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务“三色”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4-10-15 08:33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浙江省舟山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 

    

  《机关事务工作“十四五”规划》指出,要不断挖掘机关事务文化内涵,多角度提炼机关事务文化,为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加强机关事务后勤文化建设,是推进机关运行保障现代化的重要行动。为此,浙江省舟山市机关事务中心总结提炼了红绿蓝“三色”文化品牌。 

    

  “三色”文化的内涵 

  在长期实践中,舟山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逐步形成包括“党建红”“生态绿”“创新蓝”在内的“三色”后勤文化,蕴涵着中心的价值理念、管理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彰显了忠诚担当、活力创新、奉献勤俭的精神品质。 

  “党建红”文化是指在后勤文化建设中以党建为统领,通过一系列党建活动,强调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性,培塑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机关事务工作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为党政机关和广大干部职工提供保障,必须在信党、为党、护党上彰显政治属性。 

  “生态绿”文化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站在保障机关运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贯穿各项工作。通过践行绿色低碳、绿色出行、绿色办公、绿色工地、绿色食堂等,全面落实“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要求,降低机关运行成本。 

  “创新蓝”文化主要体现在中心干部职工胸怀宽广、有容乃大、凝聚向上等大海般的精神特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保持用新理念新技术破解制约改革发展瓶颈问题的激情与活力,迸发出团结协作、攻坚克难、不畏艰辛的勇气与力量。 

  加强“三色”后勤文化建设,是提高干部素质、提升机关效能的重要举措,也是凝聚人心、增强活力的有效途径。机关文化通过关怀、沟通、交流等形式将个人与集体融合在一起,能够增强干部职工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对所在单位的认同感、归属感,形成价值目标统一、工作氛围融洽、整体积极向上的有机整体,提高工作效率。 

    

  “三色”文化建设现状 

  ——“党建红”文化建设。自2018年4月以来,中心不断加强党建品牌体系建设,构建了“一横四纵两支撑”的中心党建品牌矩阵:创建“大美后勤绿叶品质”党建总品牌,形成“忠诚、品质、奉献”“五心+”“行稳致远”等7个支部党建品牌,搭建“一仓二站三坊”(即资源仓、舟驿站、绿建坊、平安坊、食味坊、动力站)6个共富载体;基于群团组织职能,建立机关工会“勤筑服务桥 情连职工心”、妇委会“巾帼佳和美”、团总支“服务倾情 后勤青力”等群团品牌;基于党风廉政建设,建立“海上清舟·红色廉管家”清廉品牌。 

  深化“党建+机关事务”模式,创新工作方法,以问题为导向,以管理为手段,推出“党员积分制”考核管理。深化“党建+专业服务”模式,以中心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牵引,统筹推进政务接待团队、礼宾服务团队等10支人才梯队建设,锻造“红色管家后勤铁军”。深化“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建立“大美后勤绿叶品质”志愿服务体系,建立家电维修、车辆服务等专业服务项目清单,充分发挥党员先锋突击队作用。深化“党建+群建”模式,群团争先创优,积极创建“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巾帼文明岗”等,组织开展青年论坛、巾帼岗位建功等活动,强化群团的桥梁纽带作用,整体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跃升。 

  围绕共富示范的重点,开展“共富路上后勤人共创美好新生活”主题实践活动,实施坚实保障、暖心聚力、山海携手、红色强基、守护青绿、平安护航、关爱共赢七大行动,以“小岛报到 共建助村”市、县(区)、村三级支部党建联建为载体,推进中心机关党建品牌提升探索与实践。2023年以来,召开“小岛报到 共建助村”三级支部党建联建联席会议,签订党建联建协议书,开展了系列主题联建活动。举办“小岛你好”地标美食贻贝菜肴展销、政务酒店招牌菜评选等活动,综合运用“共富食味坊”“浙好淘”实体店等平台积极开展消费助农。通过日常联建走访,收集6个联建村的乡村建设、乡村共富、乡村康养3大类和项目建设、组织建设、物资需求、教育培训、增产增收、公共服务、精神文化7小类共29条需求清单,明确帮办举措,优化资源配置,联动破解难题,已完成26个帮办需求,提升了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生态绿”文化建设。坚持“绿色发展、先行示范”理念,在全市系统实施节能降碳“十大行动”,推动示范创建、典型引领,2021年获评国家级水效领跑者,累计创建国家级示范单位7家、省级示范单位19家,所有市级机关和60%以上市级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市行政中心等8家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完成创建认证,市公安局数据中心机房荣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称号,市行政中心获评省百优“无废机关”称号。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模式,试点市级公共机构用能预算管理,支持和鼓励全市公共机构分布式光伏系统建设,积极利用海洋蓝色碳汇,推广绿色数据中心服务认证,推动公共机构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大力推行公车绿色出行,扎实开展公务用车管理专项领域示范点建设,主动融入全省公车联盟建设,依托全省“一张网”,全力落实“一车一档”制度。探索机关干部拼车出行模式,鼓励绿色出行,试行百里油耗公示及节油奖发放制度,同比降低油耗费用1.3万余元。新能源汽车占比逐年提高,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配套设施建设,构建规范、高效、节约、透明、安全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体系。 

  科学编制机关运行经费预算,持续优化机关运行保障支出结构,建立机关运行成本统计、绩效评价、核算等机制和标准,健全使用监管机制,提高资金集中使用绩效。积极探索“虚拟+实体”双仓运转的公物仓管理新模式,全面上线运行市本级公物仓,初步实现市本级单位部门国有资产低效闲置资产共享共用。引导机关干部发挥带头作用,落实落细节约用电用水、光盘行动等举措,全面推行绿色办公。 

  积极探索绿色工地建设,制定完善系列管理制度,建立监测机制,对项目工地的环境管理、资源利用和能源消耗进行全过程监督。大力宣传绿色工地理念,协助建设方选取和应用绿色技术和环保、低碳材料,促进可持续建筑和绿色设施的开发和使用。采用节水设施、优化施工工艺和加强水资源监测,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水量。推进行政中心环境品质提升十大行动,实施行政中心主楼维修、行政中心6号楼维修等工程,依托材料更新、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建造方式向绿色化转变。 

  2022年,中心成立绿色食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标对表开展绿色食堂创建专项行动。整改制度规范、作业流程、设备改造、管理优化等问题226项,重点更换智能设施设备31件,降低机关食堂运行能耗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引领公共机构绿色发展。市行政中心主楼食堂、六号楼食堂获评省三星级公共机构绿色食堂。 

  ——“创新蓝”文化建设。聚焦忠诚担当,以提升素质、加强协作、激发活力为目的,着力打造提升十支队伍建设,开设“机关事务讲堂”“机关后勤讲坛”,搭建政治理论、专业实务和心得交流融合的学习平台,多层次、全方位、制度化开展技能训练和岗位练兵,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建设“保安之家”“驾驶员之家”“礼宾之家”等,提升办公环境落实休假、体检、疗养等制度,办好“舟到e管家”微信公众号,讲好机关事务故事,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聚焦干事创业,倡导创新理念,融合机关事务“三化”建设。实施机关事务数字化改革十大行动,构建“1+6+2+N”机关事务数字化综合应用体系,建设“舟到e管家”综合平台,搭建机关事务绿色数据中心;充分发挥“标准化+机关事务”效应,大力实施“3+5”省市标准化建设项目,修订标准化手册2.0版,健全机关运行保障标准体系。提升机关运行保障法治化水平,遵循《浙江省机关运行保障工作条例》,积极探索机关事务法治化创新实践,努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科学完善、运行有效的机关运行保障管理体系。谋划提炼重大改革,实施“微改革”项目,重塑重大政务活动、集中办公区、重要院落等服务保障机制,拓展办公区服务场景,打造“机关干部之家”“幸福一条街”,推进舟山市全域公务餐试点改革,打造省市县乡互联互通的共享食堂。 

  推进“两圈联动”,融入省市县纵向贯通、部门单位横向互联的“机关事务工作协作圈”,高标准实施省局揭榜挂帅项目建设,积极承接省局试点建设任务;加强市际互通联动,与湖州、绍兴等地开展“味美浙江·百县千碗”进机关活动;构建“机关事务经济生态圈”,以物业管理、文旅融合、会议会展服务为重点抓手,落地全省首家地市级“浙好淘”实体店,打通内外融通供应链。借高校、地方、部门、金融、企业、媒体之力,联合浙江海洋大学成立机关运行保障现代化研究中心和浙江国际海运职院成立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宣教基地,助力行业发展。 

  “三色”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党建品牌特色还不够明显。虽然形成了“大美后勤 绿叶品质”党建品牌体系,但总体上党建品牌评价体系标准欠缺,品牌影响力不够广,长效工作机制待完善。此外,仍有少数干部职工对后勤文化建设认识模糊,不愿花时间精力开展文化建设。部分机关后勤服务的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对节能要求还不够高,有些单位及人员的节约意识还不够强。能源资源管理形式有待完善,如资产管理责任制不完善、部分固定资产闲置或使用率不高、缺乏管理和监督等。 

    

  “三色”文化发展路径 

  加强机关事务“三色”文化建设,必须立足时代方位、把握原则、服务大局,推动机关运行保障现代化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加强机关事务“党建红”文化建设,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机关党建工作体制机制,以品牌创特色,以作风强队伍,以共建促共强,形成别具一格的党建文化。纵深推进“大美后勤 绿叶品质”党建品牌,健全“一横四纵两支撑”的机关事务党建品牌体系结构,深化“支部特色品牌、共富特色品牌、群团工作品牌、三级党建联建组织品牌”等四大特色系列品牌、“海上清舟·红色廉管家”清廉品牌和中心“十支队伍”专业品牌,打造机关事务党建品牌矩阵,促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双向提升。 

  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扎实开展共富主题实践、三级党建联建、“清廉单元”创建等行动,构建更加开放融合的党建文化。做深做实党建联建,搭建市、县、村党建联结桥梁纽带,畅通市县村相互沟通渠道。牵手团市委等部门共建“共富食味坊”,同绘“党建同心圆”。 

  建立创新文化和文化创新双向促进机制,厚植优秀机关事务创新文化。加强理论研究思考和实践探索,涵养善作善成的团队文化,继续推广“舟到e管家”形象标识,将“舟到e管家”公众号等传播平台打造成讲好机关事务故事的主阵地、服务机关干部的好平台,通过产出优秀文创产品提升活跃度和知名度。 

  ——做好机关事务“生态绿”文化建设,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持集约高效原则,带头展示勤俭节约、执守简朴的政府机关形象。 

  加快制定资源节约标准,加强经费管理、资产管理、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公务接待等重点领域的内控建设。建立资源节约长效机制,强化监督检查管控,充分运用行政、经济、宣传教育等手段,强化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的刚性约束。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节俭安排公务用餐,建立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持续深化“光盘行动”。推进资产集中统一管理、资源统筹调配,严控机关运行成本。 

  全力抓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减污降碳,深入推进低碳引领、绿色办公、“零碳”公共机构等示范创建行动,加快优化公务出行绿色化方式,合力推进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等建设。广泛开展节能降碳宣传教育,依托“节能宣传周”等,线上线下多形式开展生活垃圾精准分类、绿色办公、绿色出行等宣传,积极组织“行为节能”、能源紧缺体验等活动。 

  升级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管理应用,强化监测、分析、评价、考核、治理全链条协同,完善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管理体系。推进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技术创新、手段创新、模式创新,开展用能预算化管理试点,探索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管理数据模型与算法规则,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 

  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等市场化模式,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企业为行政单位提供水、电、气保障一体化综合服务。 

  ——机关事务“创新蓝”文化建设,要保持机关事务团队胸怀宽阔、团结奋进、改革攻坚的精神品格,奋力破解难题、闯出路子、创造经验。加大队伍建设力度,打通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分层分类抓好10支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服务理念、品德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等轮训,全面提升专业思维、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打造机关事务“金名片”;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开展“最美后勤人”等评选表彰,培养一批工匠、大师、领军人才,加快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考评体系,打造政治忠诚、作风优良、技能过硬、业务精湛的机关事务干部队伍。 

  加强系统谋划和前瞻布局,坚持改革攻坚、变革重塑,谋划提炼引领性、集成性、协同性、标志性的重大改革,大力实施机关事务标准化数字化项目,推进公务餐改革、用能预算管理等全省试点,健全服务保障需求的征集、办理、评价、反馈闭环落实机制,确保机关事务部门“干的事”精准对接机关干部“盼的事”。系统推进机关运行保障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能力提升,形成更多具有舟山辨识度、示范推广性、战略引领力的标志性成果。 

  以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为目标,创新协同发展工作体系。构建市县纵向贯通、部门单位横向互联的机关事务工作协作圈,打造工作落实、数字变革、人才培养、机关文化、资源统筹5个共同体,加快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的机关事务工作战线。打造机关事务经济生态圈,以物业管理、“浙好淘”吃住游养购服务平台、会议会展服务为重点,打通系统内部壁垒,形成经济内循环,实现合作共赢。通过设立机关运行保障现代化研究中心、深化政银企社合作、纳入党委政府考核督查、传播机关事务文化等系列举措,推动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