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精五讲”:构建公务接待工作新格局
文/文静 陈吉聪
做好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接待部门可在“精”字上下功夫、在“讲”字上做文章,以“五精五讲”构建公务接待工作新格局。
“精确”了解信息,把“讲大局”作为公务接待的第一要务。作为展现形象的窗口、对外沟通的桥梁、合作交流的纽带,公务接待成为辅助政府对外交流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公务接待,首先要精确了解背景信息,把来访者的目的、需求、时间、人员和职务等背景信息全面了解清楚。其次要准确把握关键信息,掌握来访的重点和关键,找准任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从根本上把正方向,从根源上杜绝偏离来访主题。再次要明确工作定位,聚焦中心任务,自觉把接待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和谋划,以“公务活动有所需、接待工作有所应”的大局观投入工作。
“精准”掌握政策,把“讲政治”作为公务接待的第一自觉。公务接待的性质和内容要求接待人员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定力,必须把“讲政治”放在首位,让“讲规矩”成为准则,将“讲纪律”作为要求。首先要精准把握政治站位。公务接待,“公”字当头,政治性是公务接待的第一属性。要从思想上筑牢根基,以极高的政治站位、极严的工作作风开展工作。其次要精准掌握政策法规,准确掌握并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以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各项政策法规,将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对标对表开展工作。再次要精准守住立场底线。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定立场原则,做到严守标准、严格自律、严守底线,把“讲政治、讲规矩、讲纪律”作为公务接待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精通”各个流程,把“讲配合”作为公务接待的第一保障。公务接待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精通各个流程,确保整个过程衔接顺畅,才能在出现突发状况时,迅速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保证任务顺利完成。首先要精通操作流程。公务接待涉及环节多,对流程进行清单化梳理和程序化预演是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让每一次接待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其次要精通资源整合。公务接待操作层面广,要深思细谋,将代表性的项目与特色相结合,形成独有的文化特色和品牌优势。再次要精通协作技巧。公务接待协调事项杂,公务接待人员要善于协调与担当,打破单位、部门和岗位的界限,积极构建横向纵向协作贯通的工作体系,使“讲配合”成为公务接待的有力保障。
“精耕”各项业务,把“讲能力”作为公务接待的第一要求。公务接待人员与来宾最先接触、最后话别,只有不断提升各项业务水平,才能担起“迎客松”的职责。首先要精耕业务能力。接待任务中的“吃、住、行、看、听、讲”等各方面的安排与设计都有其准则,只有精耕深学、灵活变通,才能成为合格的接待人员。其次要精耕统筹协调能力。公务接待人员的业务范围广,良好的沟通交流、严密的方案制定、有序的组织实施、从容的应急应对等都是基本功,需要常学常练、与时俱进。再次要精耕学习能力。接待任务不会一成不变,而是因时因事因人而异,因此接待人员要善于学习、思考、观察、判断和解难,不断提升统筹、执行、领悟、判断和应对等能力,从而满足不同的工作要求。
“精心”关注细节,把“讲奉献”作为公务接待的第一担当。公务接待集展示宣传、调研交流、情感沟通于一体,不仅能促进生产力、增强竞争力,还能扩大影响力。因此,必须严谨细致、方法得当,既要避免出现疏漏,又要防止过犹不及。首先要精心关注接待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接待全过程的衔接、住宿的安排、路线的设计、会场的布置、饮食的搭配等细节都需要用心关注,追求精益求精。其次要精心做好人文关怀。结合宾客的民族风俗、饮食喜好、地域特点、考察内容等,精心设计接待方案,做到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最后要精心利用好特色资源。充分利用好地域特色资源,在接待路线、接待用品中融入地方特色文化,用心用情打造接待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