亲身体验了收获过程的不易。入秋后,幼儿园前后院的石榴都成熟了,苗班的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到后院,孩子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不仅认识了石榴树、石榴叶,还观察到阳光晒到的地方红红的。那么高高的石榴树上的石榴怎么摘下来呢?孩子们尝试了很多种办法,他们搬来桌椅,踩上去还是够不着高处的石榴,又找来扫把、竹竿……有的还试图通过摇晃树枝让成熟的石榴掉下来,经过一番尝试与努力,最终收获了满满的石榴和一连串的惊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分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幼儿园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农幼娃庆丰收健身节活动。在环境创设、服装造型、游戏设置上都融入了庆丰收的元素。芽班孩子们身着玉米造型服饰,表演充满童趣的模仿操;苗班孩子们手拿绿色麦苗,跳起了《节约粮食不浪费》韵律操,展现春耕青苗的勃勃生机;果班孩子们手捧向日葵,用齐刷刷的广播操表达秋收粮满仓的喜悦。竞赛游戏插水稻、摘葫芦、运南瓜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农事劳动元素,让孩子们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和浓浓的农事文化。 

    

  冬藏的智慧 

  冬天万物闭藏,孩子们学习不同农作物的晾晒、储存方法,体验重阳糕、牛轧糖等农产品加工与制作过程。收获了这么多石榴,做了许多石榴汁,喝不完怎么办呢?有小朋友说“在家做过水果QQ糖!”QQ糖的魔力瞬间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怎么把液体的汁变成固体的糖呢?孩子们开始了各种尝试,把石榴汁放在室内静置冰箱冷藏、冷冻,可是石榴汁始终都没有凝固成型。那么,怎么才能让石榴汁定型呢?有小朋友在妈妈的帮助下带来了答案——加入木薯粉!孩子们说动就动,可是做出的QQ糖硬硬的,并不Q弹。孩子、家长和老师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先在家实验,要让硬梆梆的QQ糖变成弹弹的QQ糖。有的小朋友在实验成功后记录了详细的制作步骤,带到幼儿园与大家分享。在经历过多次失败的尝试后,弹弹的QQ糖终于做成功了!面对一次次失败,孩子们也领悟了不少道理,“遇见困难不要一次就放弃”“失败了最重要的是想办法……” 

  秋冬季节收获的水果蔬菜会在班级自然角晾晒。果二班组织了一场晒柿饼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有一部分柿饼发霉了,这又是咋回事呢?有的小朋友认为柿饼晾晒需要充足的阳光,有的说是需要通风,于是小朋友们分小组把柿饼放到户外的阳台上,有的把柿饼穿到绳子上挂起来。经过一天天的观察,把柿饼穿成一串挂着晾晒的没有再发霉,并且逐渐由硬变软,成了生活中熟悉的柿饼。经过动脑动手,孩子们在实践中找到了存储柿饼的好方法,也感受到了中国自古以来存储食物的智慧。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基本脉络,是古人留下的智慧结晶。宝贵的大自然资源和一年四季的季候变化,也给幼儿园带来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礼物,孩子们在充满生机与奥秘的自然中,知农时、会农事、尝农辛,播下了珍惜与感恩的种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