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单位如何做好项目竣工结算工作浅析
文/赵继
竣工结算是指在建设工程完成并通过质量验收合格后,按照合同约定,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进行的最终价款结算。竣工结算是项目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关,其审定后的最终结果,直接牵涉到建设单位的切身利益。同时,结算工作的成效也综合反映了建设单位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制约竣工结算的主要问题
工程建设领域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工程“干一年,算三年,讨账又三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结算难问题。由于建设项目施工周期长,涉及面广,许多难以预料的因素影响工程造价的确定,如政策因素、现场情况、设计变更、市场因素等等,竣工结算与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论是规划设计、招标采购还是建设过程管理,都会影响到工程的最后实际造价。
结算书编制不完整,资料不齐全、不真实。竣工结算涉及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竣工图纸、竣工验收报告、设计变更、变更洽商、现场签证、图纸会审记录、招投标资料、实际开工报告、工程结算书、工程量计算底稿等。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空间,或者是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导致竣工结算书编制不完整,竣工图未全面体现工程实际情况,直接以施工图代替竣工图或做简单更改,部分变更没有在图上标注;设计变更手续不全,缺少变更通知单或签字盖章不齐全;隐蔽工程,现场验收无正式签字手续;变更材料没有单价确认单;定额取费就高不就低;工程量、金额计算有意或无意放大“错算”等。
项目管理环节薄弱,项目存在超概算风险。在实际的项目开展中,由于建设单位管理水平问题,存在前期工作不充分,招标文件不严密,合同签订不规范的现象;施工单位利用其中漏洞,将自身管理不当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转嫁到建设单位,造成建设单位存在超概等风险问题,影响竣工结算工作。一是前期论证不够充分,导致因规范变化、设计标准不符合预期、施工现场环境和条件变化等原因,施工尚未开始就产生工程变更;二是招标文件编制不够科学严谨,导致工程量清单缺项漏项,在结算环节产生大量变更;三是合同文本质量不高,合同约定不清晰,可能会导致诸如法律纠纷、项目延误、成本超支等问题。
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现场签证不规范。设计变更、工程洽商和现场签证在工程项目的结算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直接关联工程项目的成本、进度和质量,设计变更、工程洽商和现场签证不规范会导致项目进度滞后,增加成本,制约后续竣工结算。设计变更论证不充分,审批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存在变更洽商表述不清,准确度不够及手续不完善;现场签证事项不明确,签证时间与实际发生时间不符,签证时间滞后,施工单位“要想挣、办签证”的现象普遍存在。
制约竣工结算的主要原因
竣工结算扯皮多、时间长、效率低,已成为行业通病,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前期工作深度不足,审批手续不完善。项目前期工作深度不足,需求不明确,未严格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出新的需求或功能调整,导致竣工结算工作推进缓慢;发生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现场签证时,未及时完善手续,导致竣工结算工作无法开展;合同的签订与管理不规范。合同的管理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前期工程预付款支付、施工过程中进度款支付、隐蔽工程质量验收、索赔处理、解决争议、竣工结算、质量保证金等都要依据合同进行。
工程管理不规范,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工程项目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责任和权利不明确,导致项目管理过程混乱,问题多发。一是项目管理人员对建设成本掌控不够,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有待加强;二是监理单位自我定位不准,未认真履行投资控制职能;三是施工单位报送结算文件存在高估冒算,掺杂大量水分现象;四是造价咨询单位对工程项目介入点滞后,项目前期投资控制缺乏专业审核环节。
重建设、轻收尾,导致项目拖而不结。当前,建设单位普遍存在只重视抓工程进度、质量,产生工程交付使用后就停一停、歇一歇的思想,忽视了工程结算,缺乏对整个项目的全盘管理。工程项目体量大、周期长,工程变更多,习惯性到竣工结算时一并办理,进而造成许多变更事实难以追溯,结算难度大,特别是隐蔽工程、临时工程、拆改工程的事实难以追溯,加之过程中人员变动,新的项目人员不了解情况,导致一些项目建成交付多年仍未进行工程结算。此外,项目建设周期长,因资料档案管理不规范等原因造成关键资料缺失,无法满足竣工结算送审条件。
有关建议
疏通竣工结算的堵点、突破竣工结算的瓶颈,应坚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以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管理为主线,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提高对竣工结算工作的认识。加大对招标文件、招标控制价的审核力度,严格审核工程变更,及时办理工程变更手续,对超概算、超标准、超规模的变更申请进行严格把控,同时加大竣工结算的审核力度。
强化全局观念,将工程结算纳入工程管理范畴。工程结算是整个工程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确定工程实际投资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以往项目建设过程中变更、洽商、签证不规范问题,建设单位应建立项目管理人员责任制度,明确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各流程环节人员职责,利用绩效考核等措施约束、压实项目管理人员责任。
强化内部控制,建立行之有效的责任考核机制。一是加强前期工作,严格遵守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工作流程,提高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和精度,明确项目需求,提高图纸设计质量,明确施工范围、施工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二是重视招标文件编制质量,编制准确全面的施工图预算和完整准确的工程量清单,确保计价科学合理,制定规范的合同模板,明确合同内容,避免出现漏洞。三是树立管理会计思维,规范实施工程洽商变更审批。建立健全的变更管理制度,及时完善变更手续,确保后续结算工作顺利进行。四是推行工程成本动态管控,实行过程结算或阶段性结算,强化过程管控力度。
压实相关参建单位责任。针对以往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交接不清,变更、洽商、签证不规范等造成结算困难的问题,加强对施工单位管理,把好工程结算关。将工程结算质量纳入考核内容,施工单位报送的结算资料必须齐全、真实、准确。加强监理队伍建设和监理能力,压实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现场签证等结算资料签认责任。加强全过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压实造价咨询单位在全过程中的造价管理责任。重视结算审计工作,在签订合同时明确将结算审计单位意见作为最终竣工结算依据。
工程竣工结算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双方的利益,结算的好与坏是项目管理成效的重要指标,通过加强前期工作、规范合同管理、完善变更管理、压实项目管理人员和参建单位责任,可以有效提高结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