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闲置房产 杭州打出“组合拳”
文/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党中央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国务院出台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为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践行集约、规范、高效理念,聚焦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保障效能等关键环节,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闲置房产处置利用提质增效。
紧盯推动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深入分析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布局分散、管理力量薄弱、成本风险高等状况,以房产集中统一管理为抓手,强化管理创新,打好补短板、严管理、提效益“组合拳”,在制度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累了一些闲置房产处置利用经验。
——规范权属登记。以4张任务清单为抓手,系统深入解决房产权属管理方面遗留的历史问题。一是清查形成底数清单。成立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产清查工作专班,对各单位房产开展地毯式清查,全面核实房产的坐落地址、建筑面积、使用现状、权属登记等情况。二是分析建立问题清单。对照底数清单,对无产权、产权不清晰的房产,会同职能部门从用地、规划、建设、使用等方面逐一分析问题成因,找准确权发证堵点卡点。三是推动完善政策清单。把握自然资源部关于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在确保确权发证政策规范性、延续性的基础上,推动市政府出台《进一步推进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确权发证工作的实施方案》,为一揽子解决一批确权发证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四是细化明确责任清单。对照问题清单和政策清单,按照分批推进、先易后难的原则,逐一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单位、时间要求,全面推进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确权发证工作,力求实现可确尽确、应确尽确。
——强化日常管理。针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房产管理点多、面广、线长等现状,探索践行“严、新、巧、法”工作法,实现房产处置严格管理和盘活利用。一是严把接收关口。坚持源头治理,制定房产接收管理办法,按照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的要求,对问题房产“处理一起、接收一处”,将符合集中统一管理要求的房产实物、权属资料、资产账目按程序移交至管理局,夯实房产集中统一管理的工作基础。二是创新管理方式。组建市级资产管理服务中心,实现房产管办分离和流程再造;构建“党建引领+社区协同+社工参与”房产巡检模式,与房产属地社区党组织结对联建,发动社区力量开展网格化就近巡查,确保火灾、侵占等问题第一时间得以响应处置;完善房产保险购买服务机制,避免可能产生的灾害、事故损失,确保损失可识、可辨、可控。三是深化数字赋能。依托杭州数据资源富集优势,深化房产管理技术创新。加装远程监控、烟雾感应等设施,实时掌握待使用房产动态;探索远程巡检模式,基本实现待使用住宅线上巡检,破解现场巡检成本高、周期长、预警不到位等难题;加装智能门禁,掌握房产使用人基础信息与动态变化,解决转租转借管理难、服务响应慢等问题。四是用好法治手段。与专业法律服务机构强化合作,针对悬而未决、疑难复杂的房产历史遗留问题,引入法律顾问制度。提升管理队伍法治意识,引导工作人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善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分析和解决房产“疑难杂症”。
——提升使用效益。严格按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等规定配置办公用房,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开展党政机关办公用房联合巡检,针对发现的问题督促使用单位限期整改;规范办公用房调配、借用、收回等流程,与各主管部门签订办公用房使用协议,压紧压实使用主体责任。坚持国有资产为民所用、造福于民,以省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全力支持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和面貌提升。2019年以来陆续为上城区小营街道等14个街道社区提供约1.2万平方米房产作为配套服务用房,房产社会价值有效发挥,处置利用成效得到服务对象、社区居民一致好评。完成海南海口、浙江绍兴等省内外16处异地房产公开拍卖,回笼财政资金1500余万元;对不适用于办公的闲置房产原则上委托公共交易平台公开招租,年收入租金约6000万元,推动实现房产管理整体布局持续优化,管理难度和成本有效降低。扎实开展房产处置利用实践探索,对体量适中、结构适合、位置适宜的闲置房产根据需要适时转换用途,出台党政机关青年人才公寓住房保障政策,为干部职工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住房租赁选择。
深化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处置利用,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大胆探索、稳步推进的系统工程。杭州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房产集中统一管理工作推进至今,各主体在严的纪律、紧的意识、实的举措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与落实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和机关运行保障现代化先行的工作要求相比,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强。
——强化顶层设计,深化法治化进程。坚持“以法治理念为指导,努力实现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权属统一化、保障市场化”,建立健全以规范为引领、需求为导向的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处置利用体制。在创新工作方式、改革管理办法、优化管理流程的过程中,坚持权力制约、市场运作、分类处置的原则,深化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房地产统一权属、统一管理、统一处置,做到资产实、账务清、存量明、利用好。
——提升科技含量,实现数字化跃升。深化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帮助属地社区解决公共服务场地。房产数字化平台建设,全面准确掌握房产信息,实现从移交接收到处置利用各环节动态管理。推进VR在线看房、远程信息下达、周转住房在线选房、房产侵占预警等功能优化升级。加快平台推广应用,推动房产数据与部门信息交互,打破数据孤岛,打造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处置利用“一张网”
——加强风险管控,降低风险率指标。加强与房产属地社区沟通联动,降低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失管风险。有序扩大保险覆盖面,逐步实现全领域覆盖。健全与承保单位房产巡查联动机制,落实房产巡查各项要求。主动回访房产利用情况,排查安全隐患,努力将各类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委托专业机构对房产进行风险评估,对评估对象风险状况量化赋分,分类制定风险控制预案并抓好落实。
——坚持实用导向,提升处置利用率。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房产物业管理机制改革,降低物业管理成本,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完善自行管理、合作管理、委托管理等多种管理模式,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房产物业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对使用价值不高、出租效益不好的房产,委托公共交易平台公开处置,回笼财政资金;聚焦办公用房、住房保障主责主业,顺应住房保障新形势新要求,开展房产置换实践探索,有序解决房产坐落散、现状差、管理难等问题,多措并举提升集中统一管理房产资产优质率、房产使用率、资源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