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统筹 打造驻京工作贵州经验
文/于毅
“统筹”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重要战略思想,是正确处理发展中重大关系一以贯之的政治要求,也是兼顾各方、带动各方,推进整体发展的基本工作方法。近年来,贵州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全省中心大局,按照“贵州所需、办事处所能”要求,注重省级统筹、抓好省级统筹,以目标统一、队伍统调、资源统配、考核统抓为主线,整合工作力量,汇集各方资源,以高质量驻京工作助推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目标统一,凝聚驻京工作共识
有目标就有方向、就有动力,有共识就会团结、就有力量。越是目标远大、任务艰巨,越需要筑牢共识之基,越需要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越需要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当前,贵州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力建设“四区一高地”,努力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后发追赶者、西部欠发达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实践者、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创新探索者。贵州省政府驻京办常驻北京,是京黔联系的桥梁和窗口,担负着服务贵州融入国家战略、服务贵州高质量发展、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省领导政务活动的重要政治责任。必须扛起特殊责任、拿出特殊担当,发挥“头雁”作用,创新工作举措,凝聚全省驻京机构共识,紧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共同朝着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贵州省政府驻京办坚持以党建凝聚思想共识、以党建引领目标工作,打造“六化六型”支部建设品牌,统筹省办机关、市(州)驻京机构和贵州在京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将党的建设充分融入业务工作,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在业务工作中全面开展“三会一课”,在推进“三会一课”中带动业务工作发展,定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邀请专家学者专题辅导,常态化开展“理论+业务”研讨交流,提升全省驻京机构党员干部政治思想高度,打牢为着共同目标任务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组建党员先锋队,建立党员示范岗和党员先锋车,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深推“党建凝聚力工程”,探索“党建+”工作模式,比如,针对新形势下的驻京信访工作,通过建立省驻京信访工作党支部,下设各市州驻京信访党小组,将全省驻京信访系统中的党员全部纳入管理范围,把省驻京信访工作党支部打造成为全省驻京信访队伍的“指挥部”,实现对全省驻京信访队伍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要求、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一目标,形成“一盘棋”推动工作的良好格局。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常态化制度化“每会一案”警示教育,为推动驻京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队伍统调,整合驻京工作力量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关键是要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驻京工作,要求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统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驻京干部队伍,在现代化建设征程上当好贵州在京的联络员、服务员、信息员和宣传员。贵州省驻京机构同时承担着政务服务、招商引资、宣传推介、黔货出山、维护稳定等多项中心任务,工作要求高、覆盖面广,但固定驻京人员相对较少。面对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和艰难繁重的工作任务,要实现工作的对标跨越、提质提速、赶超进位,就需要整合全省驻京机构力量,提高用人效能,激励干部不断成长、担当作为,让愿干事的干部有平台、能干事的干部有舞台,运用集体智慧攻坚克难。
贵州省政府驻京办聚焦主责主业,有针对性地建立了一系列全省驻京干部队伍统筹调度的制度机制,确保关键时刻队伍拉得出、用得上、干得好。建立公务接待“一个口入、自上而下、分级负责”的流程体系,整合省政府驻京办、市(州)驻京联络处、北京贵州大厦力量,统一指挥、调度和安排,做到任务不遗漏、对接无差错、质量有保证。创新“六度”信息工作模式,构建大信息、大宣传工作格局,整合天眼新闻北京运营中心、省有关部门、市(州)驻京机构和商协会力量,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宣传推介贵州。以省政府驻京办为主导,建立“1+N”联动机制,将省、市(州)驻京招商工作队纳入驻京办统一管理,统筹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制定贵州省驻京信访工作规则,由省级统筹,每年定期组织各市州开展干部选派工作,集中培训和管理,实施平战结合,特殊重大情况驻京信访队伍全省统调。在加强队伍统调制度机制建设的同时,持续做好驻京干部队伍教育培训,聚焦重点工作、重要任务,分类别、多层级举办业务工作培训班;健全“干中学、学中干”能力提升机制,建立AB岗、以老带新、轮岗锻炼等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培养复合型、全面型驻京干部。
资源统配,提升驻京工作质效
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是人才和科创高地、信息和公共政策供给高地,众多世界500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大部分央企汇集于此,同时还是全国最大的教育基地,全国约一半的“两院”院士、众多高层次人才聚集在这里。贵州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公园省”,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域适宜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航空、航天、电子、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良好,是世界酱香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是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矿产资源富集。随着贵州铁路、公路、航路、水路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区域交通枢纽地位的形成,贵州已经从偏居一隅变成六省通衢。2012年和2021年,国务院出台有关文件,把贵州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贵州立足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省级主抓“六大产业基地”,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潮涌澎湃。对贵州省政府驻京办而言,如何将北京的先进技术优势、雄厚资金优势、高端人才优势与贵州的生态资源优势、人文历史优势、产业基础优势结合起来,衔接京黔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桥梁作用,推动共赢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
贵州省政府驻京办围绕职责任务,架起京黔“互联互通”桥梁,统筹资源调配,扎实推动黔货进京、项目入黔和智力援黔。把对外宣传同推动黔货出山、助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统筹用好京黔媒体资源,策划打造“京今乐道”“京今有味”“贵州人在北京”等栏目,通过中国投资协会、中企会企业家俱乐部等平台机构、商协会等开展集中宣传,协同省直有关部门举办展销推介会等,多渠道推介贵州特色产业资源、特色文化和农特产品。联动中央单位,统筹贵州各市(州)美食和农特产品资源,开展贵州美食节暨“黔菜带黔货”走进中央单位系列活动,获得一致好评,销售额近千万元。制定《贵州省、市(州)驻京机构产业大招商工作方案》,深入9个市州开展对接,以央企国企招商、争取国家部委资金政策支持为重点,聚焦“六大产业基地”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2023年赴央企国企、优强民企、平台协会、科研院所洽谈考察170余次,主办专题招商活动15次,组织65家优强企业赴黔考察,落地项目32个、到位资金84亿元。建设贵州发展新型智库,邀请专家围绕“富矿精开”等专题开展研讨,服务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推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及关键金属材料领域专家赴贵州进行学术交流、开展国家精品项目课题调研。配合贵州省前往北京知名高校开展引才活动,协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知名高校前往贵州走访调研,推进校际合作。在北方地区与贵州籍毕业生开展座谈交流,协调返黔就业创业面临的困难问题,帮助衔接打通返乡就业创业路。
考核统抓,激活驻京工作动力
考核评价是工作“指挥棒”,是压实工作责任、激活工作动力、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驻京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完善奖励激励措施,有助于激发驻京机构抓实抓好驻京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担,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在驻京系统蔚然成风。同时,健全完善驻京工作考核评价制度,有利于形成权责清晰、任务明确、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通过责任层层传递、压力层层传导、任务层层落实,给驻京机构戴上“紧箍咒”和“硬约束”。没有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就难以科学全面地评判工作质量和成效。建立健全驻京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定期对驻京工作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检视和诊断,既能够总结经验,全面反映驻京工作成效,又能够找准问题症结,因应施策、对症下药,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回路”和“闭环”,使驻京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加强中提升,不断夯实工作根基。
贵州省政府驻京办坚持考核统抓,发挥好考核评价这个“指挥棒”,以正向激励为主基调,打好崇尚实干、精准赋能、撑腰鼓劲、关心关爱、减负增效、监督问责“组合拳”。严格落实为基层减负要求,2024年统筹对重点业务工作考核指标进行结构性调整,数量进一步缩减,把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中心任务作为指标设置重点,注重考核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精准性。党的建设考核指标设置在持续深化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同时,更加突出考察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实绩实效;服务高质量发展中的项目招引、宣传推介、黔货出山、维护稳定等指标更加突出工作联动,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在考核结果运用上,依据考核成绩评选驻京信访安全保障先进地区和先进个人,成绩突出的予以表扬,工作不力的进行通报和约谈,考核得分在各市(州)年度平安贵州建设考核总分中占一定比例。评选驻京招商引资先进集体和个人,对省直抽派驻京招商工作队员的现实表现进行评价,结果通报派出单位,作为个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近年来,贵州省驻京机构已经成为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