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作为,延伸驻京信息宣传“价值链”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4-09-24 10:02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曾江明

    

  江西省赣州市驻京联络处坚持把信息宣传工作作为推进赣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充分发挥驻京窗口和前哨作用,着力传递好声音、擦亮新形象,打赢主动战、凝聚正能量,不断开创驻京信息宣传工作新局面,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贡献驻京力量。 

    

  打好信息宣传工作“主动仗” 

  思想上重视,把信息宣传工作作为服务京赣对接、展示赣州形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驻京联络处的一项重要职能抓紧抓实。坚持每天给市“两办”报送信息不少于20条,每月分析调度信息宣传工作不少于1次,每季度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信息专报不少于1篇,高质量推动信息宣传工作发展。信息采用数位居市直单位第一方阵,连年被赣州市评为“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成立信息宣传工作专班,明确联络处秘书科科长为第一责任人,将3名年轻干部纳入信息宣传工作队伍,分AB岗开展工作,形成了专人负责、人人参与的信息宣传工作格局,确保了信息宣传天天有人抓、时时有人做。 

  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讲、沉下去练的方式,提升信息宣传队伍能力素质。邀请人民网、中国青年报新闻宣传记者进行专题辅导,分4批次派出干部前往杭州、雄安、深圳、重庆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干部“吃透上情、把握下情、熟知内情、掌握外情”的能力有效提升,报送多篇信息专报得到市领导批示肯定,充分发挥以文辅政作用。 

  建立信息宣传奖惩工作机制,将信息宣传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依据。3年来,分管或从事信息宣传工作的2名科级干部得到提拔使用。 

    

  借力培育信息宣传“增长点” 

  用好信息共享平台,拓宽信息来源渠道,与北京江西信息平台联盟和全国驻京办信息协会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及时掌握挖掘信息资源。近年来,借力信息共享平台资源,向市委、市政府报送部委要讯、外埠动态等相关信息13000余条,与江西省驻京办共同调研报送的《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的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信息得到省领导批示肯定。 

  发挥赣籍人才优势,广泛凝聚在京乡贤,与近300名赣州籍在国家部委、北京高校、科研院所工作的院士、博士建立联系并纳入对接名录,每年组织召开院士博士座谈会、赣州籍在京高校学子迎新见面会、在京部委乡贤信息共享交流会,借助“外脑”力量形成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今年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等协作报送的《创新链长制区域联动机制促进江西新质生产力加速提升》《借鉴纬创撤印规避风险经验加快提升江西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根植性》2篇信息专报,得到市领导高度肯定。 

  借力对口支援力量,用好40个中央单位对口支援赣州的资源优势,发挥他们掌握政策先、了解内情多的实际,定期召开座谈交流会,共享信息资源,及时掌握政策动态、行业发展趋势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抢抓机遇跟踪对接,努力促成更多政策、项目、资金落地赣州。2023年,赣州争取中央各类资金达580亿,促成20个央企向赣州投资497亿元。驻京联络处连续2年被赣州市评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 

    

  不断延伸信息宣传“价值链” 

  聚焦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将微信公众号作为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信息宣传主阵地,积极宣扬先进典型和发展成效。3年来,联络处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信息近600条,日常活跃人数达2000余人,平均每条信息阅读量达500人次,“赣州籍在京高校学子迎新见面会”单条信息阅读量达8000余人次,微信公众号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网红打卡点” 

  聚焦美誉度,传递好声音,与在京主流媒体和近百名赣籍在京新闻工作者保持常态化联系,大力宣传赣州的区位、资源、政策优势,优质营商环境和振兴发展好故事,连续6年组织北大、清华、北师大近300名大学生志愿者到赣州开展支教实践活动,先后协调中央电视台《家乡至味》栏目赴赣州开展客家非遗采风活动、北京广播电视台开展《最美家乡味——走进赣州》节目访谈,协助《长征组歌》在京召开首演发布会和《一个人的长征》进京献演,推荐于都籍乡贤孙金声院士获评“北京最美江西人”等,赣州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聚焦作示范,展现新面貌。坚持信息宣传工作“双向奔赴”,积极向国家部委宣传媒体推介赣州在高质量发展中先行先试的好经验、好做法,展现赣州发展新成效。总结撰写的《赣州市创新推进“市县同权”改革着力打造精简集约、高效便利的审批服务新模式》一文在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简报刊登,《江西上犹“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做活赛事经济》《江西会昌县多措并举破解农村饮水难题》等多项先进经验被中央政研室《综合研究》采用,探索总结的在京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做法被《党建研究》宣传,并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平台转载报道,“老区不老,风景独好”这块金字招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篇章中越擦越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