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延边全方位提高机关运行保障水平
文/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机关事务管理局
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政务中心、街道巷陌、田间地头高高飘扬。无论是临近退休的老同志,还是机关事务战线的“新兵”,都投身在“民营企业进边疆·吉林行”、全省边境村工作现场推进会以及无数个服务保障任务中。
近年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机关事务管理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完善制度体系、优化工作机制,在强服务、强管理、强保障上下功夫,全方位提高机关运行保障水平。
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紧密联系实际,组织读书班集中学习16次,交流研讨2次,围绕如何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等课题,深入县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州直机关以及社会化服务企业调研,了解办公用房管理、公务用车管理、节能管理、机关运行服务保障、餐饮服务、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制约因素,积极探索破解发展难题的方法和路径,形成调研报告。扎实推进“四强”党支部创建工作,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积极为机关干部、社区居民、乡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提高干部群众的满意度。
以精细化服务为目标,树牢“品质、品位、品牌”理念,用心用情提升服务保障工作质效。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4个州政务中心会议室,增设各类设施设备,协调通信部门开通视频网络专线,为各类会议提供高质量服务保障。全年保障会议2300余场次,接待参会人员7万余人次,圆满完成“民营企业进边疆·吉林行”、全省边境村工作现场推进会、“九三”州庆系列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
全流程、全方位把好食品安全关,设立食品安全员,守好“舌尖上的安全”。改进州政务中心机关食堂管理模式,提升厨师团队专业技能,创新冷热菜品、面点餐食等50余种,满足干部职工的多元化餐饮需求。推进餐饮服务社会化,加强“智慧食堂”建设,实现人脸识别就餐、免密支付、菜品营养数据分析等智慧化管理,促进菜品轮换推新,减少末端浪费,提升干部职工的就餐幸福感。
以标准化建设为依托,全力构建安全生产监督、机关食堂管理等11大项制度规范,进一步提高办公用房、公务用车、节约能源管理工作效能。贯彻落实《吉林省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印发关于州直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权属统一登记管理等相关事宜的通知,完成州民政局等7个州直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权属统一登记和变更工作。扎实开展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信息统计,全面摸清州直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及附属用房使用情况,优化资源配置,释放有限办公空间。
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贯彻落实《吉林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联合州财政局印发通知,进一步规范州直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组织召开全州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工作会议,解读公务用车管理办法,补充说明有关事项,规范公务用车使用标准和流程。依托吉林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信息化管理平台,坚持“线上线下”双备案,实现审批流程电子化、行车运行轨迹可视化,杜绝公车私用。扎实推进“旗E春城旗动吉林”暨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及吉林省公务用车电动化租赁服务工作,采购6辆新能源汽车,完成电动化租赁服务指标30辆,促进绿色低碳出行。加强节约能源管理,组织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回头看”评价验收,实现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聚焦广大干部职工普遍关注的问题,优化保障机制,改进保障方式,努力提升保障能力和水平。扎实筑牢安全屏障,升级改造州政务中心监控系统,设置665个监控点,对办公楼内部公共区域、停车场和周边道路情况进行综合实时监控。在24小时全天候监控基础上,建立安保人员联动机制,加强巡逻检查,做到安全保障无死角。严格落实“日巡查、周检查、月排查”消防安全检查制度,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隐患、第一时间整改落实,实现全年安全生产零事故。组织安保人员参加专业培训,确保在岗人员人人懂安全、知避险、会应急。定期维护水暖、电、空调、电梯等设施设备,改造地下停车场应急灯线路、机关食堂燃油安全报警系统、燃料灶具等硬件设施,为广大干部职工打造舒适工作环境。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锻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机关事务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机关运行保障提供人才支撑。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传承劳动模范集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强化岗位技能培训,开展岗位比拼、实战演练,提升专业人员技术水平,提高应对突发事件以及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打造一支讲政治、作风好、服务优的服务保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