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至上 安全第一——绵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抓实安全工作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4-11-27 15:53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雍东林

    

  作为管理27万平方米办公区域、服务90多个单位超5000名干部职工的重要职责部门,四川省绵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始终秉持“服务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一方面重视制度建设,将其作为提升后勤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另一方面注重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综合安全管理能力,采用严格的考核与评价体系,确保干部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最坚实的保障。 

    

  制度为本,构建安全管理体系 

  管理局高度重视制度建设,针对食堂服务管理、安全保卫、应急处置等多个方面,制定了18项管理规范和多项地方标准,构建起以日常管理、安全监管、应急处置和维稳处突为核心的办公区安全管理框架。为保障食品安全,制定《食材配送管理制度》《食材验收制度》等规范,明确了食材采购、验收、存储、加工等环节的流程和标准,杜绝了集中办公区食堂食品安全隐患。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明确应急处置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响应流程等,成功处置了集中办公区多起突发事件。印发《市级集中办公区常态化安全检查与整治实施办法》,规范安全隐患检查及整治实施流程。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健全宣贯培训、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开展制度执行效果评估,提升全员安全意识,确保制度执行到位,为党政机关的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以人为本,强化安全责任意识 

  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筑牢安全防线。2023年,针对后勤一线工作人员开展了2000多人次的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涵盖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应急处置、各种器材使用等多个方面,确保工作人员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培训方式包括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立“分管领导+网格员+管理员”的分片管理制度,携手各单位推荐的优秀党员,共同组建各集中办公区共建、共治、共享委员会,确保安全责任能精准地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并通过签订安全责任书,进一步强化大家的责任意识。定期开展安全责任考核,在全局范围内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积极氛围。食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认真做好食材验收、加工、烹饪等环节,有效保障食品安全。 

  建立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消防、设施设备安全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安保团队联合驻地警力开展常态化巡察,及时发现并制止了多起可疑人员的异常行为。 

    

  物防先行,完善安全基础设施 

  不断完善、维护、更新安全基础设施,为党政机关的安全运行提供坚实物资保障。及时配齐沙袋、防水布、抽水泵、灭火器、消防水带、消防斧等防护物资,确保应急物资充足。定期对电梯、弱电系统等关键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建立常态化安全隐患排查机制,按照“重点排查、及时处置、先急后缓”的原则,实施“日常小排查、节日中排查、季度大排查”,对重要安全隐患点进行巡察。建立安全隐患责任清单,明确整改措施和责任人,确保隐患及时消除,形成工作闭环。适时修订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常态化开展自查自纠,确保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到位。2023年,共完成隐患排查整治358次,物业和食堂设施设备报修维修工作9033次。邀请消防、电力、燃气等专业团队进行拉网式检查,提供安全技术指导和培训。2023年,共进行拉网式检查6次,召开安全生产工作相关会议12次,开展燃气、用电、消防安全实操培训4次。 

    

  技防创新,提升安全监测预警能力 

  积极探索使用新技术,不断提升安全监测预警能力,构建智慧安防体系。在三大集中办公区内,全面启用NFC智慧巡检管理系统,为会务、安保、工程、保洁、食堂、维保等服务团队人员设置了1100余处专项巡检点位,实现了巡检点位确定、巡检人员管理、巡检标准提示、巡检结果反馈、问题隐患整改、整改结果存档等全闭环管理。系统自动记录巡检人员的巡检轨迹和时间,及时登记问题隐患并跟踪整改结果,有效提升了排查效率。 

  对集中办公区内60余处重点用能区域的配电箱进行智慧用电改造,对每一条用电回路温度、能耗等信息24小时实时监测,提高电器使用的安全性和能耗效率,降低安全用电管理难度和成本。积极推进安防系统升级改造,探索建立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对现有各系统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数据共享共用;开发安全预警、风险评估、数据分析等功能,提升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完善移动端应用程序,更加方便工作人员随时随地查看安全信息、进行隐患上报等。 

  定期邀请技防安全专家对现有数据中心及各技术系统数据安全、运行维护、隐私保护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估,讨论制订有针对性的升级计划,提升安全管理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常态化组织安全管理经验交流会,学习借鉴其他单位的好做法。 

    

  考核驱动,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将绩效考核作为确保安全措施落实的重要手段,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和严格的考核制度,印发《市级集中办公区物业服务考核暂行办法》,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特点,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月度绩效考核百分制指标,覆盖秩序、安全、设备、节能等内容板块,努力将指标量化,使其可衡量、可比较,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安全管理目标,定期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调整和优化,不断提高巡检完成率、问题发现率、隐患纠错率。 

  将绩效考核结果广泛应用于员工奖惩、岗位晋升和安全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根据考核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制定了加强员工培训、优化巡检路线等改进措施。定期对巡检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巡检效率和问题隐患发现能力。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及时调整安全管理策略,如更新安全规程、引入新的安全技术等,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