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键小事”做起 推动绿色文明机关建设
文/曹娟
垃圾分类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关键小事”,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国之大者”。近年来,金融监管总局充分发挥党政机关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干部职工争当垃圾分类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努力为建设绿色文明机关尽一份责,为美丽中国建设出一份力。
认识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力度,金融监管总局将垃圾分类的理论学习和宣传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来抓,推动垃圾分类成为干部职工的思想共识和行为自觉。积极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重要回信精神,引领干部职工深刻理解生活垃圾分类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每年重点利用“垃圾分类宣传周”等关键窗口节点,统筹调度各类宣传资源,营造出浓厚的活动声势和宣传氛围,并组织垃圾分类签名活动,发布总局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倡议书,提高宣传的渗透力和吸引力。组织常识学习,通过发放分类小册子、张贴标识宣传单、举办有奖征文和知识问答等活动,引导干部职工熟悉掌握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方法,自觉做到应分尽分、精准分类。目前,垃圾分类知晓率为100%,办公区域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98%以上。
为推进垃圾分类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自2020年起,总局机关制定了《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方案》,高起点、高标准统筹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分管领导主动扛起工作第一责任,压实机关服务中心组织实施、宣传引导、设施设置、检查监督、回收处置等牵头责任,规定各部门承担垃圾分类工作的主体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全力支持垃圾分类工作,在经费、宣传资源、志愿者队伍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为机关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开展提供坚实基础。根据垃圾分类最新政策要求以及工作实践,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调整工作方式手段,提升垃圾分类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本着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原则,“点线面”结合提升垃圾分类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完善办公区域设施,为每个办公室设配备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桶各1个;为每个垃圾间、卫生间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桶各1个;配备新型垃圾运输车和垃圾分拣房间,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标识。为做好垃圾分类末端处置,配备专门垃圾管理员4人,定期组织培训,业务技能和流程作业不断成熟,垃圾从产生到初次、二次分拣再到运输环节实现无缝对接,末端实现分类到位、日产日清。定期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并积极征求干部职工意见建议,发挥集体智慧,提升垃圾分类的管理深度和广度,确保垃圾分类管理无死角。
垃圾分类贵在人人参与,重在习惯的养成。经过多年的氛围营造和学习提升,垃圾分类在总局机关已蔚然成风,全体干部以实际行动作示范,并带动身边人践行。争做垃圾分类引领者,自觉带头践行健康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推动垃圾分类成为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争做垃圾分类践行者,干部职工坚持从我做起,不做旁观者,带头落实,让垃圾分类成为自觉行动。争做垃圾分类传播者,通过自觉践行绿色的生活方式,并带动和教育身边更多人,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员。争做垃圾分类监督者,对乱丢乱扔等不文明不规范行为,积极当好劝导员,做好多元共治的参与者。
为持续巩固和提升垃圾分类工作成果,金融监管总局将不断总结提升,在抓常、抓长上狠下功夫,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一以贯之推动宣传入脑入心,将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融入日常、抓在日常,通过持续性、经常性开展主题宣传,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激发干部职工行动自觉。以争创垃圾分类示范单位为目标,不断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规范管理、落实激励手段,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奉献金融力量。一体推进打造绿色文明机关,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与光盘行动、节能减排、文明创建等工作有机融合、统筹推进,持续提升整体效能,为打造绿色文明机关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