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运行保障高质量发展评估框架构建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4-10-15 08:54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耿旭 李想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1年6月,国管局印发《机关事务工作“十四五”规划》强调:“进一步提升保障水平和管理效能,实现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把握高质量政府运行的理论内涵,构建科学系统的政府运行保障高质量发展评估框架与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当前理论研究和实践需求,政府机关运行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核心含义包括3个层面:以科学性为特征的高效率管理,即在发展中要坚持投入—产出的基本理念,做好发展的成本控制与优化,实现在统筹各方面需求基础上的科学发展;以创新性为特征的高效能保障,即在发展中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创新为不竭动力、以协调为内在要求、以绿色为基本遵循、以开放为必由之路、以共享为价值导向的发展;以人民性为特征的高品质服务,即在发展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笔者结合深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实际情况,探讨政府运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评估框架,并给予相应的发展建议。 

    

  政府运行保障高质量发展评估框架与指标体系 

  高效率管理。高效率管理是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融入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应实现以下目标:一是管理规范性。明确管理的职能边界,将职能、流程、效果标准化,推动政府运行保障的科学化、有序化管理。二是管理集成性。以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为主体来整合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组织和业务,按照资源整合、业务联动和标准统一实现集成化治理;以政府运行保障为链条推动政府部门协同,实现政府职能联动,推动整体性政府建设。三是管理协同性。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充分利用市场和社会组织的优势,推动政府运行保障工作的市场化和社会化改革,实现政府运行保障的现代化治理。四是管理智慧性。通过数字化改革将政府运行保障工作推上信息化、智能化平台,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新算法实现政府运行保障的智慧化管理。 

  高效能保障。应实现以下目标:一是保障充沛性。确保机关高效运转,按照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标,为党政机关正常运转所需提供充足且必要的后勤服务资源。二是保障平衡性。坚持需求导向,通过统筹使用、合理配置、优化共享确保机关高效运转。三是保障敏捷性。快速回应应急所需,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资源,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后勤物资和通勤保障。四是保障多维性。做好机关中人的关怀工作,为机关工作人员提供集物质、精神和发展于一体的多维保障。 

  高品质服务。应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服务可获得性。做好管理服务的布局,实现从时空便捷的物理空间扩展到以逻辑、流程、发展核心职能的可及空间,做好服务获取的终端和流程优化。二是服务可选择性。针对服务对象推出能够被选择的服务,尊重和保障服务对象的选择权,并通过选择机制优化服务的内容、方式和效果。三是服务可持续性。以建设节约型政府为目标,践行绿色服务理念,构建勤俭节约、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低碳新模式。四是服务可发展性。按照发展要求、问题导向和理论研究趋势,主动研究并引导未来的服务需求,创新未来的服务模式,实现对于服务的未来性治理。 

    

  政府运行保障高质量发展评估框架实证运用 

  高效率管理层面的深圳实践。深圳市政府运行保障的管理效率不断提升:在管理规范化上,法治化建设步伐加快,标准化建设多点突破,制定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在管理集中化上,整合处室,理顺职责,跨部门联动解决问题;在管理协同化上,项目上政企合作,研究上政校共建,服务上社会化改革。在管理智慧化上,推进智慧化平台建设,推进智慧化应用落地实践。 

  高效能保障层面的深圳实践。深圳市政府运行保障效能持续提升:在保障充沛性上,公务用房保障顺利推进,公务用车保障不断规范,配套设施保障逐步完善;在保障平衡性上,较好平衡“点”的临时性保障与“面”的日常性保障,确保保障结构平衡性;在保障敏捷性上,紧急工程的敏捷保障落实,突发事件的应对迅速;在保障多维性上,在综合环境上抓提升,在保障文化创新上抓提升。 

  高品质服务层面的深圳实践。深圳市政府运行保障的服务品质持续提升:在服务可获得性上,餐饮服务创新改革,会务服务圆满完成,车辆、文印服务安全顺利进行;在服务可选择性上,服务满意度提升,多样性服务不断完善;在服务可持续性上,控制机关运行成本,践行绿色服务理念,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在服务可发展性上,探索建立咨询性组织,聚焦管理模式创新。 

    

  政府运行保障高质量发展建议 

  针对政府运行保障高质量发展实证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研究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即构建“一全”管理链条、夯实“五化”推进路径以及执行“三高”创新举措。 

  ——政府运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一全”管理链条。为确保持续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需要从全局建立完整的管理过程全链条,包括以下4个阶段。 

  规划管理阶段。明确制定政府运行保障的目标,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设计和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运行保障服务。制定策略以明确服务的范围、水平,指导后续的执行和评估管理工作。 

  执行管理阶段。合理分配和管理运行保障服务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做好流程设计,确保各个环节有序衔接、高效运作。加强人员培训,实施绩效管理和激励,推动服务质量提升。 

  评估管理阶段。制定评估指标和标准,建立数据收集机制,包括用户反馈、服务记录、执行情况等,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定期对运行保障服务团队的绩效进行评估,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 

  持续改进管理阶段。收集用户反馈和需求,了解用户的期望和改进方向。鼓励团队成员创新,建立内部创新机制,推动改进和创新的实施。 

  ——政府运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五化”推进路径。法治化推进路径。法治化是支撑保障和管理服务规范化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机关事务管理法规要完整,推动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另一方面要严格落实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工作中严格依法办事。 

  集约化推进路径。集约化是通过优化机关事务的管理方式、流程和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严控机关运行成本,深入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 

  数字化推进路径。数字化与其他4个推进路径相辅相成,不仅可以作为更好实现集约化、法治化和低碳化的技术工具,还可以直接地提升工作效率,简化业务流程。 

  低碳化推进路径。低碳化是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推动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建立建成绿色节能政府的重要路径。加快政府机关绿色低碳化改革,为节能降碳贡献力量。 

  社会化推进路径。社会化是促进政府运行保障水平提高、资源合理分配的重要实现路径,也是坚持政府机构改革创新的重要体现。通过合理的制度设置与评估执行减轻风险,保证高质量服务不打折扣,探索政府运行保障改革创新的路子。 

  ——政府运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三高”创新举措。推进政府运行保障高效率发展。在管理规范化方面,做到标准制度与程序规范相结合:建立和完善政府运行保障法规与制度标准,推进制度建设科学化,规范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服务程序。在管理集中化方面,做到职能划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明晰职能归属,强化服务绩效考核导向,创新共建共治共享的政府运行保障新方式、新方法。在管理协同化方面,实现政企合作与政校共研相结合:优化政府运行保障社会化体制机制,实施全过程合同履约监管,加强与研究院共建研究型、学习型的机关事务管理系统。在管理智慧化方面,实现流程再造与数据驱动相结合:建设政府运行保障全领域在线服务平台,优化业务流程,强化数据整合与分析。 

  促进机关保障高效能发展。在保障充沛性方面,实现存量利用与外部获取相结合:合理规划和利用物资资源,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拓宽外部资源渠道。在保障平衡性方面,做到需求评估与资源调配相结合:全面评估需求,统一规划和优化配置,跨部门协同和沟通。加强部门协作,促进资源共享。在保障敏捷性方面,落实敏捷理念与快速响应相结合:预测和应对风险,建立应对突发事件快速决策机制。在保障多维性方面,实现文化建设与暖心服务相结合:内外兼修,以文化赋能;做好“关键小事”,将“操心事”变成“暖心事”。 

  助推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在服务可获得性方面,做到渠道优化与体系建设相结合:优化服务获取渠道,构建基于服务的全周期管理体系。在服务可选择性方面,实现多样服务与个性服务相结合:推进多样化服务图景,推进个性化服务和精细化管理。在服务可持续性方面,落实成本控制与节能建设相结合:确保运行成本可持续以及节能发展可持续。在服务可发展性方面,坚持持续创新与改进优化相结合:鼓励政府运行保障积极探索创新方式和方法;引入新技术、新工具和新理念,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绩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