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物仓“小切口”做实资产管理“大文章”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4-11-07 09:09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牛雅倩

    

  7月15日至16日,国管局在山东省济宁市召开各省(区、市)公物仓建设管理现场会暨理论研讨会,总结交流公物仓创新试点工作经验,开展理论研讨,部署推进国有资产盘活利用工作,统筹推进公物仓全国“一张网”建设。由济宁望向全国各地,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公物仓创新实践多点开花,资产资源循环利用、共享共用、高效使用的现代化管理路径日渐清晰。 

    

  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 

  标准是引领发展的引擎,从中国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都是标准化的生动实践。6月29日,《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建设与运行指南》发布实施,这是全国公物仓领域首个国家标准,由国管局牵头组织起草,进一步深化了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指南》的出台,对于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资源有效整合、信息互联互通、规则协同一致,促进存量资产在更大范围内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和管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为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公物仓建设、运行管理和监督与评价等工作提供了指引和参考。 

  《指南》突出体现了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和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公物仓建设方面,《指南》提出公物仓主管部门宜统筹建设公物仓,推动不同层级虚拟公物仓之间、相关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等互联互通,汇聚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体现了“节俭建仓”理念。公物仓运行方面,《指南》提出资产入仓宜应纳尽纳,在仓资产要及时盘活,资产出仓要综合考虑成本,实现公物仓节约高效运行,体现了“节俭用仓”原则。监督与评价方面,《指南》提出公物仓宜纳入节约型机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信息化手段对资产调剂利用率、资产配置计划节约率、资金配置节约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绩效评价,不断改进提升公物仓建设与运行水平,体现了“节俭评仓”导向。 

  “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引领性的作用。《指南》的出台,既是对机关事务管理法规制度的细化和补充,也是机关事务管理领域又一次标准化的探索与创新。”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二级巡视员孙华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开展标准宣贯推广等工作,共同推动《指南》的实施。” 

  各地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也在积极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建设管理标准化——2023年12月,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起草的浙江省地方标准《公物仓建设与运行规范》发布,围绕实体公物仓和虚拟公物仓指明了建设与运行、评价与改进等具体要求;今年4月,湖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制定的《湖南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发布,将公物仓管理实践经验标准化;沈阳市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资产管理规范地方标准被批准立项;济宁市发布了公物仓建设2项市级地方标准……在各地区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公物仓建设管理向着更加节约、规范、高效的方向迈进。 

  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在推动《指南》实施方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服务标准化研究所研究员付强建议,健全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机制,根据反馈情况进行标准复审;建立标准实施效果评价机制,形成标准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此外,他指出“鼓励将标准实施与行业监管结合起来,将公物仓建设与运行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数字赋能管理现代化 

  今年1月1日,新版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平台以资产信息卡片库为基础,服务于中央国家机关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整合了资产配置、资产调剂(公物仓)、资产出租、资产处置、决算报告、绩效评价、公车管理、信息公开、监测预警、分析展示等功能,实现了资产管理全流程信息化。 

  近年来,国管局从用好信息化手段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出发,不断完善资产管理信息化支撑。2023年,上线全国公物仓应用服务平台,实现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信息平台与全国公物仓应用服务平台的无缝衔接,推动各地区省级公物仓和市级公物仓统一接入,为在全国范围内盘活资产信息“一网汇聚”和业务“一网通办”提供技术支撑。 

  “数字技术赋能公物仓建设升级改造大有可为,未来的公物仓将是以数据为驱动、以服务为导向、以协同为机制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句华指出。 

  山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紧抓公物仓创新试点建设和机关事务管理信息化、标准化示范单位创建的重要机遇,全力打造公物仓全域一张网。在全省39个市县建有实体公物仓,8个市县建有公物仓平台的基础上,以省级云公物仓为中枢平台,推动全省公物仓平台的互联互通,并接入全国公物仓应用服务平台。同时,优化用户体验,实现仓内资产在线浏览、审批流程网上办理,初步实现资产共享共用的“一网通办”。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公物仓共入仓各类资产超过1.2万件。此外,山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协调,推动公物仓信息平台与财政预算一体化系统互联互通,“联通后既可实时掌握闲置资产底数,让闲置资产活起来、用起来,也可实现预算管理的先调剂后购置,有效避免边闲置边购置的现象。”山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王敏介绍说,截至目前,全省调剂闲置办公用房1处,办公设施设备2200余件,节约资金4000余万元。 

  2023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全面完成信息平台建设任务并建成全区公物仓“一张网”。承担国管局公物仓创新试点建设任务以来,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立足宁夏实际,明确宁夏公物仓全区“一个平台一张网”的建设总目标,直接建设横向联通本级各行政事业单位,纵向贯通中央、省、市、县四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物仓信息平台,免费提供市、县两级使用,避免基层重复投资、重复建设。自去年平台试运行以来,开设公物仓信息平台账户938家,入仓资产2648件,全区通过公物仓信息平台调剂资产1550余件,节约购置经费1250余万元。 

    

  全国“一张网”建设提速 

  打通壁垒,才能更好地统筹资产资源,推动国有资产实现更大范围的盘活利用和节约节俭。国管局在稳步推进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建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公物仓全国“一张网”建设,将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作为全国公物仓“一张网”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步谋划、齐头并进。 

  一方面,在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主战场”深耕细作,加强政策引导,在资产配置计划批复、日常处置事项审核、年度绩效评价等工作中,强化与公物仓工作的衔接。另一方面,加快构建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现代公物仓体系,强化创新引领,指导国家发展改革委、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42家单位完成公物仓创新试点建设,在公物仓应用功能拓展、信息平台建设、运行机制优化、集中统一管理、全域推进等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在江苏,公物仓的创新实践在各个地市开花结果,推动国有资产“颗粒归仓”——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打造“1个市级示范仓+2个点式仓+12个区级仓”模式,推动资产省、市、区三级联动共享共用;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首创《常州市星级公物仓考核指标评分细则》等标准,指导各辖市(区)对照标准开展公物仓星级创建活动;泰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以“1主仓+N分仓”模式打造分布式实体仓;南京市秦淮区公物仓利用屋顶空间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有效节约运维开支……近年来,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全域推进公物仓建设,目前省管理局建立了省级机关集中仓,省级党政机关各单位均设立了内部公物仓;与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建立省、市区联动仓,13个设区市管理局均建立公物仓,大部分县(市、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建成公物仓。“十四五”以来,江苏省党政机关通过公物仓调剂各类资产26.55余万件,节约财政资金约1.8亿元。 

  2023年12月30日,服役43年的功勋科考船“实验2”落户集美大学,这是借助全国公物仓平台实现跨省跨级联动盘活资产的一次有益探索。近年来,福建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通过国管局公物仓“一张网”布局,推动资产调剂共享信息互联互通,强化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今年以来,借助平台将3台重型无人机(原值共计2959万元)无偿调拨给福建江夏学院、福建警察学院、莆田市公安局。跨省跨级联动盘活资产,不仅极大节省了采购成本,而且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2年9月以来,作为公物仓全域推进领域的两家试点单位之一,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积极联动13个区县(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凝聚合力、同向发力,构建全域一张网,市县两级公物仓运行机制覆盖率100%。市、区县(市)两级建成标准实体仓14处、仓储面积4.92万平方米,形成以1个市级主仓为核心、13个区、县(市)分仓协同、多部门共享共用的“1+13+N”全市域联动公物仓体系。各区县(市)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办仓成果:余杭、临平打造“多仓融合”新模式,实现多部门物资一地存储、一地管理;上城、拱墅、钱塘、淳安、建德通过改造闲置空间,压减集中仓储用房投入;临安引入吴越文化于公物仓日常建设运行中;滨江、富阳建立“实体仓+虚拟仓”模式,实现高效协同合作;桐庐通过AI技术打造智慧公物仓;西湖、萧山落细“先调剂后购置”要求,有效盘活存量资产。 

  成都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外网虚拟仓面向全国开放,遴选上市公司、大型国企等全国优质供应商入驻,纳入节能减碳、智能环保、网络安防、维修搬运、会议会展等服务(产品),畅通供需双方对接洽谈的渠道,帮扶小微、助企纾困,促进资源合理配置、集约利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管局资产管理司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下一步,国管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各省(区、市)继续统筹推进公物仓全国一张网建设,持续做好国家标准宣贯实施,通过公物仓盘活利用国有资产等工作,着力构建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现代公物仓体系,推动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