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共建 联学联动促发展
文/贾宁
政治性是机关后勤服务工作的第一属性。构建“党建联盟”引领后勤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对机关党建与具体业务工作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下半年,大同市市直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党支部与陕西信元物业公司第四党支部签订《党建共建合作书》,通过党员联学、品牌联创、资源联享、服务联动等一系列结对共建活动,推动机关后勤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建与后勤保障深度融合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国家宪法日,中心党支部与物业公司第四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在干部职工中营造尊崇、学习、维护和运用宪法的浓厚氛围。邀请有关专家讲授主题党课,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同时,让流动党员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实现资源共享。联合开展标准化党支部建设经验学习座谈会,举办“标准化建设”大讨论活动,补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短板,增强了基层党建活力,助推联盟单位党建质量大幅提升。同时,党建标准化促使业务工作方式方法改变,帮助大家树立起标准理念和规范意识,极大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效率。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们深深感佩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同人民开展抵抗日寇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推倒旧政府、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壮举。”联盟单位的党员干部一同走进大同红色记忆博物馆,详细了解从1921年到1949年大同地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发展历程,加强党支部活动阵地建设,保障和推动党内活动经常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或业务研讨会,中心党支部委派党员参加联盟单位日常会议,把单个党组织自拉自唱“独角戏”变为多个党组织相互配合的集体“大合唱”。
人才队伍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联盟单位通过举办“五一”表彰大会、开展“寻找身边最美的你”活动等,彰显榜样力量,弘扬工匠精神。联合创建“党员先锋工程”项目,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支部每周安排两名党员参与社会化服务公司日常值守;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聚焦身边人、身边事,动员广大党员为群众办实事。
推动资源联享,依托全国节能宣传周、低碳节能体验日,联合开展节能宣传;“3·5学雷锋纪念日”重温雷锋故事、学唱雷锋歌曲,传承雷锋精神。通过政治理论联学、图书馆“阅读一小时”、业务技能研讨、党员先锋岗建设、作风纪律互促等党建活动,分享经典案例,总结建设经验,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交流机制,组织“后勤保障服务质量提升”问卷调查,疫情期间邀请援鄂护士讲述“战疫”故事。推行党建联盟制度,通过有帮无、强帮弱、大手拉小手的方式,推动党组织优势互补、相互融合。
联合开展标准化服务体系创建工作,强化沟通协调和业务联动。充分发挥“头雁效应”,让干部职工体现人生价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展现担当作为。设立党员便民服务站(岗),避免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把党建工作融入生产一线、融入为身边人民服务中。联合群团组织开展“3·8巾帼英雄”表彰、“放飞青春梦想”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参与“万卷计划”公益计划向贫困学校捐书,为困难职工捐款、扶贫助农,在强化联系群众机制、创新活动载体、搭建服务平台上下功夫,增强群众对“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团结干部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谋新篇开新局
“党建联盟”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新方法,通过契约化共建模式,把党建工作与后勤服务工作融入“共同体”中思考,更加贴近服务对象,不断提升共同体以及联盟成员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2月5日,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供了遵循。大同市市直机关后勤保障中心以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为契机,探索“党建联盟”引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党史学习常态化同总结经验、推动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更好结合起来。
组织党员干部到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实地实物、鲜活讲解等现场教学,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涤荡心灵、增强党性、升华境界;观看党史学习教育片,回顾建党初期的峥嵘岁月,接受思想洗礼、赓续精神血脉、砥砺初心使命。
深化“党建联盟”建设内涵,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找准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和后勤保障服务工作的结合点,聚焦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后勤服务工作做到极致,推进机关服务精准高效,推动党建结对共建信息化、智能化,为保障党政机关高效有序运转提供坚强思想和组织保障。
推动成果转化共享,“党建联盟”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通过开展提升后勤服务质量研讨,针对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完善制度流程,党员领导干部撰写学党史心得体会并相互交流。坚持知行合一、尽责担当,不断增强实践自觉,奋力开创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