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机关建设路径探析——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为例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4-12-11 15:11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李晓辉 欧修成 朱昱燕 闫志霞

    

  节约型机关建设是积极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是推动党政机关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行政效能的有效途径,对全社会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2020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机关事务管理局积极组织全州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参公事业单位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印发《伊犁州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坚持聚焦示范单位和重点用能单位,积极倡导推行“管理节能、行为节能、技术节能”三位一体的创建模式,以制度为基础推进创建单位节能工作规范开展,以技改为支撑提升创建单位节能效益。从能耗目标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建设、推行绿色办公、规范财务接待管理、加强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管理、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反食品浪费工作、开展宣传教育8个方面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 

    

  建设成效 

  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成效明显。与2020年相比,伊犁州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用水分别下降了4.29%、12.67%、12.29%,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绿色化改造稳步实施。开展既有建筑外墙保温、供暖系统、照明系统、变配电系统及给水节水改造等绿色化改造,改造面积130.04万平方米,实施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9个;2023年,在奎屯市委政府联合办公区推进绿色食堂改造,推广应用智能App点餐、人像识别取餐系统,配备节能环保电磁灶具、油烟净化设备等;奎屯市实施光伏项目,建设面积约5万平方米;开展伊犁州公共机构数据中心机房统计工作。 

  绿色办公氛围良好。各创建单位明确负责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的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和工作职责,制订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计划或实施方案,并明确年度节约能源资源目标,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细化能源计量管理;大力推进使用无纸化办公系统,制定双面用纸管理措施,实现节约用纸率10%的目标;推广应用高效照明产品,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高效照明光源使用率100%。积极推进节能信息公示制度,每半年或者每季度公示一次能源资源消费情况。以节约型机关创建为抓手,按照国家有关强制采购或者优先采购的规定,采购列入《“能效之星”装备产品目录》《国家通信业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等目录内的产品,并优先采购秸秆环保板材等资源综合利用产品,限制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和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强化公共机构采购节能、节水、再生等绿色产品理念。 

  逐步培养绿色出行理念。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绿色出行宣传月,倡导公共机构干部职工积极参与“135”绿色低碳出行;引入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306辆、新能源纯电动出租车608辆,绿色出行共享单车11000辆、共享助力车11000辆,保障了公务绿色出行和干部群众低碳通勤。除此之外,积极倡导公共机构开展个人工作生活“碳足迹”计算,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加大绿色采暖改造力度。伊宁市对学校、村(社区)实施热力改造,选用空气源热泵或太阳能+电辅热采暖方式,实施煤改电项目175个,供热面积达85万平方米。通过大力实施煤改电,减少了环境污染物排放量,优化了能源利用,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利用体系和推动低碳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绿色低碳宣传效应显著。“十四五”以来,伊犁州围绕公共机构实施绿色低碳引领行动、节约型机关创建、生活垃圾分类、反食品浪费等重点内容,采取线上和线下多种宣传手段,积极开展形式丰富的宣传活动,活动覆盖约30万人次;组织干部职工志愿者开展公共机构节能降碳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进社区村组家庭的“五进”活动,面对面宣传讲解。节能降碳知识纳入自治州党委党校(行政学院)和领导干部培训课程。公共机构设置办公设备节约用电、节约用水、随手关灯、减少使用电梯、空调温度设定等节约行为提醒标识,将绿色低碳生活倡导行动融入节约型机关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及精神文明单位验收评价体系,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 

  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行动。制定《伊犁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指导县级城市公共机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建立了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结合自治州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督促指导各单位制定实施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制度。在伊宁市委政府联合办公区、巩留县中医医院、霍尔果斯市第一幼儿园建成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促进公共机构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率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形成党政机关带头、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在县市推广应用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终端11个,州直各部门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 

  反食品浪费工作稳步推进。建立伊犁州公共机构反食品浪费暨节约能源资源联席会议制度,以创建节约型机关为抓手,将反食品浪费工作纳入创建考核内容,大力实施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梳理并督促存在问题的单位进行整改,将反食品浪费工作推向深入。督促机关食堂建立完善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等环节减损管理制度,将反食品浪费纳入节约型机关和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评分内容,公共机构树立起带头节约粮食、反对餐饮浪费的行动自觉。 

    

  存在的问题 

  在创建节约型机关过程中,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些制度,建立了相应的内部管理机制,但是部分制度还不够完善,约束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致使机关资源节约管理缺乏科学的制度保障,少数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走过场、简单应付的情况,节约工作处于粗放状态,导致机关运行效率低。 

  责任不够明确。在当前自治州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下,多头管理、管理缺位的现象并存。州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机构设置与职责配置不尽一致,在节约型机关建设推进工作上权责不协调、资源不统筹、标准不统一,如政府采购、清洁能源技术推广管理、纯电动车充换电场地规划建设、建筑节能等领域,有的统一在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有的则由财政、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等实行分散管理。 

  监督机制不到位。《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规文件,对机关节能建设不到位或违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但在实践中,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执法监督标准、手段以及力度等尚无明确规定,且缺乏行政执法权,监管职能难以落实。 

  节能经费保障不足。很多单位对节能投入的认知不充分,认为节约就是要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因为缺乏足额的节能预算和投入,大型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受经费预算制约无法实施,许多部门的节能经费只能从办公经费中列支。 

    

  对策和建议 

  理顺管理体制。节约型机关建设涉及国有资产管理、公共经费使用及公共资源配置等行政事务的方方面面,涉及行政机关运转所需的人、财、物等资产和资源的配置,《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明确了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在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方面的管理和监督职能,必须建立一套自上而下、运转有力的管理体制和一整套规范行政行为、约束行政支出的制度。优化自治州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组织结构,明确界定各部门在建设节约型机关中的职能范围,划清部门之间的事权边界,加强沟通合作,合理解决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职责分工不清的问题,建立权责分明、分工协作、相互制衡的科学管理体系。 

  健全运行机制。经费预算管理按照节约原则编制预算,实现机关运行经费支出分类核算,完整准确反映接待、会议、公务用车等机关事务经费的支出情况,保证经费节约高效使用。对机关资产的存量、分布和使用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定期和不定期组织资产清查,杜绝不合理使用、资产闲置以及浪费等现象。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估制度,通过机关运行成本核算找出差距、挖掘潜力,达到降低物耗、节约支出、节能降碳的目的。 

  完善监督体系。党政机关要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和职能,制定并完善节能工作考核标准,对资源使用实行定额管理,从制度层面加强对资源浪费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各级政府应将节约型机关建设作为政府绩效考核中的一项常规项目,创新监督考核的形式,引入和强化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作风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形式,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机关节约节能监督体系。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移动互联网等媒介,宣传机关节能节约相关知识和法规;构建节能工作交流平台,利用研讨会、课题研究等形式,促进交流互鉴。除此以外,还需做好节能技术、新型能源利用推广推介以及能耗统计分析等教育培训工作。 

    

分享到: